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莱太史慈_碧水龙吟【完结】(235)

  一个国家要强盛当然需要精明的决策层,但不可否认,当其他的阶层很不“健康”的时候,这个决策层再精明强干也是有“心”无“力”!

  若是我大汉“肠胃”温饱、“双手”灵活、“双足”强健、“耳目”聪明、‘口舌’无碍,那时,我大汉的“心智”才是真正聪明绝顶!

  如果,这五形不仅仅“健康”,而且越来越“强健”呢?

  可惜,诸葛亮还是年幼,思维还没有那么全面,只是自顾自地往下说道:“所以小子认为既然‘肠胃’、‘手’、‘足’、‘耳目’、‘口舌’就是一个人身上的五形。又因为‘天’‘人’感应,所以小子以为,天下亦有五形:农桑就是国家之肠胃,可令天下温饱;百工是国家的双手,可令天下安逸;商人是国家之耳目,可令天下知万物;军旅是国家之足,行者无疆,令我大汉可威服四方。‘口舌’则是儒生……”

  此时孔融的一付心神也放在了这诸葛亮身上,笑道:“‘军旅是国家之足,行者无疆’?这话有点意思,子义曾经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少年诸葛亮一闻此言,双目立时闪亮,喃喃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随即兴奋道:“刺史大人说得真好!若是我大汉马蹄踏过的地方就是我大汉的疆土,那才是我大汉的威仪!”

  管宁和孔融对望了一眼,彼此看出对方的惊异:这孩子的这句话中实在是有盖天的豪情壮志,实在不敢相信是一个孩子说出口的。

  诸葛亮此时终是小孩子,说得多就有些乱,喘了一口气道:“所以小子认为,所谓‘君子配五德’并非是一个消极等待上天为我们降临君子的过程,而是我们自己培养君子的过程。”

  管宁孔融齐齐一怔,第一次从诸葛亮的话中隐隐捕捉到了太史慈建立稷下学宫的真正目的。

  难道主上是要把不可捉摸的天命掌握在人的手中?

  诸葛亮又道:“所以小子认为,君子配五德就是要找到一种办法令五德始终处于‘健康’中。只要五德‘健康’,则天下大治,可千秋万载!”

  若是太史慈在此听到诸葛亮的这一番话,一定会拍案叫绝,因为这个诸葛亮已经走得比管宁还要远了,简单说来,管宁说的“君子配五德”只是在说在大乱之后,如何恢复和解放生产力、让社会稳定下来的问题,朦胧地意识到对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而诸葛亮则想得更远,他想到的是在天下太平后如何持续不断地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那五德不应该只是总保持在原有的状态中,而应该越来越强,五德不断地成长。

  只不过此时的诸葛亮年纪太小,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管宁的学说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

  但管宁已经敏锐地把握到了诸葛亮自己都未发现的东西。

  若说管宁说的是“君子配五德”,那么诸葛亮说的则是“君子养五德”。

  管宁心中涌起无限的欢喜,心中知道,天地间终于出现了一个可与自己平等的切磋治国之道的人物,尽管只是一个小孩子。

  若是主上知道了这孩子的存在,还不知道会欢喜成什么样呢!

  也唯其如此,管宁才更关心诸葛亮的成长,轻抚着诸葛亮的头道:“今后你便跟我学习,怎么样?”

  诸葛亮的小手兴奋的激动起来,这可是管宁啊!

  诸葛瑾在旁边羡慕地看着诸葛亮,显然是非常渴望自己也能有诸葛亮的待遇。

  诸葛亮眼尖,看见了诸葛瑾的神情,当然知道自己的哥哥在想什么,眨眨眼睛对管宁说道:“管先生,家兄也可以跟你学习吗?”

  管宁笑道:“当然可以。”

  一直身体不好的诸葛硅闻言大喜,就要张嘴谢过管宁。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满脸泪痕地跑了进来,哭泣道:“管大人不好了,董卓三天前放火焚烧洛阳。”

  “什么!你说清楚点!”这消息好像晴空霹雳震得三人忘记了一切。

  那士兵就把前线的战报连说带划地向在场的人禀告。

  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流过。

  洛阳,那可是我大汉的国都啊!

  董卓贼子,焚我洛阳岂不就是亡我大汉!?

  孔融听着士兵汇报着前线诸侯的种种行为,终于忍不住哭嚎道:“袁绍匹夫,天下大事都坏在你的手中!枉我还称你一声‘本初公’!……”

  终于泣不成声。

  诸葛亮抬头望向洛阳方向,双目中泪如泉涌,牙齿好像要把嘴唇都咬破。

  泪眼朦胧中好像看到了一片血红。

  不久后,整个青州,上至世家、下到平民,无不失声痛哭。

  一片愁云惨淡。

  太史慈当然不可能知道青州白天发生的事情,他此刻正在自己的营帐中听着樊涛得来的情报。

  看得出来,相对于袁绍的歌舞升平,董卓可就认真多了。

  三天前,河南尹朱儁守卫洛阳,并且将主要兵力配置于洛阳附近,以防袁绍突袭京城,不过现在就不一定,毕竟洛阳已经化为灰烬,而且还有一个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的吕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