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68)

  第六次,道光朝。我们讲过,道光朝鸦片战争中国打了败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当然是坏事了。但是应当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为什么打败了?怎么样图强维新?没有,道光皇帝没有,道光皇帝感兴趣的,是有的书说,他把衣服打上补丁,崇尚节俭,而忽视了图强维新,这种皇朝的头等大事,把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窗户第六次关上了。

  第七,同治朝。咸丰的时候英法联军打来,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死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同治继位以后做了一些维新的举措,实行了一些维新的举措,但是同治亲政之后,把主张维新的重臣恭亲王奕訢罢官。所以,同治朝的晚期,又把中西文化交流的这扇窗户再次关闭。所以同治晚期把中西文化交流这扇窗户第七次关闭。

  第八,光绪朝。我们讲过了,光绪实行戊戌变法,结果以戊戌政变来做了回答,清朝丧失了最后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第八次把中西文化交流窗户关上,最后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大清帝国的灭亡。清十二帝总说,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清十二帝疑案之总说(二) 

  内容简介:

  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在她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 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浸染着一个帝国的沧桑日暮。那么,清朝何以统治中国长达296年?它又为何丧权辱国、走向衰亡?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究竟留给后世怎样的记忆?那么,他们如何登上皇位?在那一次次登极大典的盛大、繁华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的根基--八旗制度,究竟从何而来?它何以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又为什么还是它,最终葬送了中国最后的王朝?

  清朝八旗的 “十定”,奠定了清王朝统治中国296年的基础,同时,也埋下了它没落和衰亡的伏笔。成也八旗,败也八旗,大清王朝的荣辱与八旗的兴衰休戚相关。那么,庞大的八旗究竟人数几何?在清王朝没落之后,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回望那个远去王朝的背影,纵览清朝296年的风云变幻。

  (全文)

  现在我讲第一个问题,皇位继承的历史轨迹。在皇朝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最高的行政者,最高的祭祀者,最高的大法官。所以皇帝的人选,在皇朝时代,决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命运。所以,我们要看一看清朝皇位继承的296年的发展的轨迹。我说清朝皇位继承有四个阶段。

  第一,贵族公推制。清朝第一位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最优秀的人选。建州女真各部强凌弱,众暴寡,战争纷乱不已,努尔哈赤一步一步吃掉,一个一个削平。所有那些部族的首领,都败在努尔哈赤的手下,可见努尔哈赤比他们都优秀,接着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当时都是称雄一时的豪杰:叶赫、辉发、哈达、乌拉这几个贝勒,当时也是很优秀的。但是,一个一个都被努尔哈赤打败,说明努尔哈赤比他们都优秀。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各部纷繁,也统统都败在努尔哈赤的手下。我认为历史证明努尔哈赤,当时在东北这个地域范围里面是最优秀的。努尔哈赤在天命元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极称汗的时候,是受到公众的推崇继位的。努尔哈赤死了之后,他的遗位怎么办?还是贵族公推制,我们讲过八大和硕贝勒,共同讨论,议商,最后决定由皇太极继位。应当说皇太极在八大贝勒当中是最优秀的。皇太极死了之后,皇位怎么办?还是贵族公推制,主要的当时是四个亲王,三个郡王来进行讨论,最后决定由顺治继承皇位,虽然顺治6岁,但是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当时在清朝的范围内应当说是最优秀的。所以清朝皇位继承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贵族公推制,推选出来的首领在当时来说是最优秀的人选,这样就保证了清初的事业发展壮大,一直到入关,定鼎北京、统一中原。

  第二,皇帝遗命制。顺治临死之前,皇位谁继承?顺治和他母亲孝庄太后商量,还征求了部分的大臣意见,包括耶稣会士汤若望的意见,决定由康熙继承皇位。就是顺治临死之前遗命皇位继承人。事实证明康熙这个皇帝还是称职的,是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康熙临死之前皇位怎么办?我们在雍正那讲里讲过了,有争议,今天我们按照《清圣祖实录》的说法,就是遗命由雍正继位,还是皇帝遗命制。皇帝遗命制,就是两个皇帝,一个康熙,一个雍正,这两个人在当时皇子中应当说是很优秀的。

  第三,秘密立储制。雍正鉴于他继位的时候兄弟相争的惨痛的教训,改了办法,用秘密立储的办法。他后面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用秘密立储的办法。秘密立储的好处是避免了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厮杀。但是,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皇位继承完全由皇帝一个人秘密决定。我认为这种办法比努尔哈赤、皇太极时候的公推制是一个退步,比顺治和孝庄太后遗命制,也是一个退步。因为顺治和孝庄的时候还是经过商量的,康熙晚年也经过商量了,他要大臣们,你们每个人写一个条子,建议谁做皇太子,他还参考,也征求意见。雍正改了办法了,一个人秘密决定。乾隆还好,嘉庆还勉强,道光就差一点,咸丰就选人不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