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25)

  目前一切最要紧的,是不能让徐达战败,怀柔地处边陲,徐达一败,这里必将受到蒙古人的冲击,纵使凭自己现在的武艺,可以保得住性命,这两年来的心血,就统统白费了。以怀柔目前的富庶,肯定会引起蒙古人的垂涎。这个没有武备的城市,根本就是一座玻璃之城,只要蒙古军队或朝廷中的大佬轻轻一碰,所有一切都将支离破碎。没有机会把它再粘合起来,也不会再有这么多热心的人,这么多支持与关注。朝廷上面暂时还好说,一则目前怀柔县还未入大佬们的法眼,二则有徐达这个强援在,别人也会顾忌几分。而如果想解决蒙古人入侵的问题,必须用武力来说话。冷兵器作战,中原士兵和蒙古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武安国想起在故宫博物馆看到的清初入关的女真人的铁剑,足足有四五十斤,中原农民组成的士兵在这种分量的武器面前,肯定只有逃命的份。要想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只能靠火器,这点上武安国佩服徐达,不愧是绝世兵家,看得很准。

  想到火器,目光就落在徐达赠给他的迅雷铳上面,那只铳属于前膛火绳枪,铜制的枪管,口径有30多毫米,拿在手上十分沉重。武安国算了一下,每次发射都要先装填火药,用椿子打实,加上弹丸,然后点火,一分钟打两枪已经是不易,每开一枪所用的时间,足够一个弓手射三箭。火枪威力不小,一百步以内可以穿透薄铁甲,百步以外就不行了。这种武器只适合组队连发,并且必须有其他兵种护卫,否则在战场上根本没有生存能力。从技术角度而言,还不如自己小时候玩的火柴枪先进。

  目前大明的领土上缺少大的富铜矿,这一点学冶金的武安国很清楚。“所以这把火枪的造价绝对在三十两白银以上,如果改成钢的,成本会低些,重量也可以减轻许多”,他心里暗自核计。“经过一年多的自来水和暖气生产,目前怀柔的钢管铸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钢制的枪管肯定可以做得比这把火枪口径小一些,结实许多,目前关键要解决的就是装填速度和威力问题”。他学的是冶金和机械设计,从来没有往军事用品方面花过心思,经过一番搜肠刮肚,眼前渐渐露出了曙光。

  几天后,第一张火枪图纸诞生。好在整个怀柔地区现在都采用武安国当初打造连弩时用的西洋尺寸为标准,画起来不用换算尺寸。这把枪采用武安国熟悉的木柄步枪样式,线膛后装燧发。钢制枪管,木质枪身。枪身上固定了打火锤及联动弹簧等物。枪管分为子管和母管和套管三部分,子管10毫米内径,较长,内有在铣床上加工的四条螺旋膛线,前端装有准星,尾端用螺栓拧死,螺栓拧入长度为5厘米。子管距尾端5厘米正上方有一小细孔,供引火。引火孔右侧稍前方开了一条长十厘米的添弹槽,供子弹填入。母管内径稍粗,刚好套住子管为限,可在子管上限定范围内移动。15厘米左右长度,火孔和子管对齐。母管上面焊有把手,管体用套管和复位弹簧闭锁在子管上。套管为薄钢管,左侧开一长槽,供母管把手来回运动。右侧开一槽用于子弹通过。整个子管、母管和复位弹簧都套在套管中。套管上用火焊了瞄准器,钻了引火孔,装弹时把枪托顶在肩上,左手后拉露在套管外的母管把手,露出右侧子管添弹槽,右手填入纸壳子弹,松手,母管复位。在火孔上放上火石与硫磺混合物做的“炮子”,扣动扳机,打火锤落下,打着炮子,引燃子弹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子弹所用火药是烟花商人陈星新改进的,硝石用萝卜、蛋清等提纯过,配比按武安国估算大概是硝75%、硫10%、炭15%。用细锣筛选均匀的颗粒卷入了做鞭炮专用的易燃硝纸中,头部则舍弃了原来的钢珠弹丸,换成了一端尖另一段凹的长圆柱型弹头。

  把图纸交给张五哥和晨星,和二人说明了是为徐达专门研制,请多费心制作。二人难得有可以给武安国帮忙的机会,连夜赶制出了火枪和子弹样品。第二天武安国和二人到郊外试枪。于200步外立了一块木靶,开枪射去,只听“乒”的一声,武安国被火枪震得向后晃了两晃,几乎跌倒。靶子“却”不见任何反应,三人大失所望。等走到跟前再看,只见靶子上被穿了一个小圆洞,子弹竟把木靶射穿,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怪不得不见动静。

  武安国大喜,勾出枪管里残留的硝纸,再装上子弹,用肩头顶住了枪柄,放了几枪,逐渐找到了平稳放枪的办法。把火枪交给张五,三人研究了一下,觉得几处还可以改进。把扳机和母管改成了联动装置,后拉母管时,同时就挂上了扳机。枪管用绿矾油(古代浓硫酸,最早是煅烧绿矾(硫酸亚铁)获得,因此称为绿矾油)浸了钝化,前边加装了三楞刺刀,不用时可折叠在枪身下。后边木质枪柄里藏了擦枪管用的通条,和应急时往外钩出子弹的钩子。那火药虽然经过提纯,残渣仍然较多,差不多放四十余枪就得把枪管擦拭一遍,急需改进。

  经过一次次改进,火枪和弹药终于最后定型。全枪(加枪刺)长尺寸为1米五,重14斤。火药又被陈星改进了一下,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射百发子弹再擦枪了,子弹头部被张五加了斜槽后,一发子弹出去,可以把碗口粗的小树射出拳头大的洞来。那钝化枪管用的绿矾油是怀柔徐志辰家的产品,还有一番传奇般的来历。徐志辰的父亲徐老子喜欢炼丹之术,每次都托人从西域收购绿矾油,价格贵比黄金,好在家中富有,经得起他这么折腾。一日老爷子突发奇想,想把愚人金(黄铁矿)炼成黄金,省得别人笑他不务正业。自从发现焦碳比木炭火硬后,他的丹炉也改用焦碳,结果因为下雨,炉里进了水,黄金没炼出来,炼出绿矾油,把老爷子的炼丹器具还给烧坏了。老爷子心疼不已,好在虽然没出黄金,但是出了和黄金一样的名贵之物,足以向人吹嘘一番。可自从他家发明了这种烧绿矾油的方法后,中原绿矾油就越来越不值钱,让徐志辰好生肉痛。武安国曾经见过徐家烧绿矾油的工具,吃惊的发现三个铁制炼丹炉用管子彼此相连,竟是个简易的接触法硫酸生产线,只是效率与现代的不能同日而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