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异宋_飞鸟之影未尝动【完结】(738)

  “若是不想增加百姓负担的话,只有精简朝廷官吏了,但这样一来是砸大家的饭碗,阻力一定很大。”,赵训担忧道,“而且国家这么大,需要的各级官员怎么会少?再怎么精简也总有个限度”

  “你放心,恶人我来做,准确地说是赵璩那个倒霉蛋来做,不过我会补偿他的”,赵抗心中大概也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赵璩对他一向都很顺从,但是为了公事就不得不暂时牺牲一下他了。赵抗还指出了一点,令赵训的担心消减了不少,“这时陪都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陪都的设立不但是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而且也利于精简朝廷中央的官僚系统。就算人数没有减少,直接就食于当地,也可以节省出一大笔运输费用来啊!”

  赵训一听,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不得不佩服赵抗的深谋远虑。虽然打算定都洛阳,对于长安,赵抗也没放掉,在他的计划里,长安府哪怕只为了象征意义,也一定要作为都城的,何况将长安作为陪都,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原西夏国土的掌控。另外,长安府先建成陪都,也利于将来在时机合适时迁都于此,那时它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建康府列入陪都的名单,并没有出乎赵训的意料,建康虎踞龙蟠,本就是适宜于建都的地点,而且建康兼有长江的“黄金水道”与海运之利,在交通运输方面是任何一个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建康府本就是相当繁荣的大都市,其中也有建好的行宫,所以选它为陪都可以节省大笔的建设费用。

  广州这些年来发展很快,不但是大宋最大的造船基地与海港之一,而且本身也已经成为天下前十名的大都市。再加上赵抗没有在襄樊地区设立陪都,那么选定广州作为陪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广州作为陪都的优势与建康类似,防御上稍差,但是广州本来就不用面对什么强敌,所以这一点根本不是问题。赵抗之所以选择广州作为陪都,而不是选择各方面似乎更具优势的襄阳,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监视和喝阻越南。虽然越南如今已经是赵国的藩属,顺理成章也是大宋的藩属,但是作为抵抗赵军最顽强的国家,赵抗是不敢对它掉以轻心的。

  南洋地域广阔,而且距离大宋的中枢极远,所以赵抗除了将广州设立为陪都以外,还为此另外安排了两个陪都,赵国的临时国都台南自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其中之一。台南成为陪都后不但可以加强大宋对吕宋等南海东部岛屿的控制,而且还能兼顾位于两大陪都中间的福建省,意义自然不用多说。

  赵国的南方诸省如今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其中有资格作为大宋陪都的不在少数,若论地理位置,单马锡是毫无疑问的首选,但是赵抗却选择了爪哇岛上某地另建新城。这是因为爪哇岛是整个南洋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而且当年的东爪哇国也是南洋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初虽然势穷来归,但爪哇人畏强凌弱,如果放松控制,这块地方很容易失去,到时候南洋诸行省都可能被卷入战乱。赵抗这样做也是有备无患。至于建城的费用,当然是由当地人来出了,如果激起反抗,那也不是什么坏事,新的大宋帝国还正需要机会来立威呢!

  第五百四十三章 禅 位

  辛弃疾虽然是赵抗的养子,却等到赵抗忙完了公事之后才得以见面。虽然赵抗出乎意料的和善,但在得知姐姐的事情后,辛弃疾也不免郁闷失落了数天。但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几天之后他又变得活蹦乱跳了,还吵着嚷着要跟赵抗一起去西方旅行。但在赵抗说明这次旅行耗时可能极长,问辛弃疾还想不想带兵了,小家伙就立刻蔫了,从此再也不提这件事。

  由于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又过了半年南宋皇帝赵璩才正式下诏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本来就应该最有资格担此重任的赵训,总算丢掉了这个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的“包袱”。结果本来还一直心中窃喜的赵训在上台后很快便变得愁眉不展,因为他发现做皇帝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尤其是赵抗还在其中做了一点手脚

  因为赵璩事实上是被群臣赶下台的,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行动,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以前最多是权臣废君,那实际上还是权力集于一人手中,与现在群臣逼宫的情况全然不同,所以皇权的威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动摇。再加上不要说是自治行省,即使是那些直辖行省,自治程度也比大宋以前的道路行政区要高得多,这虽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但是皇帝的权力却无形中被大大分流了。而且内阁制度的出现,使得相权明显增强,而皇权则被进一步削弱,因为皇帝只有任免宰相这唯一的人事权了,大宋的新制度里还规定皇帝无权无故罢相,这就更令赵训郁闷了。这一规定其实是说“鬼神”与“传闻”之类的虚妄之词不能作为罢相的依据,如果皇帝这么做,内阁有权驳回这道圣旨,更别说皇帝什么理由都拿不出来的情况了。

  好在赵抗并不打算掘皇帝制度的根基,军权仍然保留在皇帝手中,另外还有情报部也是直接向皇帝负责,要不然赵训这个皇帝当得还不如行省总督畅快呢。不过恢复科举的行为令刚登基不久的赵训迅速获得了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民间的评价甚至一时超过了太祖皇帝,可见那些读书人这段时间以来真是给憋坏了,连“以孝治天下”这一原则都不顾了。其实赵训所恢复的科举其规模比当年要小得多,而且分成了很多门类,其中以应用学问为主,目的是为那些技术部门选拔人才。即使是为了选拔官吏而准备的那些考试内容,也与昔日笔试和面试为主的科举考试有了很大的区别。前面的部分还算相似,而且通过率异常之高,但是要想当官拿到俸禄,可就没这么容易了。按照大宋帝国官吏选任相关条例,笔试面试通过后只能作为候选官吏,得被派在实际岗位上工作半年到一年并获得认可以后,才能转正成为真正的官员。试用期间除了管饭和报销路费以外,没有任何俸禄,而且还肯定都是些清水衙门。如果表现好那自然最好,如果表现不合格的话,不但失去做官的资格,此前的考试成绩也将作废,只能等到来年再考,而且有过这类经历的考生以后在试用期间会受到更严格的对待。从此以后,大宋的读书人只读圣贤书是肯定不行了,很多人都选择了先当要员的幕僚以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步入仕途的稳妥路径。这一点在后来持续发展,独特的幕僚文化便随之诞生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