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_李春光【完结】(62)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名旻宁,仁宗第二子。年号道光。在位时国势日衰,吏治腐败,内忧外患重重。鸦片战争一役,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在位三十年,庙号宣宗。

  宣宗冲龄神武

  嘉庆癸酉林清之变,贼犯大内,宣宗方在智邸,读书上书房,闻变,诸王贝勒皆仓皇奔避,宣宗独亲御鸟枪,连发毙二酋。贼错愕不敢前,禁军入,遂悉就禽。仁庙下诏褒异,加封智勇亲王,遂定金匮缄名之局。人皆仰圣武之布昭,而不知智勇天锡,自髫龄时而已然也。乾隆五十四年,高宗木兰秋猕,宣宗以诸皇孙随扈,时圣龄才八岁。一日至张家湾行宫,上亲率诸王校射,宣宗侍侧,俟诸王射毕,亦御小弓矢,连发,中其二。上大喜,拊其顶曰:“儿能连中三矢,当以黄马褂为赉。”果三中之,即置弓矢,跪上前,上问所欲,不对,亦不起。上大笑曰:“吾知之矣。”因命侍臣取黄褂衣之。仓卒间不得小者,即以成人之衣被之,乃谢恩起。而裾长拂地,不能行。乃命侍卫抱之以归。御制诗集中,有诗纪其事。

  《春冰室野乘》卷上

  其二

  道光才艺超迈,而尤娴骑射,所御弹弓,能于百步外瞄准,击飞鸟百不失一二。天理教徒之变,宫门戒严。乱匪已定期围宫,是夜适大雷电,道光亲挟弹弓,巡行各处,见匪已越登宫墙,急发弹击之。无不应弦而倒。回至乾清宫,忽见有一人立殿脊上,手挥令旗号召匪党,欲击则弹已告罄,即于御袍上啮下金钮扣,连珠发去,击中其目,立即颠堕破胸而死。未几即大雨如注,匪遂不得逞,论者谓是役也,固赖道光英勇,而匪之所在,电光辄屡照之。俾帝得展其长,是亦清运之尚未尽耶。(按此当是仁宗年间,帝为阿哥时之事)

  《南亭笔记》卷1

  矜恤言官

  今上即位初,御史多有条陈弹奏时事者。下军机大臣及部议时,上多裁去衔名及摺尾年月,或条陈数事只议一事,则裁去前后之文,不欲令人知之,恐其取怨也。圣主矜恤言官至意如此。湖北袁道长铣陈奏一摺,闻有十事。上裁出核赋课、平刑法、广教化三条,下大臣会议,余俱留中,不知何事。

  《竹叶亭杂记》卷1

  旻宁之不识奸佞

  颙琰既殂,旻宁以第二子继承大业,世所称为宣宗成皇帝者也。三十年中,衣非三浣弗易,宫内用款,岁不逾二十万。内务府堂司各官皆有臣朔饥欲死状。颂之者至谓其俭德实三代下第一人。汉文帝、宋仁宗几莫能及。然而外患逼,内变生,非常之祸皆开于道光一朝,此何故哉?由其不识奸佞使然也。

  奸佞者谁,穆彰阿是其用阴柔之手段以妨贤病国,举世皆恶之。蒲城王鼎时与穆彰阿同为军机大臣,恶之尤甚。每相见,辄厉声诟骂,穆彰阿强为笑容,避之。一日,两人适同召见,王鼎盛气诘之曰:“如林则徐之贤,汝何故必令遣戍新疆,是直宋之秦桧、明之严嵩耳。行见天下事,皆坏于汝手。”穆彰阿默然不与辩。旻宁反笑视王鼎曰:“卿醉矣。”命内侍扶之出。明日复廷诤甚苦,旻宁怒拂衣起。王鼎亟牵裾终不获伸其说,愤甚。归而欲仿史鱼尸谏之义,是夕自缢死。

  旧例,大臣自缢,必奏闻验视,然后解。王鼎既死,家人方抢攘间,为穆彰阿所知。令其党索观遗疏,大旨皆劾穆彰阿之奸,而荐林则徐之贤也。乃漫谓鼎之子曰:“上怒未解,若以此奏,则尊公恤典不可得,而子亦终身废弃矣。其勿奏便。”家人信其说,遂改遗疏,以暴疾闻。旻宁虽震悼而优恤之,亦不究其事。穆彰阿得自若。语云天子只知和事,其旻宁之谓矣。

  《满清外史》

  禁遏言路妙法宦途晋升要诀

  帝性节俭,而厌群臣之进言,在位时,锐意革除内务府之积敝。杜受田者,皇子之师傅也。帝尝厌群臣之进言,问杜以何法禁止之。杜请帝,凡进言者,不问其所言如何,但挑剔其奏中格式之失,字体之误,交吏部议处,则言者苦之,封奏自稀。且使臣下见帝于此等小节尚不肯稍贷,若犯忌讳之大者,被罪必更深矣。如此则无禁遏言路之名,而言路自然结舌。帝从之,果大效。于是上下壅蔽,政府恣行其奸,而不虑言官之发其覆。帝受杜之欺罔,而反以为忠,杜之柔奸,殊可畏也。

  殿试专凭楷法之弊,亦自杜开之。自此士气愈销,人才愈败,而国事亦愈棘矣。今举一事,以见道光末年官场之情形。下所录之匿名书,乃时人致于大学士曹正镛(音译)者也。书曰:汝欲得志于宦途乎?第一须有内援,贿赂之费,尤不可吝。态度须极圆和,遇事不可承当。凡事均勿认真,不可有立功之心,亦不可自以忠。遇有困难,则取巧规避,最要者,为模棱二字,切勿妄发议论。亦勿固执己见。对于同僚谦柔为上。见有舞弊之事,须包含勿言。但亦不可恭维太过。须视官缺为己之收成。勿存为国办事之心,如此则必可积资至大学士,妻子皆博封荫,死后即不能得文正之谥,亦可得文恭、文恪之名矣。又有人问曹正镛做官之诀,曹答曰:“多叩头,遇事勿出主见。”即此二言,亦可见其时官吏卑鄙模棱之习矣。

  《清室外纪》

  如此“清正良臣”

  清宣宗(旻宁)尝潜行至军机处以觇枢臣之勤惰,诸军机遂相约每日以一人及暮退朝,以俟御驾。一日御临,叔大父孚恩公在焉,帝曰:“诸人皆归,汝何独留?”公奏曰:“臣责任綦重,不敢贪安逸。”帝颔之,即日御赐书“清正良臣”额。吾家庙中建巨坊一,以此四字悬之,迄今巍然尚在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