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解长征之谜_徐焰/马祥林【完结】(49)

  先遣队损失惨重被迫退回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大雪山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面临的情况却很严峻:西面是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北面是一望无垠的水草地;蒋介石害怕红军东出四川,而以几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红军若要北出陕、甘,或要穿越草地,或走松潘古道。在中共中央同张国焘为北上还是南下争执不下时,蒋介石已命嫡系将领胡宗南率第一军抢先控制了松潘,并且在城北的漳腊修建了飞机场,专等红军送上门来。

  中央考虑,不如出敌不意,从草地中闯出一条生路。

  7月间,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和第五团三营作为过草地的先遣队,由康猫寺出发,探查经由草地北上的途径。该部路上找不到粮食,又遭反动藏族土司的2000多名骑兵拦截,六团向总部发出求粮急电即称:“因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因损失严重,这支部队剩余人员被迫返回。

  毛泽东让出晚饭

  长征中一向为中央红军打先锋的红四团,接着为过草地开路。临行前,毛泽东向团政委杨成武布置任务,突然发现他还没有吃饭,便把自己的晚饭——六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面馒头交给了饥肠辘辘的杨成武。杨成武说,当时每人只有固定的一份口粮,他不忍心吃主席的饭,却又无法推辞,便吃了两个小馒头。

  吸收了第一批探路部队的教训,红军对过草地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强调每人带足15天的粮食,收集土布、羊毛等,做到每人有皮衣、每连有帐篷。然而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人数达到10万,所控制的地区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10万人要带足15天粮食,按最低的糊口标准也需要150万斤。在人烟稀少、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高寒藏区筹集到这么多粮食谈何容易?况且红军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已消耗了上百万斤粮食。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紧张筹粮,红军各部队中粮食最多者,只能每人携带8-10斤,多数单位每人能带5-6斤,最少的只有三四斤。因粮食不足,红军只好向藏民请教,辨认无毒可食的野菜,并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衣被等物资的筹集,也远没有达到要求。

  在草地经常会遇到反动土司的骑兵,红军又缺乏打骑兵的经验。中革军委于8月上旬专门发出《关于对敌人骑兵战斗的指示》,加强了打骑兵的战术训练。

  一过草地走七天,艰苦如同炼狱行

  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分别从毛儿盖和卓克基出发进入草地,计划到巴西一带会合,继续北上。

  草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这个区域在历史上一直为松潘县管辖,因此称松潘草地。

  8月18日,在右路军担任参谋长的叶剑英率领先头部队三个团,从毛儿盖北面的洞亚卡至梁加卡进入草地。8月21日,右路军主力队伍陆续开拔,队伍分成两路,一路由林彪率红一军先行,彭德怀率红三军殿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和中共中央机关在这一路队伍中;另一路是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则在这一队伍中。

  草地是高原湿地的俗称,为泥质沼泽,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夏季像鲜花编织成的魔毯,一望无际,色彩斑斓。入秋后,无边野花开始迅速凋谢,香气阵阵袭来。在表面迷人的景色之下,草地却处处弥漫着浓浓杀机。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齐膝,深处没顶。这里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是没有人烟村寨、没有道路的灰绿色海洋,东西南北茫茫无垠,不知何处是尽头。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一天走下来,人们精疲力竭,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没顶。

  红军过草地时正值秋天,又是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成了漫漫泽国,遍地的积水散发出一股腐臭的气味。草地上野草茂盛,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难辨方向,只有在太阳偶尔穿出云层时,才能纠正行军路径。在沼泽中行走,破了皮的腿脚泡过后很快会出现红肿甚至溃烂,还常有小拇指粗的蚂蝗叮咬。草甸上河沟纵横,水寒刺骨,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身体虚弱的战士倒下。

  在长征中,草地堪称大自然所设置的最大险阻。湘江、娄山关、腊子口等战斗虽然凶险,毕竟只是战斗部队参加,过草地却是长征队伍中每个人的事。就个人而言,江河山川个把小时或几个小时就能穿越过去;雪山再难爬,咬着牙一天都能通过。但是穿越草地,茫茫几百里,中共中央所在的右路军便走了七天才得以通过。

  丢失伤员科长被枪毙

  软绵绵的草包下常隐藏着泥潭,一个人陷进去后,援救者用力不当,也会被拖入泥沼,同归于尽,为救同伴而牺牲者屡见不鲜。草地中没有人家,只有选择较干地面露营。夜间战士们就坐在背包上,背靠着背相互取暖,一条破烂不堪的毯子或油布,都是奢侈品,大家在严寒中互相你推我让,往往是盖在伤病员或年老体弱者身上。

  过草地时,红军指战员宁愿自己吃野菜、草根和树皮,仅有的一点干粮都让给伤员和体弱者。部队筹到的粮食有多有少,筹粮多的就要匀些出来给筹粮少的。每天开饭时,以连为单位围成一个圈子,由指导员发放小半茶缸青稞作为一天的口粮,每人带的那袋粮食是属于集体的,没有命令谁也无权动用一粒,有的战士饿得昏过去也不肯动用自己身上的粮食。红军的高层领导也是如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