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85)

  是皇太极命令军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

  是皇太极用计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箭一炮,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智谋,竟然得以扭转劣势,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皇太极文治武功的背后究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大清王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极,回望他金戈铁马、文治武功的传奇一生。

  (全文)

  今天继续讲《清十二帝疑案之皇太极》(下)

  三、向南用兵,五入中原。第一次是天聪三年,第二次天聪八年,第三次崇德元年,第四次崇德三年,第五次崇德七年。我重点讲两次,就是第三次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派阿济格统帅军队绕过蒙古,突破长城,到了北京周围。主要骚扰京畿地区,良乡、涿州、通县、顺义、密云、平谷、怀柔,史书记载,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撤退的时候,到了长城的冷口,阿济格率领他的军队,据谭迁的《国榷》记载,叫做:“艳服乘骑,高奏凯还”,穿着绚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一面奏着音乐凯旋过冷口回去,俘获人畜17万,排几十里地,过了四天才过去,临过冷口之前把树上树皮劈了,留下白茬儿,写上四个大字:“各官免送”,其得意忘形之状,四个字可以看出来,就是“各官免送”可以看出来,明朝的军队高起潛等,尾随而不敢击。清朝军队过了冷口之后,奏报杀了三个人,还是老百姓。第四次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到了京东,沿着运河往南打,一直打到济南,攻克了济南府的府城,连克一府、三州、五十五县,明朝的德王被清朝俘虏了,明朝山东的布政使、巡抚、知府都被清军杀了,这一次多尔衮俘获了人畜,46万,大家想一想从盛京沈阳到济南府两千多里地,特别是长城以里,完全是明朝的天下,孤军深入,攻占了济南府,连破一府、三州、五十五县。撤退的时候,沿着运河撤退的时候,因为他俘获的人、畜、财宝、金银几十里地络绎不绝,这样从长城口回去的。可见,明军之腐败,皇太极五次或亲自,或派兵攻入中原,一方面就皇太极做军事家来说,表现他的胆识谋略,另一方面也给中原人民,屠城、掠夺、蹂躏造成了涂炭和灾难。

  四、向北用兵,两征索伦。黑龙江地区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黑龙江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归附了清朝,我这里举一个上游的例子,上游主要是索伦部,索伦部一个首领叫博穆博果尔对皇太极不是很服气。皇太极就决定出兵要把黑龙江上游地区完全归附,第一次出兵得失相当,第二次出兵可以看出皇太极的谋略。他采用“声南击北”的一个策略,就是南面出兵来打,派了一小股精锐的蒙古骑兵后面,抄他后路,他想我往南打的时候,你必定往北逃,逃到齐洛台的地方,就是今俄国赤塔,就把博穆博果尔捉获。到这个时候皇太极实际控制的地域黑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皇太极经过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四个方面用兵,两代人的努力,到了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初三,皇太极正式宣告,说:“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就是说清朝实际控制疆域东起鄂霍茨克海,西到青海,南临长城,北跨外兴安岭,西北至贝加尔湖,东北到库页岛,面积大约500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当时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相仿,这个意义很重大,后来清军入关就没有时间再往北用兵了,顺治、康熙的雅克萨之战都是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基础上,我们今天东北的版图基本上是皇太极、努尔哈赤时期奠定的。

  四、善于学习,长于谋略。

  一、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皇太极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心智高下,事业成败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想举文化政治军事三个例子。先举文化的例子,皇太极自己精通满文,略通汉文,他下令巴克什达海等翻译汉文的书籍,譬如说历史类,《金史》、《通鉴》;经书类,《论语》、《孟子》,军事类《素书》、《六韬》;小说类《三国演义》《水浒传》,皇太极是愿意听别人讲《三国演义》的故事,自己也看《三国》,皇太极的实录里面记载有五十多处说他学习的事,朝鲜一个使臣,他接见他,他跟朝鲜使臣讲,关公和黄忠交战易马尚义的故事。在皇太极的推动下,满族的官员很快地加强学习汉族的文化,大大提升了满族的文化素养。政治方面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努尔哈赤建立政权的时候,主要学习蒙古的政权的范式,皇太极主要学习中原明朝政权结构的范式,他设立了文馆,相当于后来的翰林院,设立了内三院,就是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相当于内阁。建立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原来八旗包揽一切,现在行政的事务主要归六部,军事的事务重点归八旗的都统,八旗的固山额真,就是军事事务重点归八旗。还设立两个衙门,就是都察院和理藩院,都察院主要管监察,理藩院主要管民族事务,特别是蒙古事务,还有朝鲜事务,这样皇太极在中央政权机构就建立了三院六部二衙门。三、我举一个军事上的例子,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就是红衣大炮,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吃了亏,有人说被炮打伤了,皇太极不服气,在宁锦之战当中又吃了亏,皇太极非常生气,说:“昔太祖皇帝攻宁远不克,今我攻宁锦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皇太极从战败当中总结一条经验,就是明军有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清军没有,他就要制造红衣大炮,明朝的红衣大炮主要通过澳门从国外进口的,他没有这个条件,只有五年,从1626年到天聪五年1631年,只有五年的时间,就在沈阳仿造成功了红衣大炮,皇太极用这批红衣大炮围城打援,发挥了巨大威力,并且组建了重军,叫“乌真超哈”,后来改成了汉军,从此明军有的先进武器,清军有。清军有的强大骑兵,明朝没有,在力量对比上,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皇太极不仅善于学习,而且长于谋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