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夜色_卫悲回【完结】(119)

  漆黑的夜色里,如果没有有效的指挥导引,你和瞎子是没有区别的。

  “151战区1号微波压制系统损毁!”

  “133战区2号微波压制系统损毁!”

  “134战区1号微波压制系统损毁!”

  “148战区3号微波压制系统损毁!”

  一个又一个危险的信号从参谋长嘴里蹦了出来。

  我旁边的工程师汗流浃背,尽管这里的气温并不高,作战室的空调制冷效果也好得很。

  已经无法忍耐的副师长点着了一根香烟,烟雾从他的手指上袅袅冒了起来,然后摇摆着奔向排风扇。

  指挥台操作台上的作战人员都无比痛苦地忍耐着时间的煎熬,一个操作员艰难地扭动着自己的脊椎。

  让人窒息的等待。

  数据交换机上的一排排红色发光二极管在不停地闪烁着,墙角的后备电源发出轻声的嗡嗡叫声。墙壁上的隔音板隔几秒钟就颤抖一下,是外面的爆炸波在作用。

  靠在松软的隔音板上,我极力忍耐着嗓子里的痒痛。

  多长时间了?

  我低头专心地看着手上的防水手表慢慢跳动的指针。

  又过了一分钟,此时双方作战飞机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了,大概只有不到60公里,F22不用开加力,甚至不用开雷达,在预警机的导引下就能在数十秒钟后发射先进的红外制导格斗导弹。

  “远程导弹开始发射!”

  参谋长的报告打断了指挥部里暂时的沉寂。

  我们开始反击了。

  可是没有雷达制导,这些先发射出去的导弹是没有任何攻击力的。

  敌人所有的战争机器开到了最大功率,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现代化信息战,将被史册永远地记录下来。

  全面的胜利已经异常接近他们指挥官的手心了,还有金灿灿的国会勋章。

  “远程导弹已经全部发射升空了,中程导弹正在发射。”

  一个参谋低声说道。

  “报告!前直命令,远程主微波干扰系统全部开机!软电台再次进行联调!”

  伴随着参谋长的报告声,指挥间里传来一片密集的键盘敲击声。

  坐在我旁边的工程师终于把憋着的一口气呼了出来,人的顿时来了精神。

  “今晚的大场面终于开始了!”

  工程师挺直了腰板,说话声音也大了许多,好象战争是在他的指挥下进行似的。

  在我身边一直低头不语的老冯也抬起了头朝指挥室里看去。

  “软电台联调成功,微波阻塞作用水平距离已经达到十三万公尺!”

  参谋长的话已经有些颤抖了。

  虽然作战室里没有更多的惊叹声,但从战士们燃烧着的眼神当中就能体会到无法抑制的迸发。

  这无法不让人激动。

  阻塞作用距离达到创记录的十三万公尺,东线防御阵地主力微波阻塞系统终于全部开机了。

  这意味着我们从这一时刻开始掌握了绝对压倒性的电磁权,我们的空军甚至可以发射中程和远程空空导弹!这意味着我们的地空导弹可以威胁到作用距离内的任何空中目标!

  此时敌人的低空突击机群也也应该深入我们防线腹地了,可迎接他们是漫山遍野的音频制导地雷,还有数量不菲的雷达制导高炮和单兵红外寻的导弹,当然,还有更可怕的激光眩目发射器。

  这是什么样的战场防空优势!

  机架上的数据交换机面板那一排排显示数据线路正常工作的发光二极管健康活跃地跳动着,一组组数据汇聚成一个个坚决的战斗指令,变成无数支腾空而起的巨大箭簇消失在夜空里。

  戍卫者终于重新擦亮了自己的眼睛。

  副师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火苗猛然间在他的脸部亮了起来。

  “第一批目标全部击中,指挥系统正在进行结果评估!”

  参谋长的报告都带着喜悦。

  敌人的主力机群已经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了。后退,后面准备进行空中补给的运输机群将被迫返航,而可怜的预警机和E8战场指挥机又一次面临着中国人高速歼击机群的追击;进攻,没有制导协调,数据链在电磁盲区又陷入瘫痪,仅靠双色制导的短程格斗导弹来维系自己的生命,这似乎过于冒险了,况且连中国人的歼7机群现在都已经具备了视距外攻击能力。

  这是哪个混帐军官杜撰出来的荒谬计划!

  “报告!防空导弹第二批全部射击完毕,结果正在评估中。第一批攻击结果下来了,命中率37%。”

  负责结果评估汇报的参谋喜气洋洋地大声报告,嗓音在坑道里散发出暖洋洋的味道。

  作战室里一片欢腾。

  够了!37%的命中率。要知道,这些导弹攻击的是敌人最先进的F22机群,用双命中体制进行攻击,这也就意味着仅有1/4的鬼子漏网!

  这是防空导弹部队迄今为止最伟大的胜利。不用等第二批战果出来,几乎每个导弹营里将要涌现一批一等功臣!

  “真是一根好‘竹竿’!”

  副师长已经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被周围的喜悦所感染,老冯的脸上今晚终于绽开了一次笑容。

  “副师长,要不要追击敌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