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铸山河:两宋_任我飞扬【完结】(32)

  西夏本是一个小小的部族,在得到大宋帮助的情况下才逐渐发展起来,可最后却靠向大辽,反过来对付宋朝。相比较之下,宋人对西夏的仇恨更甚于大辽,所以,一旦西夏挑衅,宋就很难冷静的分析得失。再加上,徽宗赵佶那随心所欲的个性,脾气一上来,什么都不会仔细考虑。

  而虞允文则是冷眼旁观着四个国家之间的交锋,一直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在分析事情的来源,自然可以透过种种假象,准确无误地抓住本质。他现在的分析,实在是没有理由能够推翻。

  第九节

  “你是说,因为宋夏之战,导致了大宋在对辽作战时的败绩,并不是因为军队的实力不足?”清义道长脸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表情、声音颤抖,此事关系重大,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了。

  “的确如此,这是大宋最错的一次决策,没有进行慎重的考虑,浪费了军备和兵力,却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实在是令人惋惜。”

  虞允文的话音刚落,清义道长就猛然站了起来,虞允文一呆,赶紧问道:“道长,您这是……”

  “我出去一下,你们继续。”清义道长嗓音嘶哑,似乎有些慌慌张张的,脚步踉跄的冲了出去。

  马林惊异的看向李纲:“李兄,道长怎么了?为何如此表现?”

  “宋夏之战,清义道长出了大力。他平时并不会参与朝中之事,但当时,他出面说服了陛下,这才有了这场长达四年的战争。”李纲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表情沉肃地低声说道:“之前,已经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此战的弊病,议论纷纷,他已经很不安了。如今,你的话让他彻底明白自己做错了,他当然会受不了。”

  “糟糕!怎么会这样?!”虞允文懊恼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头,不安的说道:“我真不该当着道长的面这么说,这实在是……”

  “不,有些事,挑明了反而好。痛苦一时,总比一生难安要强过许多。”李纲仰天长叹一声,目光深邃:“你们不知道,西夏是清义心中的一个结,不解开的话,他永远都无法解脱,修行不过是虚妄。”

  清义道长原本是大宋名相韩琦的外孙,名叫孙业,曾是大宋的熙河大都护。他在出家之前一直都在西部边境对西夏作战,可以说与西夏有着血海深仇。

  后来,大宋在平夏城之战获胜,之后迫于辽的压力,仍然将俘虏还给西夏,并处死了所谓“擅自开战”的平夏城防御使李则林来向辽交代。

  与李则林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孙业,出于对西部边军的士气和未来战事的考虑,再三向朝廷陈述平夏城之战,并为李则林求情,但还是没能保住他一条命。

  此后,对朝廷彻底绝望的孙业辞去了军职,并出家做了道士,离开西北边境四处云游。直到十五年前,他才回到了汴京,此时,清义道长已经成为了知名的道家大师。

  因为朝廷尊崇道家,也因为清义道长的姑母是先帝的贵妃,他对朝廷的影响力自然不小。

  对西夏的仇恨深深的埋在清义道长的心底,怎样也无法忘怀,这才使他在四年前朝廷讨论是否对夏作战的时候,会出手帮了他本来十分的讨厌的童贯。

  “国仇家恨,如何能忘、又如何排解?难怪道长会如此的不理智。”虞允文听完了李纲的介绍,长叹一声:“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是你,该如何安排这段时间战争的前后顺序?”李纲追问道。

  “三个步骤:安抚西夏、接触女真;完善军备、稳定内部;夺回幽云、强化边防。”虞允文略一思索,脸色变的肃然起来,正色道:“定下收复幽云之议,最先做的就是应该努力缓和与西夏之间的紧张关系,平定西北的危险,这样才能将精锐从西北抽出。同时可以与女真多接触,但不与其结盟;对辽明示大宋一定遵守协议,以慢其心。

  下一步应该集中军队主力,未雨绸缪、养精蓄锐、完善军备、强化战斗力。对内则是逐步废除苛政,安抚民心、调动民意,让百姓对开战不持反感,使得大家能够劲儿往一起使。

  对外交往的时候,应当达到让大宋置身事外的最终目的,从而使自身战、守、和都保留相当大的回旋余地,静观辽金局势之变化,蓄势而发。一旦出现有利局面,对辽的军事行动必顺是雷霆一击,不能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注重以军事打击,但还是要辅以攻心、策反手段,双管齐下,先求胜而后攻心,以促其分化,这样比较稳妥,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大宋的利益。”

  虞允文顿了一顿,然后继续解释道:“以上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完全做到,至少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精心准备。这样,在收复幽云之后,可以屏护大宋本土,防患于未然之时,全力应对金国崛起后的最坏局面,也就是金兵南下攻宋。虽然前面的已经不可能改变,现在开始准备犹未不晚,但朝廷……”

  在将他自己的见解一一道出之后,虞允文便收住了话头,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该如何影响朝廷的政策方向。因为一个他还不是很了解现今大宋朝中的情况,另一个也是他就算得到授予的官位,也最多不过是个闲官,不可能参与朝中的中枢决策,说也无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