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104)

  二,经济合。光有民族合,没有经济合,也是不可能的。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崇尚骑射,骑马射箭,早期女真的经济就是一个牧猎经济。游牧和狩猎,建州女真迁到赫图阿拉地区之后,它的经济多元化,有游牧,有狩猎,有采集,有捕鱼,有农耕,它是一个多元经济。进到辽沈地区之后,辽沈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努尔哈赤皇太极,对辽沈地区的经济没有排斥,而是学习、吸收,同辽河地区的经济合。建州女真的手工业比较落后,到了辽东地区之后,对辽东地区的贤人和工匠抱一个什么态度,是把他们作为奴役,作为奴仆,还是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同他们合,还是同他们分?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合,一种意见是分。一种意见是尊重他们;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奴隶,要奴役他们,努尔哈赤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很值得深思,《满文老档》里面记载了他这段话,他是这样说的:“有人以为东珠,金银是宝,那是什么宝?天寒时能穿吗,饥饿时能吃吗,收养国的贤人,理解国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制造出国人不能制造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宝”。努尔哈赤进到辽东地区之后,把辽东的贤人和工匠看作是国家之宝,珍珠、金银饿的时候能吃吗?冷的时候能穿吗?不能。贤人能创造精神财富,工匠能创造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所以努尔哈赤对他们非常优厚,进到辽东地区之后,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原来自己不能制盐,后来能晒盐,手工业,明朝人有一个记载,说是八旗军队的盔甲,比明朝的盔甲还好,如三东冰雪那么样地鲜亮。特别是皇太极,在沈阳仿制成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女真人、满洲人,同蒙古合,经济不一样,建州是骑射,蒙古是游牧,喝马奶,穿羊皮,逐水草而居。后金同蒙古联合之后,尊重蒙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他们联合,发挥蒙古游牧经济的特长,共同结成联盟,没有强迫蒙古接受女真人的经济,这个是很重要的。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在经济上,尊重汉族的农耕的经济,没有像蒙古那样,蒙古人进到中原之后,把大批的农田毁了,让它长草,变成了牧场,南苑当时叫做“下马飞放泊”,现在叫“南苑”,就变成了猎场。满族人没有,满族人到了北京之后,没有毁掉大批农田来建牧场,建狩猎场所,有人说木兰围场,是在当时的蒙古地区,本来就是一个草地,就是丛林,满族人利用自然的环境在那儿狩猎,没有毁掉庄稼,种草、种树来狩猎。那承德避暑山庄呢?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在长城以外,利用了自然条件,没有毁掉大批农田,变成牧场。所以,满族在东北地区同其他的民族实行经济合,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向汉族的农耕经济学习,同汉族的经济合,我这里特别讲一个事情。

  就是雍正和乾隆的时候,修了一部书叫《耕织图》,把耕作的全过程,和从养蚕到织布的全过程,绘成图,叫《耕织图》,把这《耕织图》,乾隆皇帝亲自配成诗,印刷,还刻在石头上。今颐和园“耕织图园”就展示了《耕织图》的碑。和当时的情况,这个事情说明清朝的皇帝,进入中原之后,能够同汉族的经济合,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因为清朝实行了民族合、经济合,所以,他就日渐地强大,光有民族合,经济合,如果没有文化合,还是不行。政权不能巩固,更不能强大,所以下面我要讲第三个问题。

  三,文化合。光有民族合,经济合,没有文化合,也是不能,就是即使政权建立,也不可能巩固,更不可能强盛。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对待汉族语言文字和宗教怎么办?一种办法,就是强迫汉人接受满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历史上有先例呀,中世纪罗马教皇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就是强迫推行天主教,还有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强迫推行一种宗教,这种例子还是有的。日本到了中国在东北,强迫小学里头日语是国语,我认识几个年纪大的人,他日语都很好,我说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小学日语是国语,汉语是外语,就是强迫推行他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要从语言文字宗教上要征服这个民族。清入关之后,对待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怎么办?是强迫推行满族的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还是向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学习,接纳,合。清朝采取了基本国策,就是向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学习,接纳,合。同其他的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合,我举几个例子。

  先说,对蒙古文化。蒙古的语言和满语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努尔哈赤兴起之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怎么办?他就借用了蒙古文的那个字母来拼写满语的语音,创制了满文,这是合呀,蒙古文化和满洲文化合,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宗教,满族本身的宗教是萨满教,同蒙古接触之后,就是接受了蒙古当时信仰的喇嘛教,遵奉喇嘛教,没有排斥,没有做异教徒,斩尽杀绝。皇太极在盛京沈阳修了实胜寺,就是喇嘛庙,亲自去参加祭祀,笼络蒙古贵族的上层,结成满蒙联盟,这是文化合。

  对藏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清朝的皇帝对藏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尊重。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知道,承德避暑山庄,有很大一座庙,就是普陀宗乘之庙。普陀宗乘,就是西藏布达拉宫那个“布达拉”的意思,就是在承德修了一个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乾隆60岁生日的时候,许多民族的首领,一起到承德,在普陀宗乘庙,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不仅仅是一个祝寿,是一个民族合作的一个象征。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有40座宗教建筑群,是承德外八庙当中最大的一座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