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64)

  众将士饮酒,举剑,剑光映日生寒,齐声呼喝:“驱逐贼寇,恢复中华,日月不灭,永照大明”!此际,天地为之动。

  目送众人远去,朱元璋取燕王所献千里眼四下望之,只见长江之上,白帆点点,东边牛首山苍翠如黛,西面栖霞峰梅花似火,正北方向,大队人马如一条长龙欲腾空而去。回头,不远处聚宝门在朝阳下虎踞龙盘。心有所感,“大喝,取笔来,吾中华有如此少年,聚宝何用,今为此门更名”!左右献上纸笔,朱元璋手书“中华门”三字于其上,执笔于地,曰:“待吾儿班师,朕当与尔等共醉此楼”!

  第一卷 布衣 第十五章 希望

  有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按下太子朱标与曹振等人如何兴建海关、海卫及剿灭海寇咱暂且不表,单说武安国、朱棣等人,乘水师战船过了长江,打马北上。大江沿岸此刻已近暮春时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碧绿的稻田和金黄的油菜花相映成趣,装点得大地如锦。武安国坐在马上,一路向北,离京城越远,心里就越轻松,渐渐有马踏春风之感。

  自从和郭璞等人在秦淮河上把酒言志,四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武安国一番剖析,大家虽然不十分明白具体如何去做,但都知道如此一来,中华大地可永绝腥膻之耻。人必自辱,其后他人才能辱之,中华百姓如果人人都平等了,相信没有一个愿意给外族去做奴隶。而对于平等计划如何实施,武安国的建议就是尽快让北平以怀柔为首的新兴产业推广开来,让解决了吃饭问题后的北平乃至全国的商人、工人、农夫、学子都从思维上认可平等。“当底部的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朝廷必然会跟着变动,这是代价最小的变革方法。中国人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不能再次自相残杀了”。武安国在分别前的晚上曾这样对曹振等人讲。分别之后曹振需要做的,不光是消灭倭寇,而且要尽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太子和那些大明的青年才俊,在水军中也最大程度上形成一个平等的氛围,并且要尽量说服太子,鼓励沿海的商业发展。而给新兴的产业和生活方式从儒家经典里找一个存在的理由,就成了郭璞最紧迫的任务,“现在北平一带的学者不正在闹复古吗,要复,就复得更古一点,复到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那种情况,郭兄的同窗多是学界领袖,不如邀请一部分来北平书院,让他们为我们说话”。临行前曹振郑重嘱托道。

  让武安国深为感动的是,郭璞、曹振、张正心和还正处在迷糊阶段的小姜烨都义无反顾地支持他的所作所为。和他孑然一身不同,众人都是有亲族的人,一旦被怀疑谋反,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这个朝代的连坐可以让一个姓氏从大地上消失。当武安国把大家要面临的风险说出来,建议如果不想参与就尽量和自己疏远时,在众人的脸上,他只看到了绝决,没看到丝毫犹豫。“其实如果师父的理想真的实现了,朱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再也不用担心百姓会造反,也不用担心外敌有能力入侵而睡不着觉了”。张正心总结到。

  “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让武兄得尝所愿,但每向前一步,就离目标更近一点,郭某窃以为,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这股产业之火,而武兄已经把火种撒了出去,只等其形成燎原之势了,在座诸位可能有人将来看不到成功的那一天,但我们是第一批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武安国不知道在这个历史的分支中,后世如何如何评价自己和郭璞等人,是打入奸佞分卷,还是照亮汗青。但当这句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被用烂了的名言从郭璞口中说出来时,是那样的铿锵。在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没有白白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从郭璞、曹振等人身上,他看到了没有被理学阉割之前,中华儿女的铁骨脊梁。

  “各位,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请原谅我不能告诉你们我来自何处,而我们将一起改变整个历史”,济南城外,武安国挥舞着长刀,默默的想。每天傍晚队伍停下来后,武安国总要找个空地活动一下筋骨,春秋刀法在他手中越发纯熟。奔雷在京城中圈养了几个月,也是闷的发慌,见主人如此兴致,高兴得连声嘶鸣,一人一马来来回回,远远望去,雪亮的刀光和乌黑的战马如乌云白雪滚地而来,刹是气魄。

  忽然间,闻得一声喝彩,如霹雳般,让武安国停下身来。“好,好刀,好刀法”,不用抬头,武安国也能猜出是常茂来,有这般嗓门的,百万军中只此一个,有时候他真怀疑常茂是不是学过什么武侠小说中的那个鬼佛门狮子吼之类的功夫。学坏容易学好难,和武安国在一起后越来越开朗的朱棣不知什么时候也学会了常茂这嗓子功夫,每天几乎都能听到朱棣在号丧般大喊“天那,我怎地这么穷”!据张正心所说,这是朱棣看到京城善于投机的大臣私下支援太子水师的银两后受了刺激。这也不怪别人,现在的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除了常茂、徐增寿等少数人因和朱棣关系亲密而追随他外,主动从军的世家子弟首选的都是大明水师。

  常茂骑了匹西域的雪青马,手里拎着一对狼牙棒走了过来,一同的还有蓝玉、张翼、陈恒、徐增寿等人。到了跟前,将狼牙棒交给侍从,把武安国的大刀借在手中,轮了一圈,叹了口气,称赞道:“武贤弟哪里来的好宝贝,羡慕死常某了,本来还想和你切磋一下武艺,看了兵器,常某已经输了三分”,言谈间竟有几分失落。在小时候听的评书中,武安国就知道常茂这个名字,故事中是使一对大锤,天下无敌的勇将。在京城这两个月,和常茂也颇谈得来,虽然此人表面上很粗鲁,内心却是古道热肠。见常茂神态,知道他心痒难搔,看看他那对黑漆漆得狼牙棒,就知道评书中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常茂的这对兵器少说也有五、六十斤的分量,如果冲锋陷阵,人借马力,蒙古弯刀碰上它肯定就得撒手。赶紧谦虚道:“常兄不必自谦,我这刀削一些寻常兵刃可以,估计很难奈你那对狼牙棒分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