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77)

  有的书说他曾经落难过,曾经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帐下做过侍从。逃难的时候曾经逃到过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看着这个孩子将来可能有出息,就把自己的爱女许给他了,这个爱女就是后来皇太极的母亲。努尔哈赤不仅仅是少年坎坷,而且还家里头发生一场大难,就是他父亲和祖父死了。当时这个女真各部是互相战争,彼此不合作,经常同明朝的军队发生冲突。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亲自统帅军队攻打建州部首领的驻地,就是古勒寨。明朝军队是久攻不下,因为它是山城,死伤惨重。女真人一个人叫尼堪外兰,他和明朝好,他就喊话,他说谁要打开城门,献城,谁就做这个城的城主。果然有一个人把城门打开了,明军就攻进去了,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城里。为什么到城里呢?因为努尔哈赤的姑姑是这个寨主的夫人,他们就想要救努尔哈赤的姑姑出来,不但没救出来,还被乱军杀死了,就是努尔哈赤父亲和祖父都死在古勒城。努尔哈赤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捶胸痛哭,泣不成声。明朝说误杀,给你十三道敕书,给你几匹马就算了事了。努尔哈赤当然很气愤,同年五月,这个事情发生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2月。同年五月,努尔哈赤就用他祖、父的遗甲十三副起兵,拉了一支队伍,他不敢直接对付明朝,他说我的祖父死的过错,都是因为尼堪外兰,就攻打尼堪外兰。后来打败了尼堪外兰,把尼堪外兰杀了。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就开始了长达44年的戎马生涯。

  就有人说努尔哈赤看过《三国演义》,看过《水浒传》,好多书这么说,我觉得不大可能。因为他没有上过学,他说的是女真语,这个时候也还没有满文,但是他经常到抚顺马市,集市贸易,接触蒙古人、接触汉人。他会蒙古语,可能会一点汉语,我想他还达不到能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的文化程度。但是他可能听到一些故事,《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水浒传》里面的故事,这个是可能的。后来关于《清太祖实录》所有记载里,从来努尔哈赤没有提到《三国演义》的故事,也没有提到《三国演义》里面故事,说明他没有看过。当时明朝的执政者认为杀了一个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杀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也就是边塞的两个草民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万历皇帝来说,对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来说,杀了两个女真人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这件事情引起了后来的星火燎原。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就是古勒寨的这场火,这个蚁穴,演变成一个燎原大火,对后来明朝的兴亡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万历皇帝和李成梁当时万万没有想到的,努尔哈赤的起兵就是因为他父祖死亡,被明军杀害为起点,起兵报仇,所以叫做含恨起兵,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三次大捷与十大贡献。努尔哈赤就是边塞的女真族的一个普通的青年,又没有文化,也没有念过书,起兵的时候只有父、祖十三副遗甲,也不过三五十人。他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叫做:“怀之以德,违之以兵。”你要降顺,我用“德”来处理你,你要违抗,我就要“兵”来对待你,他的原话是这样子:“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这是他的基本策略。他起兵之后,先统一他附近的几个部落,然后又扩大到东海的女真,然后又扩大到海西女真,然后又扩大到蒙古,不停地征战。这个人是身体强壮,武艺高强,又有谋略,在女真人当中是非常杰出的一个人。他曾经先后八次从建州骑着马到北京,向明朝皇帝朝贡。所以他对中原的兴盛,京城的繁华,沿途的地理民情了如指掌,这是很多女真首领里面所不具备的。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到底打了多少仗,算不太清楚,总共是一百来场战争,其中最重要的,对女真发展史上起决定作用的有三次大的战争。

  第一次就是万历21年1593年,叫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是建州一个小部的一个首领,起兵,周围的女真人都不服。扈伦四部: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等等,都不服。各部的首领贝勒,纠合了九个部,组成联军来攻打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以寡敌众,以逸待劳,取得了古勒山大战的胜利,从此威声大振,远迩折服。这场战争就决定了努尔哈赤在整个女真人当中,他一个统治的地位,九部联军打努尔哈赤,你都打不过,那么各部单独来说,努尔哈赤一步一步吃掉,最后把女真统一起来,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就是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势力越来越大,他就打下了明朝的抚顺,因为抚顺和赫图阿拉挨得很近。打下抚顺之后,震动了明朝的万历皇帝,明朝决定对努尔哈赤实行犁庭扫穴,一举歼之。以杨镐为统帅,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兵分四路,东、西、南、北四路,分进合击,要一举吞掉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大敌压境的时候,沉着应战。他有句话,叫做:“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你四路分进合击,围而未合。我先吃掉你的西路,完了又吃掉你的东路,他是三月初一先吃掉明军的西路,初二又吃掉明军的北路,初三调整,初四又吃掉明军的东路,初五明军的南路望风而逃,溃不成军。这一仗很重要,这一仗是决定建州生死存亡的一战,这一仗如果努尔哈赤打败了,整个建州部一百年以内很难有再振兴的机会。但是,他打胜了。所以后来乾隆说,萨尔浒这一战是“王基开”,就奠定了清朝的基础,史称“萨尔浒大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