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_孙皓晖【6卷完结】(1797)

  其七,陈仓道:以关中西部陈仓关为起点,南下大散岭,沿故道水(嘉陵江上游)河谷越南山(秦岭),再入褒水河谷,抵达汉中。陈仓道也是关中通蜀道路的北段,其路途有迂回,稍远,但坡道稍缓,易于车马行走。(二十余年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此陈仓道也。)

  其八,金牛蜀道:咸阳进入蜀郡之官道。此道北段乃陈仓道、褒斜道,自汉中郡开始入蜀段,称金牛道,其名称源于秦惠王时张仪的金牛赚蜀五丁开路的传说。蜀道也是故道,郑国则一体纳入整合拓宽。

  其九,巴山道:关中入巴郡山道。因此道南经大巴山与米仓山,故后世称为米仓道。此道原本已经商旅踩踏成行人山道,此次也要整修为栈路结合的山道。

  其十,白水道:陇西入蜀之道。因陇西之牛马兽皮与蜀中之米盐多有交换,商旅之路日见迫切,故郑国勘定此道:从陇西郡上邦(天水)南下,沿白水河谷越南山(秦岭),直入蜀中。

  十一,蒲津道:关中北部通往河东地区的大道。以秦国旧都栎阳为起点,经下邦,过洛水,越过少梁山地,再过大河之蒲津桥,抵达河东蒲坂。这是一条战火连绵的古道,是老秦国与老魏国长期拉锯的战场。如今一统,成为除函谷关大道外,关中通向山东的又一条大道。

  十二,武关道:关中经武关通向东南的主道。春秋战国时期,武关是秦国的东南门户,是与楚国抗争的要塞。如今一统图治,武关古道的起点是老秦国大军后援根基所在的蓝田塬,经关中任何道路入蓝田塬,大道经蓝田谷,经武关出东南山地,抵达南阳郡与故楚荆襄地区,成为关中通东南的最大出口。

  凡此十二条大道,均为关中通联天下的出口大道。就实际说,十二条大道没有一条是新拓道路,而是全部在旧道根基上拓宽加固整修,并建立严格的路政法度。此间拓宽、整修、建制之难,虽较整合山东旧道容易,然就其山川艰险而言,却另有一番艰难。因这十二条大道都在老秦本土之内,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没觉得如何吃力。皇帝只问了郑国一句:“十二大道有无改道?”郑国说:“有小改,无大改。”皇帝笃定笑道:“那便不怕,统交李信揽了。”李斯立即赞同道:“陇西侯正欲整合临洮长城,左右一肩挑了,正当其人!”

  第三大层级:天下驰道,以四大驰道为交织干线。

  驰者,车马疾行也。驰道者,车马疾行之道也。今日话语,驰道是帝国时代的高速公路。这种驰道,经郑国审慎踏勘,只确定了四条干线:第一条,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东西方向;第二条,函谷关连通燕齐(东穷燕齐)之驰道,可称秦燕齐驰道;第三条,函谷关连通吴越(南极吴楚)之驰道,亦称秦吴越驰道。第四条,函谷关连通南海诸郡(南极海粤)之驰道,可称秦楚粤驰道,五岭之南亦称扬粤(越)新道。

  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的路径是:沿渭水南岸的故道拓宽东去,经栎阳、下邦,进入桃林高地,过函谷,出函谷关,与关外两驰道分别接口。这是早已形成的关中东出的中枢干道,除却区段修补,基本不存在工程问题,只是要重新统一整合路政。

  秦燕齐驰道的具体路径是:连接周、韩、魏三国的河外故道,北出安阳,经邯郸,向北抵达蓟城,由蓟城东南折,进入齐地,直达临淄,最后抵达最东部的濒海要塞即墨。这条驰道,虽多有当年各国的骨干官道做根基,但如今这些官道都如同前述郡县道一样,断断续续千疮百孔,即或个别区段路面尚好,亦不合新驰道之坚固宏阔规制。因此,除了不须重新勘察路线,驰道工程几乎是全部重修。

  秦吴越驰道的路径是:北以函谷关驰道为接点,南抵郢寿驰道为转折点,东南经丹徒、吴中,过震泽南岸,进入会稽郡,再南下进入闽越之地。

  秦楚粤驰道的路径是:北以函谷关驰道为起点,经洛阳、新郑、安陵南下,经故楚陈城、汝阴,抵达故楚都城郢寿(寿春),再南下穿越衡山郡、长沙郡,翻越五岭抵达南海郡,再抵达桂林郡。此道自五岭以南,时人称为扬粤新道。帝国末期中原大乱,南海尉赵佗封闭了扬粤新道,才免使南海三郡在楚汉相争的大动荡中脱离华夏。这是后话。

  这条大道的壮观景象,明末诗人邝露有《赤雅》笔记云:“自桂城(桂林)北至全湘七百里,皆长松夹道,秦人置郡时所植。少有摧毁,历代必补益之。龙孥凤踌,四时风云月露,任景任怪。予行十日抵兴安,至今梦魂时时见之!”帝国消逝近两千年后,旅人一过驰道尚魂牵梦萦,足见其壮美绝非虚言也。关山重重兼战乱未及,使扬粤新道得以保留后世,堪称历史奇迹。秦末之项羽集团,是以大焚烧、大劫掠、大坑杀、大破坏著称于中国历史的狂暴邪恶的复辟势力。其铁蹄所及,帝国壮美工程无不化为废墟,其破坏力与匪盗暴行,远远甚于陈胜势力与刘邦势力。更有甚者,项羽集团大开焚毁、掘墓、劫掠等大破坏恶风,成为中国暴乱势力毁灭文明之鼻祖。恶魔之行,莫此为甚!若非赵佗关闭扬粤新道,项羽势力果真南下,岂有帝国大道之壮美遗存哉!

  驰道之壮美,更在其筑路规制与行车路政。

  却说后世西汉文帝时,有个儒家名士贾山上书,专门总结秦政得失以供汉文帝借鉴。此人文章远不如贾谊《过秦论》那般深远宏阔,然却具有另一样长处:纪事翔实,对已经逝去的帝国工程多有具体描述。其中,对帝国驰道的描述是:“(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略去贾山的种种基于特定出发点而生出的偏颇评判,帝国驰道的筑路规制大体可见,经后世史家考证,亦为实际情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