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126)

  武安国轻轻的揽过刘凌,这二十一世纪表达感情的方式刘凌显然不能习惯,肩头马上硬了起来,随即释然的让武安国抱住,把头贴上去,吸取那宽阔胸膛上的温暖。

  看着怀里这个整日风风火火的刁蛮挂名郡主,武安国心中隐隐做痛。直到今天他才明白,刘凌表面上的无忧无虑隐藏了多少伤痛,每天周旋在王公贵族之间,要陪着多少小心,如果平素没心没肺的刁蛮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掩饰,她的生活,有多苦,多累。

  紧了紧怀中柔若无骨的娇躯,武安国暗暗发誓:刘凌,终我一生,一定不让你再受半点委屈!

  如果你愿意,

  我愿用我并不宽阔的肩膀

  为你支撑起一片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

  永远

  没有委屈。

  如果,

  你愿意。

  -----------------------------

  “武兄”,望着武安国走下栈桥的背影,朱棣忍不住低声呼唤他回头。

  “什么事”,被呼唤者奇怪地转过身。

  “小心些”,朱棣一语双关,对于父亲发怒后会做出什么事,作为儿子的也心中没底,日后没有自己从中斡旋,他害怕什么不可预知的灾祸降临到救命恩人身上,这个大块头虽然好多管闲事,但教会了自己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说是打开了一扇大门,让自己看到了从未看见过的风景。

  武安国宽厚地笑了笑,冲着朱棣和在船头泪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张正心挥了挥手,“辽东路途遥远,海上小心”。昨日之事,虽然有些冲动,但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场冲突下来并非没有结果,根据宫中传来的消息,今天早朝,朱元璋借徐达、李文忠上书请求为国留贤之名,宣布胡案到此为止,已经捉拿归案的着有司严审,明察罪证,不得冤枉。

  我终究制止了一场更大的杀戮,此际武安国心中很坦然。历史终究出现了转机,有谁可预知其下一个可能。走下栈桥,宽阔的身躯慢慢隐进送别的人群中。

  “武兄且慢”,朱棣好像又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急急忙忙的跑下船,冲上码头。周围官员和士兵赶紧给他让出一条道。

  “朱棣还有一事不解,请武兄教我”,总觉得此次一别不会太短,燕王朱棣恨不得一日问清楚所有疑惑。“武兄曾劝要我善待辽东各部,辽东汉人太少,我们赶走高丽人,必有新的部落崛起,所以要提防民变。但此后辽东随土地出售,矿山开发,汉人渐多,我该如何与各部相处。还需要怀柔吗?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武安国又笑了笑,以朱棣先前受到的教育,无论怎样告诫他善待各少数民族,无论表面上做得多好,其内心依然会抱着传统的观点。做到这现在这步,已属不易。他指指路边江边的垂柳,说谜语般问朱棣:“殿下眼中,这垂柳是否好看”。

  “参差婆娑,临波弄影”,朱棣迷茫的顺口回答,不知这个武侯今天吃了错了什么药,居然和自己说话如参禅机。

  “如果把所有枝条剪成一般整齐,殿下认为如何”。

  “那不就成了刷子,有何生趣可言”,朱棣答到,猛然间悟道,双目放光。也不再罗嗦,转身上船,如下船时一样匆忙。

  “你们二人怎么今天怪怪的,说话像老和尚”。刘凌低声问武安国。

  “不是像老和尚,我正准备出家,你看我的头发一直就这么长”。武安国摸摸自己的寸头,调皮地低语。

  “乱讲,等一会看本郡主如何…..”,两个胆大包天的人纵马远去,留下一群道德先生不住地摇头。

  送别朱棣,当天下午刘凌即被马皇后宣召入宫。这一去居然是三天未回。身边少了解语花,武安国食不甘味。以前虽然迫于军法,不能在大营中相约,但以二人的身份,到营外遛遛马也没人能干涉。那天前来宣旨的太监怎么看都像藏着什么祸心,武安国想起他暧昧的表情来身上就一片片起鸡皮疙瘩。

  非常时刻,作为统军武将,非宣召不能参加朝会,武安国本身又没有上朝磕头的瘾,只好枯坐在营中等候消息。无聊之际,拉着几个下级军官比试单杠,哑铃,俯卧撑,马上步下,大热天,换着花样出汗。弄得大家一见到他消失得比沙漠中的水滴还快。武安国此时最后悔的是怎么没花时间研究一下能不能做个简易篮球,心中跃跃欲试,但转念一想做球胆的橡胶树好像此刻还没传到台湾,只好作罢。

  这两日,他在宫中批逆鳞的事情早被卫士们传扬开来,添油加醋,转述得惟妙惟肖。胡维庸一伙素来与武将不慕,这次倒台,不知有多少勋臣私下拍手称快。被武安国这个愣头青一搅,眼见皇上居然有了些从谏如流的意思,不再想追究下去。让很多指望借机报复或立功心切的大臣非常不满,私底下议论纷纷。震北军将士看待他的目光却越发崇拜,很多武将认为,既然武侯为了一个不相干甚至有仇的人都肯和皇上争执,将来自己一旦有事,他肯定也会鼎力相助,跟着这样的上司,没有亏吃。佩服之余,将士们也为武安国的前途暗暗担心,但见武安国如平时一般洒脱,众人慢慢地也将提起的心重新放入肚子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