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687)

  酒徒:日本人是人,虽然日本人对中国充满敌意。但尊重你的对手才能打败你的对手。此外,虽然酒徒从来不买日本货,但如果有日本人友好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也会还他一个微笑。酒徒所说的人人平等,包括世界上的所有种族与民族。

  童子军: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沈阳附近不可能出现3万以上女真士兵的可能性,也不可能有对女真人进行所谓“屠杀”,女真人与蒙古族同是游牧民族,打的是游击战。第二代枪即火门枪出现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黑泽明导的《乱》中有个场景:三排火绳枪士兵躲藏在树林中向外面连射,打死N多冲击中的骑兵;甲午海争之后朝鲜的东学党与日军在牛金峙之战大败,日军无一死亡,其就是凭借近代枪中的“后装连发枪”打赢的。

  酒徒:洪武十三年,辽阳附近可能出现3万以上女直,不是女真。明代学者秉承了汉族学者的一贯传统,不喜欢考证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别,用女直通称关外除蒙古外的所有少数民族。这和后来的建州女真(清朝的祖先)没有任何关系。关外少数民族基本上男人全是战士,“胡儿十岁能骑马”。另外,本书没有写屠杀,也不打算写屠杀。如果你等等下一节的内容,就会看到民族和解的开始。当然,更欢迎你加入vip ^_^。谢谢关注本书。

  姑苏朱二:爱国贼是指义和团、皇道派军官或者忧国骑士团那种也算忧国志士但是所为对国有大害的人——为恐怖主义叫好的人还不够资格。争霸世界也好,显示意志也罢,需要的是可信的实力,不是靠残暴!相比人民的生命,不现实的信念一钱不值,只有自身安全的人才会叫嚣哪怕没有胜利的可能也要玉碎——如果要人信服堂堂一战或者显示成果都好,但是靠杀戮决无可能。最后,如果可以请你看着最近那些赤身露体被杀的俄国孩子的照片,看着侥幸生还的孩子惊恐的眼神,再写一篇吧,如果你还可以写出来,我送你两个字——“人贼”!

  酒徒:酒徒一直认为,美国人是人,而在历次美国发动的战争中数以万计被“误杀”,“误炸”,“虐杀”的其他国家的人也是人,大家有同样的生存权力。我想这点不用我再举越南、朝鲜、阿富汗上的例子,多少平民至今还沉冤未雪。同样,俄国孩子也是人,但就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承认是恐怖分子所为,宣传为民族矛盾。酒徒那篇文章只是想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恐怖主义,是谁先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酒徒建议大家换一个角度,先放弃道德上先入为主的谴责,假设自己是一个阿拉伯人,会怎么看美国。再假设自己是美国人,如何看穆斯林。另外,酒徒欢迎你和我探讨,虽然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前提是不要用侮辱性的语言,无论你是什么观点,什么身份,记住,酒徒认为自己和你是平等的。

  jack_jack:这个。原来是你写的。虽然经典。可是。我觉得,这世界如果有规则,总比没有规则来得安全一些。虽然,规则是由美国人定的。可是,起码,我们在这个规则下,可以有能力自卫。如果象拉登那样。估计,我们就惨了。

  酒徒:如果美国打着保护台湾的名义进攻中国,你有能力自卫吗?美国人会认为他们的国家错误而反战吗?越南战争是因为看不到获胜的希望而反战,不是认为他们的战争不正义。至今,美国人依然认为他们发动朝鲜战争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扩散。当中国遭受非典的时候,美国人的网站上最刺眼的位置,一个肺部的阴影掩盖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旗,我看到时曾经泪流满面。我们不需要仇视美国,但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执,没有任何道义可言。

  周日游鱼:《明》是一部相当“主旋律”的书,看到现在有种不太相信的感觉,能否在其中加入阴谋、恐惧、背叛等元素呢?

  酒徒:慢慢看,后面更精彩。谢谢关注。

  电器水晶:但是没有美国世界会更加糟糕。

  酒徒:不一定,美国没诞生前世界并没灭亡。我们需要和平,但如果这个和平需要当奴隶和带枷锁来忍受,我们还需要吗?

  to天苍苍野茫茫:塞外酒徒,但是后来发现全国的酒都不错,所以就改成酒徒了。

  To红鹰天下:酒徒也想快点更新,问题是酒徒还要挣钱吃饭,买酒,支持一个家。谢谢关注。

  第17节 作品前言资料与杂谈 关于倭寇-答部分读者提问

  倭 寇――答部分读者提问

  谷雨居士:历史军事类小说多以爱国为主题,本书似乎也一样,可是有几处觉得费解,可否帮忙解答:第一,按本书所述,当年的倭寇中其实多是扮成倭寇的中国海盗,是不是说戚继光消灭的倭寇中其实大多也是中国人?第二,平定辽东后给女直人提供很多优厚的条件,而且大力压制作为传统盟国的高丽,使女直人有可能更快建立更为强大的清朝,这有点得不偿失吧?第三,朱元璋当年杀大臣是因为他们有造反的能力,难道武安国说那些人没有造反朱元璋就会罢手?而且朱元璋让自己控制不了的军队来护卫宫廷安全,太离谱了吧?请指正。

  酒徒:感谢关注,关于倭寇问题,其实早就讨论过,明朝早期的海盗主要是张士诚,方国珍的旧部,不愿接受朱元璋的招安而形成。期间,日本国因为内乱,在寺院和贵族的支持下,到中国沿海掠夺。有时扮作来朝贡的使团,有时直接对岸上发动攻击。日本的《太平记》中,对上述情况有集中而生动的描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