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14)

  我想重要的有五点,第一康熙对自己讲学习,第二康熙对朝政讲勤慎,第三康熙对臣民讲仁爱,第四康熙对西学讲吸纳,第五康熙对子孙讲教育。

  康熙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对自己讲学习。康熙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我想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当中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康熙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幼年的时候不幸,也可以说他命运不好,8岁父亲死了,10岁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自己说,他母亲生病的时候,日夜守候在床边,滴水不进,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周岁才9岁的康熙,日夜啼哭,不思饮食,后来康熙自己说,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康熙幼年的忧患生活,不幸的遭遇,砥砺着他更加勤奋的学习。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

  康熙还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什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呢?因为当时耶稣会士汤若望和一个汉族人叫杨光先关于天文历法问题发生争论了,朝廷会议讨论,大学士、尚书等等全不懂,康熙自己听着辩论也不懂,因为他不懂数学、不懂天文,他说我作为一个皇帝,我不懂天文、历法、数学我怎么来判断是非呢?所以他下定决心学自然,学天文、数学、历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药学,甚至于学人体解剖学,他亲自动手解剖冬眠的熊。在皇宫里面有制药的实验室。

  康熙学习科学技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了疟疾,太医院那些御医都没给他治好,一个耶稣会士叫洪若翰等等,给他进了一种药,叫金鸡纳霜也叫奎宁,他吃了这个药把疟疾治好了,他很高兴,他把这个药又介绍给别人,介绍给曹寅,就是曹雪芹的先祖,曹寅吃了这个药,疟疾也好了。康熙就开始相信西医,西药。当时有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就是天花,没有办法,康熙的父亲顺治就是得天花死的,上一讲我们讲过,康熙自己也得了天花呀,脸上长了麻子,很多蒙古王公贵族到北京来朝贡,一个很大的考虑就是怕进了长城之后传染上天花,康熙修承德避暑山庄,修木兰围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在那里接见王公贵族,免得他们到中原得了天花,就可以减少得天花的机会,这是原因之一。康熙学会了种痘,就是防治天花痘,大家不信,他先在他子女身上实验,又在皇宫的宫女身上实验,效果很好,后来他又推广到蒙古,让蒙古的王公贵族种痘,这个措施减少了很多人因为得天花死亡,或者没死而得麻子的这个病情。所以康熙是很善于学习的,在皇帝的西苑,就是现在中南海丰泽园,他搞了试验田,种水稻,培育新的稻种。他是终生学习,我说康熙可以算作一个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之所以做出很大的贡献,之所以他那个为君之道,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他终生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得到新的动力,推动他继续往前发展。

  第二,康熙对朝政勤慎,清朝是继承明朝,叫“清承明制”。明朝的皇帝绝大多数不亲政,太懒了。以万历皇帝来说吧,整天在宫里面和宫女太监私混,荒淫无度。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啊,更有慎之,孟森先生说他,不止二十年,说他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就不做郊祀,不做庙的祭祀,也不上朝理政三十年。明朝的皇帝不务政到什么程度?碰到军国紧急大事要处理,皇帝不亲政,有的大臣在朝门外跪着请皇帝亲政,一跪十个小时,皇帝不予理睬。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活,刀凿斧锯玩得很高兴,那个大太监魏忠贤就专等皇帝做木匠活做得高兴的时候才奏报,天启说你看着办吧,正玩着高兴,你看着办吧,魏忠贤就可以借机对军国大事假传圣旨。

  清朝鉴于明朝灭亡的这一条重要教训,就是要亲政。康熙的亲政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他14岁就开始亲政,康熙亲政他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就是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就是记录,把做了重要决定和重要发言记录下来,后来就成了一本书,叫《康熙起居注册》。每天早上辰时开始,皇帝御门听政,在这会上讨论大臣的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每天御门听政是空前的,这是康熙勤政的“勤”,我讲的勤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