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本史话_汪公纪【完结】(15)

  全盛时期的北条氏(2)

  泰时为人敦亲族,常推叔父时房而下之。尝在评定所,闻弟朝时第有寇,振起赴援,平盛纲曰是小事耳,公任重职何自轻也!泰时曰,兄弟有难何曰小事,以吾视之,与建保、承久二役奚择,苟丧吾亲,重职何为!

  他举这两件事,说明他对叔父何等礼貌,对弟兄又何等友爱!可惜他这种榜样,并不能感化他的后人!他死后,由二十一岁的嫡孙经时嗣为执权(子时氏先卒)。经时很能干通吏事,颇有祖风,但究竟年轻,火气不免重了一些,对于那尸位素餐、比他还小四岁的将军赖经,总看不顺眼,而赖经这时也已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才俊,又是贵胄之子,本身的官运亨通,已经晋位为权大纳言,却要在鎌仓受制于人,当然一肚子的委屈,尤其他在京都家里的人,时时露出骄纵的言辞,传到经时耳朵里,更使得双方的感情恶化。经时身体不好,他自知难久,深怕一旦有事,自己的儿子尚幼,无法制伏有野心的将军,于是他便强迫赖经让职给他六岁的儿子为将军,他自己也将执权之位让了给他弟弟时赖,时为宽元四年,前三年天皇四条薨,后嵯峨继任为天皇(公历一二四六年)。将军赖经被迫让位,纵然他自己不表示怨望,但他的朋友僚属总免不了气愤。他当了二十多年的象征领袖,虽然没有实权,但在时间上比任何人都长,而正因为他没有实权,也就没有任何恩怨,忽然被贬,引起了无限的同情。于是有人打抱不平,其中最热心的不是别人,而是泰时的胞侄“光时”。光时的父亲朝时,当年家中有寇,泰时放下公事马上赴救,朝时感激涕零,曾经写过一张条子,藏在家里:“世世子孙,毋背泰时后裔。”但是时过境迁,父亲的遗训谁还理会,恰好经时辞去执权之后一个月,便因病逝世,光时见有机可乘,认为刚就位的时赖,还不满二十岁的小伙子,好欺侮,便想拥戴赖经复辟,自己来当执权,他暗地里联合了“评定众”里的要员和三浦家人,约期起事。但是时赖并不容易被欺侮,他听到了风声,便先下手将鎌仓戒严起来,派兵包围了光时和赖经,简单地将这次政变平定了下来。光时出了家,赖经被遣送回了京都。押解赖经回京都的是三浦光村,老三浦义村的次子。赖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将军,高高在上,往日被人百般尊敬,忽然视为犯人,但他的气度毕竟不同,有修养、善言辞,在赴京都的路程上,三浦和他共同生活了几天,深深受他感动,认为赖经蒙了不白之冤,临别的时候,三浦“呜咽曰臣必有以报君”。他回到鎌仓之后,真的就去招兵买马,要实行他那千金一诺。他的长兄泰村当过“差狭”的太守,在乡曲之中,还很有力量,老父义村这时虽然已死,但他们族党甚众,有一呼百应之势,三浦光村劝他大哥反,泰村不肯,但是说也奇怪,在鹤冈庙前有人贴了大字报,说“泰村将被诛”!三浦家和北条家本来是亲戚,泰时的夫人就是三浦家的小姐,所以时赖常常往祖母的娘家里去,有一次他因事住到三浦家,夜里听到有铠甲的声音,他惊道:“真的!他们要反!”马上他就带了从人,连夜逃了回去。第二天他派了人去搜三浦家,果然发现了很多武器。时赖更生了戒心。忽然泰村家里接到了一封匿名信:“你马上要被杀,小心!”泰村说:“有人故意要害我,不去管他。”他把信毁了,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有人恐吓泰村,但是泰村不为所动,他叫人去跟时赖说:“现在谣言很多,关于我泰村的,我的朋友都来慰问,我已经让他们回去了,如果是关于别人的事,需要我帮忙的,我就马上赶来。”泰村的亲妹也来劝他反,他也不听。这时,时赖有信来,要他立刻罢兵,泰村大喜,传令下去让部下解除武器,他的妻室也高兴得不得了,捧了饮食来,他还没有能下咽时,门外已经喊声大作,是时赖的外祖安达景盛带了大队兵丁杀来,时赖也点起兵将随后赶到。放起火烧三浦家,于是一场混战,泰村大败,逃到了幕府的圣地“赖朝影堂”里,他的弟弟光村这时聚集了八十骑,占据了永福寺,差人请泰村去,泰村不肯,光村不得已也到了“影堂”。安达的队伍和时赖的兵将把“影堂”团团围住,围得水泄不通。三浦氏宗族排排坐在赖朝画像之前,泰村泪流满面说道:“我四世积功于幕府,又以北条氏外戚,辅佐内外,乃不能免于祸邪?”光村更恨极,带刀先把自己的脸割烂,然后自杀,泰村以及他的族人二百七十余人都在堂内切腹而死。时为宝治元年,史称宝治之变,公历一二四七年。这一惨案是谁发动的,嫌疑最重的人是安达景盛,翦除了三浦之后,安达便成为北条氏唯一的外戚了。时赖杀了三浦一家之后,就把小将军赖嗣废了送还到京都,另外迎接了后嵯峨天皇的皇子宗尊亲王来鎌仓为将军,完成了他曾祖姑政子夫人的愿望。

