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_孙皓晖【6卷完结】(1833)

  “老夫不是真方士,方士不是老夫同门。”

  “啊!那那那,兄台何许人也!……”

  “好。老夫今日便显了真身。”

  “真身?”侯生心头猛然一个激灵,如遇妖邪一般。

  “老夫,本名鲁定文,鲁国宫室后裔……”

  “啊!周,周,周公之后?”侯生又一次瞠目结舌了。

  卢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汩汩大饮了一阵凉茶,这才沉重缓慢地说起了自己的家世。卢生说,自己是鲁公嫡传子孙,自鲁顷公二十四年之后①,鲁室公族悉数败落流散。自己的父亲不堪屈辱,不到三十岁便死了,临死时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做定文。鲁定文是被母亲在艰难中教养成人的。还在童稚时期,母亲便亲自教定文读《鲁颂》。每日鸡鸣时分,鲁定文便要捧着竹简在小小庭院里高声念诵:“大哉周公,允文允武。诸侯于鲁,大启尔宇。敬明其德,敬慎威仪。济济多士,克广德心。保彼东方,鲁邦是常。复周公之宇,万民是若!”

  鲁定文十六岁那年,母亲大病了一场,痊愈后一双眼睛莫名其妙地失明了。一天,母亲将儿子唤进了狭小庭院最后一进的家庙,教儿子跪在了列祖列宗的木雕像前。白发苍苍身着赭红补丁衣裙的母亲,靠着红漆剥落的大柱,庄重地开口了:“定文,你本何姓?”“定文本姓姬,乃周公后裔。”鲁定文没有丝毫犹豫。“而今姓甚?”

  “定文而今姓鲁,明鲁国不灭之志!”鲁定文同样没有丝毫犹豫。母亲又问:“鲁定文志向何在?”鲁定文高声回答:“光复鲁国社稷,传播周公礼制!”母亲又问:“鲁定文,母亲今日为你铭刻终身之誓,你可愿意?”鲁定文昂昂回答:“定文谨受母教!”

  那天,白发母亲用大朱砂笔在鲁定文的背上盲写了四个大字——复鲁社稷。清晰的感觉告诉鲁定文,失明的母亲绝没有将笔画重叠在一起。而后,母亲颤巍巍地摸索着用缝衣针一下一下地刺扎着红字……少年鲁定文脊背鲜血横流,却没有一声哭喊,因为母亲的泪水已经打在了他的背上……刺完字的第三日深夜,母亲无声无息地死了。鲁定文在母亲的手边发现了一方白绢上的六个血字:“儿求学,莫守丧。”料理完母亲丧事,鲁定文背起了母亲早巳预备好的青布包袱,走出了破败的庭院。

  未了,卢生平静地说:“我孤身求学,历尽艰辛,终于入了儒家,做了孟予首徒万章大师的弟子。然则,我心中的誓愿一刻都没有泯灭。于是,多年之后,我又孤身远游,在齐国海边遇到了一位老方士。我看到了踏进各国君主最机密处的路径,于是我修习了方士之学,且学得很是精通……”

  “兄台何以走到了皇帝身边?”侯生急不可耐。

  “老夫很早便开始揣摩秦王,直到他灭了六国。老夫的评判是:如此一个终日忙碌的急功君王,其体魄必定有种种隐疾。于是,老夫游历到了咸阳,以喜好车马结识了精通车马的赵高。切记,赵高是唯一能对皇帝言及隐疾的人物,别看他是个宦者。老夫有意无意地在赵高面前多次为盛年劳碌者医治隐疾,大有成效。一日夜里,赵高终于来找老夫了,要请老夫秘密住进皇城,以防不时之需。老夫深知秦王虎狼秉性,审慎从事,先举荐了最具大名的方士徐福。后来,徐福与皇帝言及为皇帝预谋长生之道,这才将老夫正式引荐到了皇帝面前。”

  “兄台如此苦心,与恢复社稷何干?”

  “足下以为,老夫指望皇帝恢复鲁国?”卢生冷冷一笑,“大事谋大道。恢复鲁国唯有一法:恢复诸侯制。然则,皇帝却是诸侯制死敌。于是,也只有一条路可走:

  先灭秦,再使天下重回春秋战国!其时,纵然鲁国不能恢复,为天下除却这一毁灭周礼王道的文明桀纣,亦是大功一件也!”

  “灭秦……”侯生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不灭秦,秦必灭我。任谁不能置身事外。”

  “兄台关照儒生,是要这等人灭秦?”

  “欲灭秦者,大有人在。”卢生冷漠而明彻,“儒生确实不能灭秦,然却能为灭秦张目,能以史笔讨伐暴秦,能教天下人知道秦国是暴虐桀纣!关照此等人,便是为天下反秦聚集力量。明白么?”

  “啊,明白也!”侯生恍然大悟了。

  “大险在即,要当即给儒生们说得明白,教他们尽快逃离咸阳!”

  “那,我等走不走?”

  “走。后天夜三更,老夫在南门外郊亭等候足下,一起远走!”

  “可……这……”侯生脸红了。

  “尽管跟老夫走。财货金钱足够足下挥金如土。”

  “好!尽遵兄台之命!”侯生顿时兴奋起来。

  一切尽如谋划。两日之内,侯生以老博士资望秘密接触了各个儒生群的轴心人物,将种种险情做了最严重的描述,鼓动儒生们立即逃亡。侯生没有完全遵照卢生叮嘱行事,不但密会了儒生,也密会了方士术士与其余各家士子的要害人物。在侯生看来,单单儒生逃亡太过引入注目,万一有事则大祸全在儒家,而学宫一起逃亡,非但声势更大,且容易使官府难以追查真相。列位看官留意,战国私学昌盛,即或同一学派,师生传承也大多以区域集结为主,同是儒生,便有了齐儒鲁儒宋儒楚儒等等名目。寻常而言,一方之儒生都会有一个颇具资望的会学执事者,以发动各种学术活动。儒家如此,其余各家也大体相同。天下一统之后,各方士子汇聚咸阳,这种地域之别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是更为明显了。其间原因,在于天下方离诸侯纷争之世而初归大海,各方士子们骤然汇入汪洋,不自觉地有着几分畏惧防范之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