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铸山河:两宋_任我飞扬【完结】(354)

  被委以重任的洪遵却对太子说道:如果仅仅制定一部商法,大宋已有的够全面了,而且也不是他本人的专长。除非是制定一部全面的经济法,那还可以考虑。

  太子是不管结果,由他去发挥,至于人钱物,尽管提。

  七年多的时间里,洪遵几乎调集了大宋境内所有的经济专家,甚至还以朝廷的名义,多次征召各地巨商云集京师临安,讨论有关经济法的问题。

  当初的临安论战,也给洪遵了抓人的机会。他和自己的手下在各个场地里乱转,凡是他看上的,主政的太子一道旨意,对方不来也不行。

  这部《大宋经济法典》可以说是从古到今对经济的一次经济规律总结,涉及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构想。比如城市改造时涉及到的拆除百姓房屋的问题,在汴京时就有专门的拆迁法令,此次经过改进,列入了 《征用统述》 一章。

  也正是因为发达的商业给大宋带来了新生,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就是最守旧的儒者也不敢说放弃如今经济的繁荣,再加上天子对经济运行的重视,此部经济法典的出台正是时候。

  经过天子和众臣协商,《大宋经济法典》将会印制成册,明发天下各地,由官府印刷工场负责,尽快的将它印刷出来。

  《大宋经济法典》正式颁布将从天子赵惇的年号——重兴元年一月一日开始,之后,所有大宋的经济和商业运行都将根据法典进行管理。

  由于制定和完善了经济法,等于是定下了大宋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立下大功的洪遵立刻被天子擢升为户部尚书一职,并授予端明殿学士。其他参与制定的人员各有封赏,按自身的才华各升要职。

  这一下,洪氏一跃成为大宋的文官第一家:父亲洪皓封魏国忠宣公,在朝任参知政事、徽猷阁直学士;长子洪适为现任的刑部尚书、观文殿学士;三子洪迈任翰林学士;再加上二子洪遵新任户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洪家现在一门有一公一相、两尚书、四学士,堪称光耀门第。

  安抚好了士林,又得到了新的《大宋经济法典》,天子赵惇这段时间的心情可以说是很不错。都是好事嘛,不高兴才怪,再加上,皇室财产中,比较容易处理的应奉局下属各个工场现在已经清算完毕,它的问题倒不是很大。

  这可不是说,应奉局里的官员就手脚干净,而是和它的性质有关。

  这应奉局还是大宋宣和年间,左相王黼为了拍徽宗的马屁才设立的。大宋南迁后保留了下来,专一搜括天下珍奇物、为宫廷生产种种用品。工场原本都只为皇家服务,制作工艺绝对是精益求精,天下没得比。

  它的产品基本不会对外出售,难得能外流一点都是供不应求。那些官员光倒卖这些产品就足够中饱私囊了,不必要冒险贪污。再加上天子对他们倒卖的行为并不打算追究,他们也就顺便脱了身。

  但天子也不想就这样让他们快活,干脆一道旨意,免了所有应奉局官员的官身,全部归于新成立的承宣院。

  至于附属于应奉局的工场,对天子赵惇来说,那全都是闪亮亮的金钱!承宣院专门管理原应奉局工场的一切。皇后马忆灵因为出身是海商之家,对商业运营还算是精通,就负责了这一块的商业运营事务。她还把赵惇的两位姐姐、何月等一帮子皇室、宗室和贵戚女眷都拉了进来,跟她一起打理皇家的产业。结果,承宣院整个儿成了女儿国,全是各家的夫人、小姐,出身都是绝对的高贵。

  这下,守旧之臣和老儒们又受不了了。

  大宋宗室、重臣涉及经商的不少,皇室成员中也不是没有,但从来都是授权给自己的下属或家人去做。商人在大宋的地位的确也比以前提高许多,却仍然算是平民一级。

  马忆灵身为一国之后,居然降低身份亲自经商。而且,还拉来了一大票女子合伙做生意,基本上大宋的尊贵人家的女人们全给马忆灵一网打尽,太丢大宋的人了!

  看着送上来的一大堆谏章,天子赵惇连翻看的兴趣都没有,反而通知宫廷附属和工部在京师临安的工场,打算陪着皇后马忆灵一起前去巡视。因为,现在这些宫廷附属的工场都是马忆灵的下属,他也不能越过皇后插手里面的事情。

  守旧之臣当然受不了新任皇后又出来抛头露面的,可皇帝根本不听劝,他们也只能是自己嘀咕几句了事。

  第七节

  过了几日,天子赵惇终于抽出了时间,带上爱妻和小妹何月、耶律可玲一起巡视各个工场。

  妹夫任欣德和大多数东宫属臣一样,如今已进入朝廷为官,现在是兵部的正四品军法司副都监,自然是没了时间相陪。

  让耶律可玲同行,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耶律氏,她要是与自己的兄长没任何联系,赵惇才不会相信。当然,为了不让大金起疑心,现在她的名字是“冷可玲”。

  几天下来,一行人已经巡视了至少数十家很有特色的各类工场。

  看着这些大宋最有活力,也最代表大宋实力的所在,尤其是其中以女性工人为主的锦织场,大家都是啧啧称奇。

  陪同的工部官员见帝后和同行贵人们都对工场的情况十分满意,一边陪着他们向外走、一边自得的介绍:这些都是官办工场,相比民间的,无论是实力还是技术都远远领先,已经掌控了整个大宋贸易的三分之二;就连周边各国的高端商品,也大都出自大宋的官办工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