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_孙皓晖【6卷完结】(1756)

  田单复国后,齐襄王的十四年只有两次尚算得主动的谋战(挨打的一战全然大败,不当算作谋战)。如此战事频率,尚不若衰弱的燕国与韩国的末期战事,在战国之世,实在可以看做无战之期。果真如此,则齐国末世两代君主的五十八年一直没有战争。不管期间有多少客观原因,抑或有多少可以理解的主观原因,这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异数!

  之所以是异数,之所以不可思议,在于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春秋战国两大时代,对于整军兵备的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透彻。也就是说,在社会认识的整体水平上,对战争的警惕,对军备的重视,都达到了古典时期的最高峰。而齐国绝非愚昧偏远部族,却竟然完全忘记了背离了这一基本认识,实在不可思议。其二,从实践方面说,田氏代齐起于战国之世,崛起于大战连绵的铁血竟争时代,且有过极其辉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兴盛的高峰。如此齐国,面对如此社会实践,却竟然面对天下残酷的大争现实于不顾,而奉行了一条埋头偏安的鸵鸟国策,更是不可思议。然则,无论多么不可思议,它毕竟是一种曾经的现实,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历史。

  后世辑录的《武经七书》中,最古老的一部兵书是《司马法》,其开篇的《仁本第一》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两句话之所以成为传之千古的格言,在于它揭示了一个冷酷的事实:好战者必亡,忘战者必危;国家生存之道,寓于对战争的常备不懈之中。纵观中国历史,举凡耽于幻想的偏安忘战政权,无一不导致迅速灭亡。夏商周三代以至春秋战国,大国将生存希望寄托于虚幻的盟约之上,置身于天下风云之外而偏安一隅,甚至连国破家亡之时最起码的抗争都放弃者,齐国为第一例也。

  第十一章 文明雷电

  一、欲将何等天下交付后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

  接到王贲顿弱两方快报,嬴政堪堪浏览一遍,软倒在了案头。

  蓦然开眼,春阳洒满榻前,嬴政惊讶坐起咳嗽一声。赵高一股风进来,高兴得嘴角眉梢荡着笑。嬴政睡眼惺忪问:“你小子哧哧笑甚?”赵高眉飞色舞地连连比划着:“啊呀!君上不知,了不得也!咸阳社火都闹翻天了!三日三夜没停鼓点!酒肆家家精光,国人还在嗷嗷叫!醉了醉了,整个咸阳整个秦国都醉了!满城鼓声如雷,君上也睡得呼噜震天!大吉大吉!难得难得!”见素来只做事不说话的赵高竹筒倒豆子脆生生一大篇,嬴政笑了:“你小子是说,我睡了三日三夜?”赵高说:“三日三夜好!三三得九,至高至大,大吉大吉!”嬴政不禁皱眉道:“谁教你这阿谀之辞,睡觉也有个三三得九了?”赵高惶恐笑道:“君上不知,这几日谁见了谁都是满口祥瑞吉辞,小高子说溜嘴了,该打该打。”一边说一边收拾卧榻一边给嬴政着衣,利落得没有耽搁一样,话音落点又立即扶着嬴政走进了寝室旁的浴房。嬴政看着热气蒸腾的水汽,说太热了。赵高笑呵呵道:“君上也,热水好,这是小高子自家动手烧的水,保君上浴后一身大汗身轻如仙。”嬴政一挥手笑道:“小子聒噪!”丢开大袍一步跨入硕大的浴桶,没进了蒸腾弥漫的水雾。

  及至嬴政裹着宽大轻软的丝绵大袍出来,赵高已经备好了饭食。

  虽然,拭干的身子依旧渗着细密的汗水,嬴政却是红光满面倍感轻松。一见大案上的老三式,嬴政胃口大开,将铜盘中肥嫩的拆骨羊肉塞进已经豁开大口子的白面锅盔,大咬一口,再抓起一把光溜溜的小蒜撂进口中,大吞大咽酣畅无比。片刻之间,三张大锅盔一大盘拆骨肉风卷残云般没了踪影,又打开陶罐呼噜噜喝了一大罐鲜辣香的羊骨汤,嬴政这才大汗淋漓地擦手擦汗,离座起身。旁边的赵高啧啧连声,君上真猛士也!四斤羊肉五斤锅盔一大盆羊骨汤,大约老廉颇也不过如此了。嬴政不禁哈哈大笑:“王贲一顿咥一只烤羊,那才叫猛士也!”蓦然打住,似有回味地指着陶罐道,“方才羊骨汤,如何有淡淡药味?”赵高惶恐道:“禀报君上,是小高子见君上多日乏力,请老太医开了几味强身健体之药,单煎怕君上难喝,搁在了羊骨汤里。”嬴政释然笑道:“也是,六国灭了,得连轴转了,没神气不行!只要真管用,药当饭吃也好。”赵高奋然道:“君上莫担心,小高子再想法子,定要教君上健旺如龙虎,打好天下,治好天下!”嬴政笑得一阵,恍然道:“几日大睡,定然公事如山了,去书房。”赵高道:“丞相廷尉国尉等一班大臣都来过,都是恭贺,没说甚大事。”嬴政猛然板着脸道:“国事你小子少多嘴!立即备车,书房外等候。”赵高再不敢说话,一阵风般去了。

  嬴政在书房没留得顿饭时刻,登车直奔廷尉府而来。

  李斯入主廷尉府,已经堪堪两年了。

  当初秦王任李斯为廷尉,李斯肩头便压上了一座沉甸甸的大山。从走进廷尉府正厅的那一日起,李斯油然生发出一种鲜明的预感:这里,将是自己的人生功业的真正开始。因为,李斯清楚地知道,新的天下需要什么,秦王期冀自己做什么,自己又该当做什么。在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廷尉这一职位是极其显赫的。这不仅仅是说廷尉的职爵班次座居丞相、上将军之下的所有大臣之首。更重要的,廷尉府是秦法的实际运转轴心,是秦法的威权凝聚之所。唯其如此,在朝,在野,乃至在整个天下,廷尉府都是秦国之所以为秦国的标志,犹如战场标有姓氏的统帅大旗。没有秦法,秦国不成其为秦国。没有廷尉府,秦法不成其为秦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