  元世祖忽必烈之雄图(1)

  时赖灭了三浦一族之后,一不做二不休,又去灭了关东另一豪阀千叶。于是在关东地方只剩下最有势力的两族──北条和安达了。时赖手段虽辣,但他倒是真的励精图治。他恪遵了泰时所颁的“式目”,施行起来众庶悦服。用人也不拘门第,从阡陌间提拔了一个人名叫青砥藤纲,此人虽是穷苦出身,但有大才,也好学。有一次有人和时赖的族人争讼,所有的官吏怕时赖,都说时赖的族人对,唯独藤纲据理力争,将事情的曲直弄清楚了,那人非常感激他,包了一包钱,投到他后园里去,藤纲大怒道:“主公掌管天下的公道,我只不过是来辅佐他,哪能有什么偏私!”他把红包退了回去,并且把那人好好地告诫了一番。时赖很器重他,要升他的官,他无论如何不肯,时赖说:“我得一梦,梦见神来告诉我,你要求治,就去重用藤纲。”藤纲谦辞得更坚决,时赖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坚决?”他对道:“神说升藤纲的官就升。如果神说杀藤纲的头,我不就惨了!”藤纲对地方上的行政人员考核得极严,最奸坏的官吏都被他举发出来治罪。在时赖任执权的期间,确实能称为治世,藤纲的功劳不可没。时赖笃信佛,三十岁时便出了家,但出家之后并没有出世,依然访查民隐,纾解民困,而他自奉也极俭,一晚有客至,邀共小饮,到厨下除了一碟残酱之外,竟找不出另外可以佐酒的食物。卒年只得三十七岁,死前作偈:“业镜高悬,三十七年;一搥破碎,大道坦然。”他好像预知死期。时为公历一二六三年。时赖死时,他的嫡子“时宗”才不过十三岁,当时的执权是由泰时的四弟“时政”的胞侄“长时”共同担负。翌年“长时”死。于是由时宗继任执权。建长四年时,由京都迎接来为征夷大将军的宗尊亲王(后嵯峨天皇的第二皇子),这时已经是二十五岁的青年,从名家制和歌,是位文采风流人物。在他左右渐渐集合不少名士,其中最具声望的是大僧正“良基”,道行既高,谋略也多,他看到幕府的两执权,一老一小,老的年已耄耋,小的还不到十五六岁,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这多年以来桀骜不臣的毒瘤铲除了去。而事有凑巧,“时宗”的长兄“时辅”,父死后,满以为可以承继为执权,无奈是庶出,被派到京都去任守护,因此一直闷闷不乐,大僧正看清这一点,便秘密联络了“时辅”。约期在东西两方面同时起事,实行政变。不料事机被泄,小时宗年纪虽小,却极有勇断,他以迅雷的手段逮捕了叛党,大僧正虽然逃脱,但走到高野山中,在悔恨交集之下,绝食而亡了。大哥时辅被小弟派人杀了。将军宗尊亲王被遣送回到了京都。不过将他三岁的儿子扣留下来,当了将军。时为文永三年的六月。在六年前,幕府在鎌仓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演习,由征夷大将军亲自临台,操毕,将军想看“小笠悬”的功夫。这是以一顶笠帽系在绳子上,凭空吊了起来,由快马疾驰而来的骑士回身一箭,射中悬笠的技术。当时无人敢出来应命,时赖说:“太郎能!”太郎是时宗的小名,他那时十岁,奉命纵马飞腾而上,果然一发中的,博得全场喝彩。他回身这一箭,恰好在海的那一面,忽必烈大帝在开平登基了。时赖看出他这娇儿必成大器,但没有能亲睹他成为却敌的英雄。忽必烈在蒙古帝国中,已经是第五位元首。在他即位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版图虽然已经横跨欧亚大陆,但是南宋依然存在,蒙古灭金之后,当然更应向南发展来灭宋,而迟迟经过四十年才来南侵,是因为灭宋并不简单,蒙古军队所恃的武器,是他们的马,马在平原上可以驰骋千里,倏如暴风,但是在河流纵横、城郭矗立的江南,马并不能发挥牠的功能,因此南宋由于地利而得到了喘息,可惜南京的君臣昏庸,没有能利用时机奋发自强。