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_于江欣【完结】(54)

  撤离伦敦的计划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近5000 名5 岁至15 岁的孩子被船运到大英帝国自治领地,近2000 名儿童被撤运到美国,还有2666名儿童等待撤运。

  与此同时,在英伦诸岛,孩子们也正被撤出伦敦等城镇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在战争爆发前的一年中,大约150 万男女老少在政府安排下纷纷撤离了城镇,还有200 万人自行疏散到偏僻地区。

  美国政府照会德国政府,要求保证撤运英国儿童舰船的行驶安全,遭到德国的无理拒绝。遭德舰袭击等海难事件的阴影始终威胁着撤运计划,最终导致了这一计划的结束。9 月17 日,载有320 名孩子的“贝拿勒斯城”号鱼雷艇被德国一艘潜艇击沉,300 多名儿童丧生,只有11 人生还。

  这一海难事件使人们不愿再冒险将孩子们送走。据英国官方记载,“在7—8 月份大下列颠之战打响,许多城镇遭到敌人昼夜轰炸期间,几乎没人再提将孩子撤运到较安全地区的要求”,实际上,“随着伦敦居民们对空袭和隐蔽生活的逐渐熟悉,孩子们越发不愿离开这块故土了”。

  10 月2 日,英政府停止了整个海外撤运活动。一周后,已将近1000 名孩子撤出英国的一些美国志愿机构也中止了有关活动。

  在柏林,街道两旁挤满欢迎希特勒归来的人群,鲜花摇曳,人头攒动,四周一片疯狂的欢呼声,当希特勒和他的陆海空军三巨头登上国会大厦的阳台时,一群人放声唱起了“征服英国之歌”:

  我们阔步前进,旗帜随风飘扬。它是我们德意志帝国力量的象征,我们不能再容忍英国人对它的耻笑。请你允许我,放手让我们启航去征服英国!

  在那个失去理智、疯狂的年代里,就连德国人的一些歌词也都是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

  不用说,所有这一切都使希特勒极为满意。然而,柏林迄今尚未听说任何有关英国表示愿意和谈的消息,也没有对德国的和平建议做出反应的任何迹象。

  7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毅然采取“弩炮行动”。下午5时54分,停泊在海岸外的英国舰队在驱逐舰施放的烟幕的掩护下,使用大口径的大炮向孤立无援的法国战列舰开了火。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向在海面上的法国舰只投掷炸弹。

  平静的港湾刹那间成为一片火海,熊熊火光映在黑油油的水面上,令人窒息的火烧得恶臭污染了大气。一刻钟之内,这场双方力量不相等的交战便结束了,就这样,皇家海军一举摧毁了奥兰法国舰队的大部分舰艇,排除了德国利用法舰队对付英国的隐患。这一严厉行动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伦敦几乎毫无妥协之意。

  希特勒白白浪费了10天,眼睁睁地看着位居世界第四的法国舰队付之一炬。

  法国贝当政府立即宣布与英国断交,此时的英国政府和国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一致,群情激昂。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英国已不再有一个盟国,也不再有任何退路。除了与德国法西斯决一死战,别无选择。

  7月1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下院发表讲话:“我们将独自作战,但是,这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而战!”

  此刻,出现了首相一生中只经历过那么一次的场面:议员全体起立,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而在这以前,保守党总是以几分保留态度对待丘吉尔的,现在,在这响彻云霄的掌声中,工党、保守党毅然联合起来,一致对敌了,素以硬汉著称的丘吉尔激动得老泪纵横。

  丘吉尔是个天才的演说家。他的风趣幽默,他的坚定不屈,更使他的演说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性和感召力。作为政治家,他深知激励对于人类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他总是不失时机地鼓舞着英国人民的斗志,10月8日,德空军对伦敦的轰炸使伤亡和损失达到了高峰。丘吉尔对此不乏幽默地发表广播讲话说:“在那特别的星期四的夜晚,伦敦180人死于251枚炸弹的空袭中,这就是说,德国用一枚炸弹杀死一个英国人的3/4。这个数字也许会使德国人感到高兴。不过,如果摧毁一间房屋要轰炸两三次才能奏效的话,照这样的速度,得用10年的时间才能炸毁伦敦一半的房屋。而在这以后,速度还会慢得多。”战争的恐怖危险虽然并未完全从人们的心头消逝,但是人们已经不再把它看得那么严重了。

  后来,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把英国人乐观而冷静的性格描绘成英国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正是他的言行唤起、激发和坚定了英国人民的斗争信念。如果说英国人民的意志是剑,那么,丘吉尔就是握剑柄之人。

  柏林,天气阴沉沉的,显得很暗,小雨渐渐沥沥下个不停。希特勒总理府外面挂的旗帜都耷拉下来。门口的岗哨一动不动,听凭雨水从钢盔上顺着脸颊往下淌。

  屋内,奔走于德英之间传递希特勒旨意的瑞典“信使”达勒鲁斯,正向他的主人汇报伦敦之行的情况。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希特勒一眼,鼓起勇气说:“英国人不相信你和你的政府。”

  希特勒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突然站起来,神经质地在屋里来回走着,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他简直难以理解这些英国人,怎么也弄不明白丘吉尔这个喜欢大喝白兰地的农夫和他统治下的英国,竟然无视德意志帝国的强大威力。英国的顽固不化势必影响他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入侵并摧毁苏联,他已将此定于1941年的某个时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