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654)

  听着徐会董讲着鲁王的事,大家都半晌没说话,过了好一会,还是徐会董接着说下去,听了这个事之后,我们也是很不舒服,我们几个人就和郭大人商量,怎么能让你在北海继续下去?所以,燕王上奏朝廷,为你请了一个北庭招讨使的名义,归他节制,把哥萨克旅从镇北军中单独出来,免得有人总惦记着。

  北庭招讨使?干吗的?什么官?大林在一旁问。所谓北庭,古时是指北方,后来泛指北方胡族游牧出猎的地方,也就是差不多长城以北,一直到咱们现在的卫青堡;再一直向北,向西。燕王给皇上的奏折,皇上批的是着苏某一切便宜行事,朕不为遥制。也就是说,苏招讨只要想,就可以沿着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当年的旧路,再来一次。陈先生的那位同宗兄弟陈星在一旁为大家解释着。事情是这样的,燕王和商会的同仁都认为,将军仅仅到了卫青堡这里,就使平、津之间赋税收入陡增,殷实之家倍增,据说西面和北面的皮毛、水产、木材更多,而且我们的东西也可以买到更远的地方,卖给更多的人,就像当年的丝绸之路一样。如果继续向西、向北前进的话,那么,中原之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再说了,这里自汉唐时起,就接受汉家天子的册封,我们这么做,就象哥萨克的军歌中唱的那样,恢复旧山河。陈星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眉飞色舞的说个不停;大林和阿米尔、木头他们也在一旁兴冲冲地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知道,其实大家的想法和我是一样的。在牛庄的时候,将军就总是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军师也总是说“一战恢复旧山河”,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旧山河是指的哪里。“从头越,开拓新山河”,我忍不住冒了一句出来,把我自己吓了一跳。没想到,这句话竟然让他们那么兴奋。

  几位先生,策宇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大的好事,可是,有很多事情不是很容易的,比如说,部队的军需补给,枪炮子药,被装粮饷等等,都是很麻烦的事。从前蒙古弟兄为族长们打仗不但没有粮饷,还要向上司缴纳各种贡赋,我们虽说现在给新加入的蒙古和女直弟兄发放盐、茶、粮米,可是,毕竟没有正式的军饷,这也不是长久之计,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自家兄弟,不能厚此薄彼。我把这些在我心里想了有些日子的话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头,今天是该到将军庙上祭的日子,大林在我身边提醒我。那好,就请几位先生和我们一起去吧。

  没关系,苏招讨只管打仗好了,这些事我们都替你想好了,来之前我们和燕王在一起商量过了,哥萨克的军饷、粮草、枪械、子药,被服、兵员补给这些都有我们北平总商会来负责。我们这次来,也就是公私兼顾。一面给各个牌位上香,徐先生一面说;什么是公私兼顾?我不解地问,是这样,年前燕王收到你那封信,铁柱也写了信给我们,把这边的情形详细地描述了一番,詹家兄弟的北平春秋也有文章介绍这边的风土人情,一时间群情汹汹,都想上这里来淘金、发财。燕王就派我们来这里看看,我们也想看看这里的木头和水路,詹家兄弟带着那几万高丽人已经在海参崴扩建港口和码头了,以后还要把这里的河湖水网之间修上运河、船闸、水坝。杨老汉连珠炮一样的说着。我们在天津和船坞的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在海参崴设船厂不太现实,不过,设锯木厂的事大家倒是都看好。这次我们把需要的风车、水车、锯床都带来了,很快就能设厂锯木了。杨老汉说起老本行就眉飞色舞的。

  其实不光是木厂,正月初五,商会同仁吃年茶的时候,说起从海参崴到平津之间往来货运,走陆路时间太长,水路又没有那么多的船,又是詹家昆仲,提议设立船行,专门负责承揽两地的往来运输,客货、牲畜等等,都可以运。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场就发起认股,上元佳节的时候报到户部备案,现在已经开张了,字号是“通达船行”,取其四通八达之意,也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意思在里面。我们就是座着头一班船来的,据说现在通达的船票黑市已经卖到三十两银子一个统舱铺位了。还有,虽说太子殿下鼓励民间造船,可是一艘像样的海船少说也要十几万银子,一般的小商户连想都不敢想;我们就发起成立了“海船公所”,就象股市一样,把一艘海船分割成若干股份,让大家认购,招够了一艘船的造价,就造一艘,现在船坞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这里的木材加工成板材之后,运到天津,造船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呢,我的保险行和詹家兄弟的保险行对航运进行联合承保,把大家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徐老板说到这里也禁不住有些得意。

  然后我们的各种补给也会源源不断的运来。我笑着对徐老板、杨老汉他们说。关于哥萨克的军饷问题,我们是这么想的,除了给每个兄弟保险之外,就算军饷最少的伙夫每年也能拿到二十两左右,你先别着急高兴,考虑到哥萨克们的特殊性,我们决定给每个人立一个折子,凭折可以向北平商队支取同等价值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是按照在北平的价钱结算的,价值绝对远远超过哥萨克的军饷。徐老板谈起自己的本行来也是如数家珍,听的是阿米尔和大林垂涎三尺。

  我看着眼前这两位老者,还有徐老板、陈先生,突然一句话冒了出来,诸位是怎么和燕王商量的?使燕王把我们从镇北军中调出,专门向西、向北进军,虽说,西北两面是蒙古人的老巢,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不可能辽东事情没了结,就向西北进军?几位北平商会的会董,也是北平商界的重量级人物相视一笑,将军果然不同凡响,能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不错,我们是和燕王千岁做了一个生意。但那也是一举数得事。您接着说,我对徐会董说道,我仔细听着。确有几位王爷在打你们的主意,这不假,但是平、津工商业的发展却更是燕王心中的一块石头,好东西是越来越多,可是东西多了卖给谁去?想来想去,还是得走丝绸之路。卖给色目人,特别是那两个色目人商队的事传到北平之后,大家都疯了一样,想想看,茶叶、大黄、香料,运到色目人那里就是几倍,几十倍的钱,这能不让人激动吗?!最后我们和王爷做成了生意,将军你,就成了北庭招讨使,实际上你的任务就和他们舅甥俩差不多,他一面说,一面指着将军庙里供奉的卫青、霍去病的牌位。向西、向北,打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他说的激动万分,脸色通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