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京城的明朝往事_万明/张兆裕【完结】(37)

  香山碧云绕魏阉(3)

  香山地处北京西郊,山峦起伏,风景清幽,由于山顶有石,状似香炉,故有此名,是一处名胜之地。据明朝内阁大学士商輅在《香山永安寺记》中的记载,永安寺在唐朝时便已经建立了。历金、元两代,香山的地位更加重要,不仅皇室与名流经常来此,而且永安寺也香火旺盛。而碧云寺的前身碧云庵,便是由元人耶律阿勒弥所建。香山逐渐成为北京附近一个佛教名山。  到了正德九年(1514年),明朝御马监太监于经在碧云庵的基础上,修缮而成碧云寺。碧云寺的地位逐渐超过了永安寺,成为明朝皇帝、太监们拜谒佛祖、求香还愿的重要寺院。明神宗为碧云寺题写扁额,称“苍松古柏,水天一色。”碧云寺附近也成为太监们首选的墓地之一。  魏忠贤也正是看中了香山碧云寺的环境清幽、木铎阵阵,将碧云寺后选为他的墓寝之所,并从天启三年(1623年)开始建造。为了修筑陵寝,魏忠贤耗费了国库大量存银,这在许多明人的奏疏中是可以看到的。魏忠贤的陵寝规格是远远超越他的身份的,是仿照皇陵的标准建造的。不仅有石马、石羊、石虎,还有石人。按照《明会典》的规定,三品以下官员是不能有石翁仲的,而魏忠贤的官职仅为四品,却有石翁仲,并且高达3米,与十三陵皇陵3.2米的石翁仲相差无几,远远超过明朝大太监田义墓前的高2米的石翁仲。而且通过这次出土的石翁仲看来,雕刻装饰非常精细,十分罕见,也是违反规制的。而在石翁仲鞭的手柄与鞭的连接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二龙戏花”图案,而非“二龙戏珠”。因为龙的图案一般只有皇室才能使用,魏忠贤陵墓用龙与花的结合,代替龙与珠的结合,一方面是要比附皇帝,另一方面,又不敢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做了折中,这些都反映出魏忠贤对于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的自诩。  尽管魏忠贤为身后世做了详尽而奢华的安排,但造化弄人,天地无情。在熹宗去世后,魏忠贤很快失势,自缢后被戮尸于河间府。他的尸体自然也未埋葬到那豪华的墓寝中。清军入关后,魏忠贤的党羽葛九思等随清兵入关,将他的衣冠葬于碧云寺后,立了一个衣冠冢。但由于魏忠贤臭名昭著,为了防止人们发现,未写祠额,也未在墓碑上刻字。  尽管如此,在康熙四十四年(1701年),魏忠贤的衣冠冢还是被人发现,康熙帝下旨“魏忠贤墓,着交与该城官员,什毁铲平。”这一豪华坟墓从此变成残碑断垣、蒿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一代权阉,生前何其显赫,死后却惨遭戮尸,甚至衣冠冢也未敢书写姓名,即使这样,陵寝还被后世铲毁。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造化弄人,世事沧桑。这些恐怕不是魏忠贤踏入宫门那一刻所能想象的。在明末那个动荡之世,魏忠贤成为时世的创造者,但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一颗棋子,受到历史无情的摆布与嘲笑?如今,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香山碧云依旧在,枭雄豪杰何处寻。游玩的人群往往过寺而不入,径自上山,去眺望远方的风景。而历史的风景,却逐渐褪去,一如那木铎声声,余音绕梁,却匿于群山了无痕。只有历史被再次翻开时,才惊醒了春梦。(赵献海)

  海淀一勺米万钟(1)

  在颐和园慈禧太后居住过的乐寿堂前的庭院里,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大石头,上面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这块大石长8米,宽2米,高4米,重达20吨,“漏透且瘦”,就象立在当院的一架屏风。据说这块巨石原来长在房山区的深山里,那它是如何迁移到西郊的呢?这还得从明末著名书画家米万钟说起。  米万钟(1570—1628),字友石,又字仲诏,自号石隐庵居士,陕西安化人,后移居顺天宛平县(今属北京)。宋代著名书画大家米芾(米元章)的后裔。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仅25岁的米万钟考中进士,进入仕途。虽然称不上少年得志,也算是学途顺利。只是斯时的明王朝已是大厦将倾,一派颓废之状。满超文武不思救国良策,一味的争强斗气,结党营私,腐败横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年轻的米万钟没有力挽狂澜的壮志,于是继承先祖衣钵,以书画为命,大隐于朝。他的书法以行草最佳,直接师法先祖米芾;画作以北宗为楷模,山水细润精工,而且深得先祖泼墨真传,善画巨幅长卷。目前收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刘景孟八十寿诗轴》,书于天启元年(1621),凡5行,806字。长达171.1厘米,宽40.6厘米。陶宗仪《书史会要》中称其"行得南宫家法与华亭董太史齐名,时有南董北米之誉。尤擅署书,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为"明末四大书画家"。  米万钟一生酷爱收藏奇石。书画家以石为友,是中国的传统。明代的沈周、蓝瑛、王纯,清代石涛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傅抱石,等等,都是著名的藏石家。奇石、山石就是中国画主要描绘对象之一,书画家们能从奇石中获得空间艺术美的感知与共鸣,从心灵深处有所顿悟,并将其转化成艺术创作。与一般文人墨客收藏奇石自适其意不同,米万钟收藏奇石更多的是寄托不平,当世人称“仲诏先生独嗜石,亦其胸中磊块。李白所谓‘五岳起方寸’,隐然诅能平者耶”。出于对实事的不满,米万钟从进入仕途伊始,即摆出一副超然的姿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书画创作和搜求奇石,并因此得了个“石痴”的绰号。早在初入仕途,外放六合县县令时,米万钟即“自悬高赏”搜购雨花石,且"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先后收藏了18枚奇石,并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还请画家吴文仲作成《灵岩石图》,请胥子勉写成序文《灵山石子图说》,这是照像技术发明以前,中国最早的关于奇石的图片记载之一。  大概是这种“大隐隐于朝”的作风发挥了作用,米万钟的仕途倒也很顺利。天启初年他已经做到了江西按察使的位置,成为一方大吏。天启年间阉党得势,大肆打击以忠正自命的东林党人。米万钟虽然没有参与到党争之中,但他超然事外,不媚阉党的态度还是惹怒了魏忠贤一伙。天启五年(1625年),阉党党羽倪文焕上书弹劾,米万钟被削去官籍,赶回老家。  崇祯皇帝即位,铲除阉党,平反冤狱,米万钟被召回,封太仆少卿。太仆寺主持马政,是明代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民间养马的政策在明朝后期已经废止,但官方养马仍然存在,而且掌握着一大笔民间改折征收的马银,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太仆寺的副首长,米万钟可谓大权在握。崇祯皇帝有励精图治的雄心,满朝大臣当时也颇怀抱负。米万钟则不然,他似乎已经看透了明王朝行将就木的命运,依旧是寄情山水,纵性于奇石。  当时的皇亲显贵有营造私家园林的风气。在西郊有一块原始沼泽湿地,既海淀。当时的海淀分为南、北两部分。在北淀,武清侯李伟首先建起一座清雅园。米万钟随后在其侧建起一座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又名“风烟里”。勺园方圆不过百亩,但构造奇特,路径幽曲,时人有“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的说法。勺园建成后,前来游玩的士宦很多。米万钟考虑到勺园地处西郊,往来不便,于是又制作了很多花灯,把园内风景尽数绘在灯上。京城人士更觉玄妙,名之曰“米家灯”。时人有诗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