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_孙皓晖【6卷完结】(33)

  上大夫甘龙博学多识且长期主持国政,为在座资深老臣,眼见众皆默然,他沉吟思忖了一番,谨慎开口,“老臣以为,六国会盟,吞灭诸侯,瓜分秦国,此举不合于礼,亦不合于道。我秦国本是平王东迁的开国诸侯,对王室居功至伟。秦国有难,天子不会坐视不理。老臣以为当上书洛阳周王,以天子名义下诏,驳斥六国会盟谬误,真相自会大白于天下。与此同时,我秦国以王室名义联合若干中小诸侯,组成一支数十万之大军抗衡六国兵马。若能如此,则危难可解,国家幸甚。”甘龙字斟句酌,一番话很是持重谨慎,绝不是明确决断据理力争,而只是以“老臣以为如何如何“的商榷口气说话。然则这恰恰是他的身份、权力与资望形成的一种矜持,绝不意味着他暧昧含糊。

  景监对国中权臣的习惯、风格与错综微妙的关系一概不清楚,认为自己只要把自己想好的说完便不负国君所托,谁的脸色也不看。此刻他听完甘龙的对策,不禁噗的笑了出来,却又使劲儿憋住。见无人说话,他咳嗽一声正容发问:“上大夫对策,太过迂阔。周王室衰落到一片孤城,自身尚且难保,六国谁会认这个天子?且不说周王不敢发,即或发了,一片诏告有甚用处?至于以王室名义联合中小诸侯,更是无法行通……”

  “景监大胆!“杜挚面色涨红,抢断话题高声道:“上大夫所言极是。名正则言顺,六国会盟,周天子与秦国并天下诸侯同受欺侮。我秦国唯借天子名义声讨其荒谬,方可号召天下诸侯组成多国盟军!得道多助,如何能说迂阔不通?”

  “杜大夫,“嬴虔冷冰冰道:”君上有言,群策群谋,言无顾忌,你急个甚来?“杜挚顿时语塞,“好好好,让,让他说。“

  公孙贾却破例插了一句,“行则可行,然也确实无大用。君上明断。”

  景监老老实实,“在下不赞同上大夫主张。但也还没有想好的对策。“杜挚冷冷一笑,狠狠瞪了景监一眼,张张口欲言又止。

  左庶长嬴虔不断轻叩书案皱眉沉思,这时抬头道:“上大夫之策,天子下诏一点,可行而无用。联兵抗衡一点,有用但难行。且不说仓促拼凑的盟军根本没有战力,仅仅建立多国盟军这一点,就极难做到。六国之外,天下尚有三十二个中小诸侯国,军马总计约在三十万左右,的确是一个很大数目。但他们却被六国分割在各个零碎夹缝中,兵马根本无法越过大国而集结。即或越过,也无法进入函谷关。还有,六大战国本来就虎视眈眈的要吞灭中小诸侯,这些蕞尔小国又岂敢激怒大国自送虎口?捉了我们的使者去大国邀功,倒是实实在在有可能。上大夫,嬴虔以为,还得再谋良策为是。”

  甘龙有些尴尬,但还是呵呵一笑,“然也。若有高明良策,自当受教。“栎阳令子岸冷笑道:“这些小不砬子诸侯,哼,让他们跟在六国大军后面分秦块肉倒是可能。要和秦国联合,嘿嘿嘿,他们躲都躲不及呢。”

  “那你倒是有甚高明主张?拿出来啊。”杜挚面红耳赤,仿佛自己的主张被驳了一般。

  “要我说,就和六国拼个你死我活!”子岸霍然站起,将手中短剑呛啷拔出,噌的插进地上方砖,咬牙骂道:“鸟!怕甚了?老秦人的血就是往战场流的。当年老秦族还不是硬硬在戎狄包围中杀出了一块地盘?既没退路,又没办法,说来说去还不是个打?还不是死战到底一条路?请君上下令,做二十万孝服,血战六国!子岸请命做先锋大将,不斩首十万首级,誓不生还!”这个名臣后代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显然对这种庙堂庭议的絮叨极为不耐,竟忘记了这里是政事堂。然则他这一番激昂怒骂与慷慨请战的确是老秦人的本色,倒吓得从来没有打过血仗的杜挚和公孙贾瞠目结舌。

  左庶长嬴虔变色,“子岸,把剑收回去。这里是政事堂,不是战场。”嬴虔是秦军统帅,又是威震三军的猛将,也只有他才能震慑住老秦人特有的本色冲动。

  子岸默默拔出插在地上的短剑,沉着脸重重坐回案前唏嘘拭泪。

  秦孝公面色如常,对子岸的激烈慷慨仿佛没有看见,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他此刻只是感觉到,有嬴虔这位庶兄,他省了一半力气。有嬴虔挡一挡,他便对每个人的主张都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当然,对子岸那样的主张是不用思考的。那是一条悲壮的殉国之路,退无可退时,也只有拔剑而起浴血疆场与国家共存亡了。只要有精神准备,那是用不着多想的。危难之际,主战将士的勇烈刚猛永远是最可贵的。他作为一国之君,可以不纳其言,却无论如何不能伤其心。他从座中站起,走到子岸面前,递给他一方白布汗巾,慨然一叹,“子岸哪,果真秦国无路可走时,我也会和你一样血战到底的。在座大臣们,也都会拔剑而起的。”

  “哇——”的一声,子岸竟是放声大哭。

  一时间,厅中君臣人人拭泪,个个唏嘘。

  秦孝公站在厅中,缓慢沉重的问:“诸位,秦国真的是无路可走了么?”他看着唯一没有讲话的景监。只要有一个人没讲话,秦孝公就不会讲出自己的想法,他要最大限度的将自己的决策建立在臣下主张的基础上,如果臣下阐述充分,他自己宁可不说而全盘采纳。新君即位,要大臣们齐心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推行自己的主张。除非象昨夜那样的紧急关头必须当机立断,秦孝公宁愿让臣下来断事。这样做,既是他的思谋结果,也是他的性格所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