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可汗时代:大唐帝国政界往事_徐磊【完结】(13)

  唐高祖李渊像

  痛并快乐着·李渊(1)

  痛并快乐着——李渊

  李渊,可以说是一个很幸运同时又很不幸的人。

  说他幸运,看看他的父亲、兄弟、妻子、儿子,哪个比他活得还长?他的三个哥哥早夭,可能会使少年的李渊比较寂寞,但也正因为他是他父亲李炳去世时唯一活着的儿子,所以毫无争议地安安稳稳地继承了唐国公的位子,哪怕他当时只是个七岁的孩童。说他不幸,也缘于此。他父亲早早过世,所以“幻失怙恃”的李渊大概很受了一番苦头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这三样苦可以说李渊都尝了个够儿。

  李渊字淑德。他倒是很符合中国传统“姓*名*字**”的程式,而他给儿子们起的名字差不多都是两个字的,这些名字很“现代化”,建成、世民至今都有人叫,尤其是以现在四五十岁时的人居多。倒是玄霸这个名字比较特别,可惜拥有它的主人年纪不大就去世了,使得这个名字在史书中的记载也只限于那寥寥的几行。但是到了后世文人的笔中,经过加工改造,由于避康熙的“玄”字而改叫“元霸”的这个人,才真正有了一丝霸气,只是死得有些莫名其妙。由“稚诠”进化的“智云”,好听了很多,可惜这个可怜的小孩被两个哥哥抛弃,惨死刀下,成为李氏家族第一个牺牲者。从元吉开始,除偶然情况,李渊的这些孩子的名字才好像走上了“正道”——他们都是“元”字辈的。大概是李渊后来孩子出生太频繁,没功夫细想,所以就采取了这种程式化的方法,也因此,从名字中可以看到李渊寄托的希望越来越趋于“平庸”,只是取一个吉利一点的名字罢了。而长子的建成和次子的世民却寓意深刻——“建功成业”、“济世安民”,年轻时胸怀大志的李渊在郁闷之中对儿子寄予了厚望。而后来,也正是这两个孩子最为出色。原因嘛,这当然有时机的成分在内,因为当时他们都长大了,至少是个大孩子了。

  不知为什么,李渊的儿子们一律没有“字”,甚至后来出生的孩子连小名都省了。有人说是“以字行”,这个不好说,现在通行的观点仍倾向于是名而非字。不过当时隋末唐初的人好像对这一套不是很在乎,房玄龄、尉迟敬德,都是以字行,《旧唐书》中连尉迟敬德的名“恭”字都没写,要不是《新唐书》的记载,可能这个名就不为人所知了。还有,《旧唐书》中写秦琼是这样:“秦叔宝,名琼。”名放在了后面来记。《旧唐书》成书比《新唐书》早,在五代时期,应该还保留着唐时的习惯吧,由此可见当时对名字是不大重视的,只要有个“符号”来称呼就够了。或者,等到李渊的儿子们到了该取字的年龄时,却由于没有机会再被人叫,因而干脆省去这道程序了(取字就是为了让别人叫的,但既然成了“殿下”,那么也就没人用字来称呼了)。当然这也只是猜测,不然为什么早过了行冠礼年龄的李建成也没有字呢?

  说到李氏兄弟的小名,也是个有趣的话题。建成叫“毗沙门”,玄霸叫“大德”,元吉叫“三胡”,唯独没有李世民的小名。是不是因为不雅才没写呢?有人曾开玩笑说“元吉叫‘三胡’,难不成世民叫‘二胡’”——这也只是开玩笑罢了,真正叫什么,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个小名也不重要,因为早年在太原的日常生活中,李渊裴寂他们,都是以“二郎”来称呼李世民的,有了这样顺口的叫法,那个本来应该起这个作用的小名也就无所谓有无。以此类推,同样人们也该大郎、四郎的称呼建成和元吉,虽然书里从来没写过人们敢喊元吉叫“四郎”。不禁想起了杨家将,看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民间的习惯都不曾改过。但李渊后来的孩子们可能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是尊贵的亲王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谈了谈名字和小名的问题,下面开始正式的话题。

  李家曾自称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这个虽然没有什么根据可以让我们相信,但他们看来也是有这个“资本”的。李世民的箭术就不说了,征战中他就是以弓箭为主。李渊的箭术也当真很了不起,凭着这个,他娶到了一位美丽而又聪明的妻子。窦毅那道“屏风孔雀题”好像专是为他而设一样,不然,众多公子中,怎么只有李渊射中了孔雀两眼呢?李渊的箭术可说是出类拔萃,但当时还有一位更有名的射手长孙晟,“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是由他那而来。李渊箭名比不上长孙晟,大概也与他长期担任文职有关,而且他也很懂得韬晦,很懂得隐藏自己的长处。凑巧的是,这两个人后来成了亲家,只是李世民恐怕没有机会得到岳父大人的指点,更多的还是继承了李渊吧。

  开皇、大业中,富贵的生活无疑是快乐的,而且身为北周、隋两朝皇亲国戚的李氏,毕竟还是得到了一些照顾,但是杨氏父子有意压抑关陇贵族,这种情况下,李渊虽然官位还可以,但没有什么实在的权力,又是文官,对于这个关陇军事贵族的家族来说是有点“答非所问”。想必李渊一定很郁闷,这时的他倒是有点像“富贵闲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