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残局_谭伯牛【完结】(39)

  肃顺幕府人才济济,堪称後来名扬天下的曾国藩幕府的雏形。通过幕府,他为初建的湘军能够茁壮成长做了很多工作,湘军所以成功,中兴所以实现,与肃顺的运筹帷幄、未雨绸缪有莫大的干系。可惜,他被早早砍头,来不及享受最後的荣光。不过,以命换命的话,他这个头颅早已值回票价,因为经他建议变作刀下之鬼的当朝大佬,至少就有两位。先讲前大学士耆英。

  耆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後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人,签约後,他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办各国通商事。在任期间,耆英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与“英夷”交涉。“英夷”是各国中最蛮横最狡狯的外交对手,总在谈判桌上提出“我朝天子”万万不能应允的条件;而道光皇帝痛恨多事之人,尤其受不了大臣跟他鸹扰“夷务”。耆英夹在圣明天子和野蛮夷人之间,不胜其烦,遂造出一条两全之计:每当英国人有所要求,他从不上报,而是根据个人判断当场拍板——当以表示同意的次数为多——这么一来,既保持了“国体”,又抚慰了“西夷”,更保住了头上的顶戴。不过,此计终被“英夷”识破,发现他说尽假话,于是“深恶之”。

  咸丰八年,英、法、美、俄四国武力威胁,要求修改条约,耆英作为“资深外交官”被派往议和。英国人一看,派来的是这个不诚实的小人,乃拒绝与他谈判。耆英害怕因此翻出旧案,遂“惶恐求去”,并不侯下旨就跑回北京,“于是欺谩之迹益彰”,从前两边讨好的伎俩全部曝光。下狱议罪,判了死缓——死缓即缓死,而可终于不死,古今一律也——这个死缓其实是咸丰给二朝元老耆英一个面子,饶他一条狗命。孰知肃顺跳将出来,要求痛打落水狗,奏请立即正法。依法:欺君必死;无人点破的话自可蒙混过关,有人吱声了,咸丰也压不住台,只好“赐耆英自尽”了事。

  肃顺曾说:“,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只笔厉害得很啊!”汉人的笔是否厉害,不好评价。但是,後人之笔一定会赞扬他此次的追魂夺命手,似毋庸议。   

  家人犯法,宰相砍头

  自道光六年中进士、入仕途以来,蒙古人柏葰一向以谨慎正直著称。咸丰登基後,对他甚为倚重,曾命他担任吏部、户部的负责人,并入阁升大学士,入军机处做领班大臣——清代不设宰相;私下里,兼领军机的大学士往往被称为宰相。咸丰八年,柏葰出任顺天(即北京)乡试主考官。对进士出身的文职官员来说,被选派为首都的主考官是龙恩浩荡的兆征,不幸的是,柏葰竟因这次殊荣被砍了头。

  考生中有罗鸿禩者,学识疏浅,本是考不上举人的;不过,他重金贿赂了柏葰的家人——靳祥,请他“运作”一把。柏葰阅卷时,已将罗卷定为副榜——考试被录取者称正榜,未录取称副榜——靳祥却借着整理考卷的机会,从正榜内取出一卷,与罗卷对调。于是,罗鸿禩变成了正榜。不过,正榜取中之卷,还要进行“磨勘”,也就是复审。罗鸿禩的卷子不但文理乖谬以极,甚至错别字就有三百多个——清代八股文有字数限制,一般在三百以上,七百以下——磨勘官看到这份遍纸错字的试卷,不由大呼:太过分了!但是,此卷由柏中堂选送,磨勘官慑于权势,并不敢驳回;不过,他实在顺不下这口气,便向御史孟传金透露了此事。孟御史忠于职守,闻言後立即上奏。咸丰听说这么一张荒唐试卷,不禁大怒,立派太监到礼部找出罗卷,亲自复审。一看,果然满纸错字,这还了得?

  慎重起见,咸丰决定再给罗鸿禩一个机会,让他到南书房重考一场,并遣肃顺监考。罗同学不负众望,做到了前後如一,又交上一份“疵蒙谬累”的考卷。于是,此案钦定为“通关节”,命交刑部“穷治”。靳祥闻讯吓得赶紧自杀,希望以自己的死保住老东家。会同刑部审案的肃顺却不为所动,不但挖出柏葰这条“大鳄”,还检获另外五十多份有问题的试卷,纠拿涉案人员幾十名,办成了一桩大案——“戊午科场案”。柏葰按律当斩;咸丰却顾念老臣,颇有放他一马的意思,肃顺按律力争,坚执不可。没奈何,咸丰“垂泪”签署了死刑判决书。

  三年後,肃顺因政变被杀,某御史疏请为柏葰“昭雪”。那会儿慈禧倒能就事论事、明辨是非,批示:“柏葰不能谓无罪,该御史措词失当”;拒绝了提议。自此,科场肃清达三十年,奉慈禧为“女中尧舜”、骂肃顺为“奸逆”的《清史稿》编者们也不得不赞叹:“用重典之效,足以挽回风气也”。   

  不让老娘吃好?斩!

  1861年11月2日,咸丰帝尸骨未寒,慈禧便联手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次日即在密云抓住头号政敌肃顺。肃顺非杀不可,但用什么罪名杀,颇费周章;高层们密商三日,想出这么幾条:一,矫传遗诏,自封顾命大臣——这条已被史料证伪;二,擅坐御座——这条无法证实,也不可证伪;三,“于传取应用物件,抗违不遵”——这是唯一一条可以落实的罪名,今天就讲讲这个第三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