其次宋朝究竟是个文化灿烂的中心,一向为北方民族所仰慕仿效,尤其蒙古民族由蛮荒旷野之中崛起,突然接触到另外一种风俗习惯,对于文化先进国,不能不有崇敬之感 ,而况在文化、经济的交流上,南宋有很多与国,万一联合起来,其势也不可侮。因此蒙古骑队暂不南下,一直往西奔驰,冲到欧洲,所到之处灭了很多国家。到了一二六○年,忽必烈和他的兄弟阿里不哥争位,打了四年空仗,阿里不哥认输投降后,忽必烈休息了四年才再开始图宋。在这四年的休息之中,主要的工作是拆散南宋的与国,忽必烈的目光于是集中到了日本。日本和中国大陆之间的交通,自从日本废止了遣唐使以后,虽然偶尔还有些冒险的商船来往,但官式的报聘是没有了,中原五代不安定的政局,更影响了双方的贸易热情,再则造船的技术不进步,对于海上季风没有认识,使得航海成为极危险的尝试,结果横断中国海的船舶在十二世纪初期几乎绝迹,一直到南宋时代,才开始复活了起来。那时往来的路线,是以高丽为中继站,虽然有周折,但是由高丽转到日本只须渡过对马海峡,并且是一条风险不大的老路。不过没有很久,高丽发生内乱,政治腐败,勒索抢夺无所不为,商旅为之裹足,不能不另辟新航线。于是由当时的明州(现在的宁波)横渡大海,一直到日本的濑户,第一艘宋船抵达日本时,是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历一一三三年)的八月。由这一日开始,开辟了日宋之间贸易的新纪元。日本造船的技术学习了南宋的大型楼船,改良了篷帆,不必再借桨橹之力,而可以乘风破浪地直达中国大陆的港口。于是日宋货物的往来,一天比一天频繁,南宋主要的产品,绫罗锦绢、香料、竹木、书籍、陶瓷、药材、茶叶,都是日本方面极度欢迎的稀物,尤其“茶”在中国自东晋以来,久已饮用,而日本在这时才开始懂得茶味,马上便为贵族士大夫僧侣所爱,成为最被欣赏最高贵的饮料了。而日本方面输到南宋来的产品,则为珍珠、硫磺、水银、螺钿、沙金、日本的刀剑和金饰。其实日本并不产金,但由于出产的项目有限,农作物、工艺品,中国都不以为奇,唯独金银制品,永远为大众所欢迎,因此日本为大陆人民所误会,以为扶桑三岛是金银遍地的仙境。除了贸易而外,僧侣的往还也十分热闹,由日本去南宋的有“重源”、“荣西”、“俊芿”、“道元”等高僧,尤其“荣西”将临济禅传到了日本,虽然在初期很被误会,但不久便大行其道,可以说,他是日本禅宗的鼻祖,也是他极力称道“茶”的好处,写了一本书《吃茶养生记》,呈献给当时三代将军实朝。“道元”师事“荣西”,“荣西”圆寂后,他和一个小朋友名叫“加藤四郎景正”的结伴同行,也到了中国,五年之后两个人都有了极大的成就,“道元”在天童山景德寺,很受“如净”大师的垂青,不仅悟道,并且由“如净”传授了给他极珍贵的芙蓉楷祖的袈裟。而加藤也学会了做陶瓷,由这时开始日本也有了瓷器。经过将近一百五十年文化经济的交流接触,日本和南宋之间,可以说十分融洽,南宋高度的文风,吸引了日本的知识阶层,幕府三代将军实朝,甚至想放弃他在鎌仓的荣华,而去建造一条大船,到文化大国的南宋去终老。说明了当时日本朝野对南宋诚挚的盛情,而最诚挚的无疑是佛门弟子。日莲上人有意无意地写了一篇《立正安国论》,预言了日本将要受到外患!而这外患,似乎是指“元寇”。外患果然来了!高丽经过三十年的蹂躏,终于被蒙古臣服了。而高丽有了靠山之后,立刻便像得宠的小人,除了向主子献媚之外,并且将由日本所受的委屈,加油加酱地倾泻出来。高丽的委屈是什么?是历年来不断受日本海盗的侵扰,而日本当局不加制止,显然海盗是受了庇护与怂恿。南宋和日本密切的关系,忽必烈也早知悉,他这时正要进攻南宋,如果能利用侵扰高丽的日本海盗,去侵扰南宋,既能解决高丽的困难,同时可以使南宋不胜其烦分散他的兵力,岂不一举两得。于是忽必烈在发兵围攻襄阳的时候,派了两位使者经过高丽到日本,送达了一封国书──国书内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