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280)

  回京之路就在思考和观察中渡过,与北来时路线不同,作为钦差大臣,武安国不得不到未巡视过的地方兜上一圈。而河北、山东等地的官员早就派人“深入学习”了河南经验,知道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武大人的确是官场上的菜鸟,在他们的用心糊弄之下,沿途也的确看不到太多的深层东西。其时已是隆冬,夏天周无忧在庭议时所献依赖民间力量南粮北运,以食盐经营权力换粮食的策略已经初见效果,加上沐英从安南等地掠夺来的粮食和一次秋收的弥补,市面上的粮价已经回落到人们基本可以接受的水平线,随着日本赔偿的“靖海粮”到港,离海岸近的地区基本已经看不出曾经饥荒的痕迹。百姓的要求是非常简单的,你让他在生活中忍受痛苦,至少心理上也能让他偶尔感受一下大国子民的虚荣。不能让他食不果腹还天天听到朝廷对外委曲求全的消息。北方和海上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民间士气,人们谈论着这两场战争,仰慕着英雄,慢慢淡忘了夏天的饥饿,刚刚入腊,大街小巷已经开始飘出年的味道。

  迤逦来到长江北岸,码头更加繁华。北方的精美工业制品成箱地摆在岸边,被油布和苇席遮好,等待装船。赶着回京城过年的游子熙熙攘攘,盼望着下一班渡船的来临。乘官船过了江,郡主刘凌已经在江边望眼欲穿,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到皇宫门口报个平安,朱元璋心情正好,着人传令武安国先回家休息,明日早朝后单独进宫问对。

  小别胜新婚,虽然一直有家书往来,夫妻二人还是絮絮叨叨把几个月的经历重复梳理一遍。待怀中玉人熟睡时,帘外已经隐隐看到天光。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去上朝,施礼,陈述此番北巡经过,武安国肚子暗骂发明了跪奏的礼部官员,这不是变着法折腾人玩吗,怪不得这时代的官员奏折都写得言简意赅,若是真如让他们跪在地上长篇大论,还真得跪残废了不可。沿途和北平的发生的事情朱元璋早就从驸马李祺和武安国的奏章上知道了,朝堂上汇报不过是走过场。虽然有些大臣很想挑刺,但大明朝在战场上的接连胜利,平定倭寇和蒙古的策略都与武安国有着莫大关系,朝臣们纵使看武安国再不顺眼也不敢这时候跳出来煞风景,在众人齐声赞扬声中,武安国又收到到朱元璋近万两赏银。如今国库充实了,朱元璋给大臣们的赏银也大方了许多,动辄就是千两规模。很多得了赏银的臣子念念不忘这是太子主理海关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无事散朝,平辽侯武安国御书房问话”。太监拉着长音宣布一天的庭议结束。

  “退朝,今日所论之事明日早朝再议,大学士费震、驸马武安国御书房议事”。在众臣羡慕或者嫉妒的目光里,武安国垂头丧气地走向御书房,北巡归来,不知为什么自己在朱元璋眼中的地位陡然升高,连科学院的事情几乎都没时间过问,原来不必天天上朝的闲人,现在却被每天通知早朝必须到场,将大好春光浪费在大臣们的毫无味道的以议论中。

  …….

  “散朝,驸马武安国御书房留对”。武安国苦笑着尾随在皇帝的身后,今天答应刘凌下午出门踏春的 计划又泡汤了,自打洪武十五年北巡归来已经三个多月,窗外已经有早春的梅花悄然绽放。自己现在成了朱元璋的不带大学士头衔的职业顾问,书房伺候的机会越来越多,每天回家也越来越晚。

  站在一个无须仰视的角度,武安国有时候很同情朱元璋,后者花了无数心思和力气废除三省,把所有国家权力抓在皇帝一人的手中,并且妄图以一人之力管理整个天下事务。在收集不到足够的信息和没有任何反馈的情况下,完全凭借直觉和经验评判大臣们的提议,的确非常辛苦。即使把自己摆在同样的位置,武安国也不认为能比老朱干得更好。按刘凌从宫中收集的小道消息来分析,老太师临终前的遗言给朱元璋冲击很大,他的确无法保证子孙后代能在治理国家上和他本人一样辛苦,但又不甘心亲手建立的大明帝国将来重蹈历朝历代走向灭亡的覆辙,因此,在不危及皇家安全的情况下,他也在努力的做各种尝试,寻找着各种出路。没有兵权的但看问题甚有远见的武安国再次受到重用显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放眼朝野,没有一人能如他一样,一策平辽,一策靖海,不事杀戮而摆平江南北平两大利益集团在北平的冲突,让他们能短时间和平共处。

  “没有兵权,他也不必天天防着你,现在,燕王、太子、甚至常冒和蓝玉的声望都比你高,暂时咱们还能落个平安吧”。刘凌在茶余饭后帮丈夫分析着最近“得宠”的原因。夫妻两个在平时小心翼翼,努力实施着武安国的理想。大明朝的图书馆在人们眼皮底下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在郭璞的鼓励与支持下,一些大商号悄悄在新年计划中把触角伸向山东、河南及新安定的西北等地。据报纸新闻介绍,几个山西富商赚了大钱返乡,在故乡平遥筹备了一个类似北平书院的学校,没等开课,已经有不少赞助商踏破门坎。

  表面平静的大明王朝就这样走过了洪武十五年。所有人都在探索,所有人都在尝试,所有人不知道路在哪里,有人在剧烈的社会底层结构变化中彻底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武卿,今天庭议,御史弹劾户部和工部亏空国库,浪费民财之事,你看如何”?洪武十六年春天,正当朱元璋为科学院改良占城稻种成功的喜讯而宣布大赦天下时,御史章严的一道奏折震动朝野,奏折中力数户部几个官员私下购置豪宅良田,工部主持的兴建的几个桥梁花费费超过实际需要,完工日期一拖再拖之事,恳请朱元璋裁夺。户部和工部官员则大呼冤枉,指责御史章严目无尊长,为了个人立名诬告忠臣。这次大臣们难得没分成文武新旧各派,老成持重些的大多认为御史所奏存在凭空推测的成分,不足成为弹劾官员的凭据,但念在皇上要求广开言路的前提上,不予追究双方责任。年轻一些的官员,特别是一些新近科举出身的,则力挺御史章严,认为户部个别官员的确行为不检,生活奢侈,国库充盈情况下看不出这些举动的危害,但一旦形成习惯,恐怕上行下效,危害国家根基。朱元璋平素最恨官员贪污,李祺北巡时抓来的几个贪官都落到了剥皮实草的下场。但是,以洪武十三年处置胡维庸案形成的惯例,在证据不确凿的情况下,朝廷轻易不杀死官员,为此大臣争论了半天也没争出结果。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