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3)

  因为努尔哈赤是一个热点,大家关注他,努尔哈赤就产生了很多的疑案。我觉得努尔哈赤有两个谜,两个大的疑案,大家需要思考一下,第一个就是努尔哈赤这个人应当说是成功的,他从一个边塞没有上过学,拾松子采蘑菇,这么一个青年,后来能够“黄衣称朕”,建立后金,这个谜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喜剧,这个喜剧的谜底是什么?第二努尔哈赤死是个悲剧,宁远之仗打败了,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一生,他的悲剧,谜底又是什么?我们在探讨他成功谜之前,先要看一下他成功在什么地方,努尔哈赤是25岁起兵,万历11年,1583年起兵,到天命11年他故去,68岁故去。一共是戎马生涯44年,努尔哈赤一生主要功绩是什么?我数了一下有十项,这十项了不起呀!我看过一本美国历届总统的合传,合在一起,一任一任总统来数,他有哪些功绩。这是美国一个历史学家写的。美国总统有的是一任,有的两任,多者罗斯福三任。到历史学家眼里面,有的美国总统这一任历史功绩一件没有,有的一件两件,多者三件四件,努尔哈赤能够到十件就是了不起。

  我认为努尔哈赤的一生,应当说是一个喜剧的一生。他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戏剧是喜剧,但是他晚年也演了一场悲剧。就是他68岁这一年,天命11年,1626年,这一年的正月他率兵攻打宁远。他认为是兵到必胜,功而必克,志在必得,结果就碰在了袁崇焕的手下。袁崇焕成了努尔哈赤的克星,努尔哈赤战败了。同年8月11努尔哈赤就死了,所以努尔哈赤他是闷闷不乐。《清太祖实录》记载,说他从25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独败在这个袁崇焕手下。当年袁崇焕才42岁,进士出生,名不见经传。努尔哈赤68岁,是身经百战,沙场老将。但是就这一仗,就这一幕悲剧就决定了努尔哈赤最后悲惨的结局,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那我们就要探讨一下努尔哈赤成功,他这个谜底在什么地方,他这个悲剧谜底又在什么地方?

  下面我就要跟大家讨论,就是努尔哈赤成功和失败,喜剧和悲剧,谜底是什么?一个运动员要想拿到世界的冠军,夺得一个世界级的金牌,要有156个因素统一起来,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才可以得一个金牌。他当然这156个因素有主有次,你譬如说耐力呀,速度这是主要的,也还有次要的,他说缺一不可。我当时很惊讶,156个因素才能得一个冠军。后来我又一想,你做一个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开辟一个历史时代,应当说比得一个世界冠军更复杂一些。因为他要经过44年的考验,那么努尔哈赤他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我想不止156个因素,当然也不能156个因素一个一个说。我分析了一下,我想主要有四个因素。努尔哈赤成功主要有四个因素,他失败也主要有四个因素。努尔哈赤成功的四个因素就是两个字,一二三四的四,四合。这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自己的己。努尔哈赤最后的那场悲剧,谜底四不合:是天不合,地不合,人不合,己不合。

  我先说一天合。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两句我们不讨论,讨论第一句。“究天人之际”,就是研究吧,探讨吧,天和人之间的关系吧。我想重点从天时这个角度来分析努尔哈赤的成功。这个天时是有大天时,有中天时,也有小天时。大家都知道魏源了,他写了《圣武记》。他在《圣武记》里说,他说“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就是努尔哈赤赶上这个天时是大天时,这个天时几百年遇上一次。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我想他这个五百年是个概数了,也可以考虑三百年二百年。就是明朝从建立到明末,二百多年了,到了一个社会大的动荡,大的改组,天崩地解这么一个天时。努尔哈赤赶上了,我们举几个具体例子来分析这个天时。

  大家都知道萨尔浒之战了,萨尔浒之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们从天时分析,明朝为什么败了,努尔哈赤为什么胜了。我说第一是天,天时。努尔哈赤很重视这个天:我数了一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一共是83735个字,其中讲天312个字。他这年号叫天命,努尔哈赤是很重视天的。当然这个天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还是回到这天时。明朝发动萨尔浒之战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阴历三月初一。这就是明朝犯了一个大忌,天时不利。这个时候赫图阿拉大雪封山,江河冰冻。明朝有的军队是从江南派来的,他的东路的主将刘綎是从江西派来的。从江南到了一个冰雪这么一个天地里面打仗,山路崎岖,密林丛布,后金又设了很多的障碍。明朝设想得很好啊,统帅杨镐坐镇沈阳,兵分四路,西路是从抚顺打,往赫图阿拉打。东路呢是从现在的桓仁往西打,南路呢是从清河往北打,北路是从开原往南打,叫做分进合击,犁庭扫穴,一举歼灭努尔哈赤。

  明朝的军队号称47万,可以说气吞山河,但是它天时不利。有人提建议说现在不行,雪太大了,你没法行军,是不是缓一缓,明朝说不行。但是这个天时对后金是有利的,它就是当地土生土长,它适应那个气候。明朝原来计划是四路同时合击,四路军队,号称47万,打赫图阿拉这个小地方,那可以说捣了个稀巴烂。但是因为它违背了天时,它四路军队不能同时到达一个地方,它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努尔哈赤就是利用这个天时。杜松的军队先到了,努尔哈赤是集中六万八旗军队对杜松两万多军队。我集中优势兵力把杜松吃掉,三月初一。三月初二是北路从清河马林的军队赶到了,趁后金的八旗军队,乘锐集中又吃掉了马林的军队,这是初二。三月初三,军队调整。这个时候就往东调整,调整到东线阿布达里岗。刘綎率着军队从东部来了,努尔哈赤指挥他没到前线,他指挥军队就到了东部。阿布达里岗我去过,是一个山谷,两旁都是山河密林,他把军队事先就埋伏在山林里。刘綎的军队是又饥又饿又冻又疲劳,像一个长蛇一样缓慢地前进。后金的军队把俘虏的明朝的军队换上衣服,后金人穿上,带着他的旗帜,引诱杜松说快点,赫图阿拉拿下了,你快进兵。刘綎就急着进兵到了一个稍微开阔一点的地方,后金伏兵四起,把明朝军队,因为是长蛇阵,分割成几段。刘綎是明朝一个总兵,真是一条汉子啊!骑着马就跟后金搏斗,一箭就射到刘綎的左肩上,左肩不能打了,就拿右肩抡刀,又一箭射到右肩上,还是骑着马跑。后金的军队一刀劈到刘綎的脸上,把半边脸劈掉了,刘綎还本能地在马上还冲了几下就摔到马下了。他的一个部将下了马以后,举着刘綎的尸体同后金军队搏斗,但是寡不敌众,还是失败了。打完了,这是三月初四。初一打败了西路,初二打败了北路,初三调整了一下,初四打败了东路,接着初五就到了南路了。南路一看不好就往回撤,最后又尾击,后金又打了一个胜仗。所以明军是四路出师两双败北。后金呢,我集中兵力逐个击破,一个一个击破,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的战例。就是努尔哈赤利用了天时,如果明朝军队晚发兵两个月,雨季到来之前,四路军队同时到了赫图阿拉,那后金就招架不住了。这场战争对后金来说,决定后金兴亡的一战,这是第一个例子,就是这个天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