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战: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胡兆才【完结】(167)

  一意孤行的日军,不管蒋介石采取什么态度,野心不改,我行我素。7月中旬,日军从东北和日本向平津及华北大量增兵,7月28日深夜,日军向平、津两市大举进犯,第二十九军士气旺盛,以大无畏精神顽强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在北平南苑阵地指挥战斗中,以身殉国。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突围中光荣牺牲。由于蒋介石备战不足,第二十九军节节败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由于平、津失守,日军利用优势装备,采取南北夹击战术,一面以精锐之军沿平汉路南下,一面以海军陆战队从东边上海登陆。企图以武汉为中心目标长驱直入,剖分中国为东西战场,抢占中国沿海物资,分割中国应战军队,中国政府的整个抗战部署,就会支离破碎,从而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目标。

  8月上旬,日军按预期战略计划实施,主力南下的同时,另一部从上海登陆,淞沪战役应势发生。日军进攻上海也炮制类似狼吃小羊的借口。8月9日下午,日本两名海军陆战队官兵,驾车强行冲入虹桥军用机场,明目张胆地探测中国军队的情报。中国哨兵喝令他们立即停车退出,谁知那两名日军不但不听,反而开枪射击。守军当即予以还击,把那两名官兵当场击毙。驻扎在上海的日军立刻提出“抗议”,要求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拆除防御工事。在遭到我方严词拒绝后,日军就将海军陆战队和军舰集中到吴淞口一带,作好了大举进攻上海的准备。日军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京(南京)沪(上海)警备司令长官张治中立即亲率第五军驻守上海周围,同时调集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火速赶到上海,准备迎战。

  蒋介石之所以能下定决心抗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安事变以后,国共两党代表分别在杭州、庐山会议上,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口头协议及部分条款的文字协议,尤其是8月12日,中共代表在蒋介石召集的国防会议上实事求是的发言,对蒋介石的启发和鼓舞极大。

  8月12日这天上午10时,南京的主要街道两旁增加了一些抗日的标语,从机场到中央饭店的马路上,一下子平添了许多军警、岗哨。明眼人一看便知,今天将有不平凡的人物到来。

  果然,先后从西安飞来的飞机,给南京送来的贵宾是红军总司令朱德、苏区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副总参谋长叶剑英。

  将近中午,来自延安的贵宾被邀请到中山东路的中央饭店进午餐。主人当中有军政部长何应钦,蒋介石的代表、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兼侍从室副主任姚琮,高级将领陈诚、顾祝同、周至柔等国民党要人。昔日在战场上交锋的对手,今天重又举杯共饮。他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同饮黄河水、长江水长大的,如今都是肩负着治国重任的一代军人,在民族危难之际,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化解不了的历史旧账。

  午后3时,中共的三位代表出席了蒋介石召集的国防会议。这是一次难得的会议,议程中有内部关系的调整问题,也有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国共两党在敌对了十年之后,双方高层人物终于坐在一起,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老蒋的态度变了(3)

  会议开始,蒋介石先说了几句开场白,接着何应钦将他在庐山谈话会上的那篇充满了悲观情绪的讲话,重新在会上搬了出来,而且经过修改加工,悲观主义的论调似乎更加完整。他认为,敌强我弱,中日双方军事力量过于悬殊,强调种种困难,特别是缺乏装备,抗战前途令人忧虑等等。

  何应钦的悲观论调给国防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周恩来感到问题严重了,如不立即批驳

  ,将给会议和抗战前途带来有害的后果。他迅速站了起来,指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政治组织力量在亚洲是一等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否定。这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条件。但是,日本是千岛小国,钢铁、煤、石油靠进口,资源先天不足,人力、军力、财力和物力极其匮乏。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具有退步性和野蛮性。它虽然和德国法西斯勾结,但失道寡助,不会得到国际上的援助。中国的确是一个弱国,不论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政治组织力量各方面都不如日本。可是,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可以进行长期战争。中国进行的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中国已经受到并且还要受到国际上广大国家的援助,这和日本恰恰相反。因此,对抗战前途的悲观情绪是没有理由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坚持长期全面抗战,是可以获得胜利的。

  朱德站起来补充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获得战争胜利不仅仅由武器装备的强弱决定,主要是人的因素,人的勇敢精神起着决定作用。辛亥革命时蔡锷将军不过是一个协统,他的人数少,而且武器装备差,几乎全是大刀长矛。而当时的总督李经义统帅着近十万人马,并拥有洋枪洋炮,却敌不过蔡锷的一万人马。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它说明战争的胜负往往不是靠装备的精良,也不是靠人马的多少,而是靠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及部队的勇敢精神。李经义是大清王朝的大将军,但他是腐败朝廷的看门狗,代表着反对势力,人少武器差的蔡锷将军却代表着正义和进步力量,得到四川民众的广泛支持。他最终打败了李经义,就是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日本对中国采取的逐步蚕食政策,由于他们国小、地少、物少、人少、兵少,对长期作战不利。他们采取的是速决战,我们根据我们国家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大物资丰富,人多兵多,可以充分动员民众参战,可以坚持持久战。而持久战是弱者对付强者的最佳的选择,持久战是战胜敌人的‘绞肉机’,我们不妨来个以我之长,击其之短,用持久战来消耗他们的力量。当前,我们一要反对亡国论;二要反对速胜论;三要反对单纯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惟有军队和民众相结合,才能战胜日本。”朱德一口气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挥舞着握紧的拳头,充满自信地总结了一句,“我坚信,只要坚持发动民众,坚持持久战,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将日本强盗拖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