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战: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胡兆才【完结】(177)

  几天后,敌人开始了报复行动。日本海军第二航空队,即“加贺”号航空母舰上的42架飞机,联合陆基航空兵的24架飞机,加上“出云”号航空母舰起飞的30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共计108架飞机,铺天盖地地向江阴袭来。江阴上空顿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敌机的目标首先是“平海”号。一架架敌机轮番着向“平海”号俯冲扫射和轰炸。军舰在炸弹落水掀起的气浪和冲天的水柱中摇晃。官兵们毫无畏惧,坚守自己的岗位,顽强地和敌人战斗,敌机一架接着一架翻身落水,这场战斗从上午8时进行到下午4时,日军损失六架飞机,“平海”号上的官兵伤亡34人。

  吴淞失守(2)

  第二天,敌机不甘失败,再次袭击。34架敌机如一群可恶的苍蝇,围着我四艘军舰轮番轰炸扫射。“宁海”号被击中,紧急情况下,官兵们只好忍痛弃舰跳水。他们游到岸边,被热情的老百姓接回家休养。中国海军虽然击毁十几架敌机,但自己却遭到了毁灭性地攻击,幸存的军舰和鱼雷快艇寥寥无几了。

  堵截日军登陆的主力还是步兵,最先赶到吴淞口的是上海市保安总团,他们为了防止敌

  人登陆,将沿江的码头炸光,张华浜附近的五个码头也被炸得飞上了天。20多艘敌舰开过来,加上20余架飞机掩护,显然是要强行登陆。保安总团各种武器对着空中扫射,小钢炮竟然五炮击中了两架飞机。保安总团没有重炮,兵力又少,根本挡不住如潮水般的登岸敌人。守军尽管多次发起冲锋,一次次都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保安总团伤亡大半,几乎全军覆灭。正在危急之中,第十八军十一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赶来支援了。他们跑步进入阵地时,被黄浦江上的敌舰发现,敌人的炮舰向他们猛烈开火。接着,敌人成连成营地向他们进攻,守军沉着抵抗,终因敌人的兵力太强,最后只得互相交替掩护后撤。

  在张华浜和蕴藻浜担任阻击任务的是陈诚指挥的第十五集团军,这个集团军下辖第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七十四军及第六师、炮兵第六团。这里兵力雄厚,从24日到26日,日军以飞机、兵舰重炮掩护陆战队,一次次登陆,都被打退了,日军伤亡很大。

  日军暂时休整了几天,8月31日凌晨,八架敌机突然飞到吴淞江岸,丢下30多颗照明弹,把天地之间照得透亮。当然,守军阵地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下。接着,又飞来30多架轰炸机,把吴淞守军阵地炸得如犁耕地似地翻了几遍,所有工事被炸毁。飞机轰炸后,2000多名日军发起冲锋,守军第六师无法抵抗,不到一小时,日军占领了吴淞。

  日军占领吴淞后,向北扩大战果。到了宝山,他们遭到守军第十八师的阻击。十八师在这里组织了四道防线。敌人夺取宝山不到一小时,十八师又一次发起反击,重新夺回了宝山,一时敌我双方形成了拉锯战,占领,失去,失去,又占领,拉锯似地有12个回合。守军每一次夺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9月2日,日军突破宝山,向狮子林、月浦一线发展。这天,2000名日军借着炮火的威力,在宽达五里的距离内,发起了全线攻击,守军多次企图包围,但都未能成功。敌人往往是白天包围守军,晚上守军熟悉地形,左冲右突,又冲出了包围圈,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的尸体堆积如山。

  松井石根见伤亡与日俱增,原来两个师团两万余人,战斗至9月5日,伤亡大半。他发电报,请陆军部增加兵力。他在申请报告中写道:

  (1)敌人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炮击还是被包围,绝不后退;

  (2)估计敌人第一线兵力约19万,第二线停战区内有27万至28万;

  (3)中国居民对敌人有极其强烈的忾心;

  (4)由于调军舰运送紧急动员的部队,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

  陆军部对松井石根增兵的要求,意见不一。以杉山元为首的一部分人坚持派兵增援松井石根,而作战部长石原莞却持反对意见。他的理由是,日本总兵力73万人,国家地方小,资源少;而中国的总兵力200万,地方大,资源丰富。如果长期打下去,所有日本人参军都打不赢这场战争。

  两种不同意见报到了参谋总长载仁亲王那里,他的立场是站在杉山元一边,但他又担心说服不了石原莞,便报请天皇决定。报告是这样写的:“上海之战有希望获胜,但必须增兵,拟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个师团约4万人到上海,并派后备步兵10个大队增援上海,总计6万兵力。”

  天皇接到报告,反问载仁亲王:“增加三个师团是否可以占领上海?”

  载仁亲王拍着胸脯保证说:“不仅可以占领上海,还可以占领南京!”

  天皇听了他的话,批准了这个增兵计划。日军总参谋部又增加了野战重炮第五旅团及独立野炮第十五联队、独立工兵第十二联队、第三飞船团等开赴上海,归松井石根指挥。

  一般军事家认为,军队打胜仗,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靠平时军事训练,提高素质;二是要有精神作支柱。日本兵平时训练十分严格,军官必须经过院校培养。他们的精神支柱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中国兵同他们相比,这两条都欠缺。训练坚持不是很好,而且训练课目是依照德国军队的模式,与中国的实际相脱离。精神上,蒋介石提倡三民主义只是一个政治纲领,而不是武装头脑的精神。曾经参战的老人都说,无论从军事素质、精神素质,还是体质及吃苦精神上和日本人比较,三个中国兵顶不上一个日本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