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河殇_邓贤【完结】(40)

  攻克兰封成为整个豫东战役的根本转折点。

  前线捷报传来当天,蒋氏夫妇立即离开郑州乘机返回武汉。委员长毫不怀疑,这一仗日本人输定了,他看见一片胜利曙光正在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7

  2003年深秋,我在河南朋友陪同下来到豫东罗王寨火车站。

  这是陇海铁路干线上一座陈旧和毫无生气的四等小站,尘封已久的候车室门上挂了一把大铁锁,窗台上落满灰土。据该火车站仅剩的两名留守员工说,因为高速公路兴起抢了铁路的饭碗,小站已经废弃好几年了。

  我向他们打听有关半个多世纪以前那场中日大战的情况,不料他们均对我摇头,表示一无所知。我看见历史的河流在这里停顿下来,两条锈迹斑斑的钢轨一直通向烟雾缥缈的岁月深处。罗王寨与火车站紧邻,准确说这座废弃的火车站算得上村落的组成部分,然而过去那场战争的痕迹在这个日渐兴旺起来的村庄里同样消失得十分彻底。我看见村里盖起许多新瓦房,也有公路和水泥桥梁,询问几位晒太阳的老年人,得知这里曾经因为战火、洪水和灾荒发生数次变迁,原先的村民早已四处逃荒不知去向,当然过去的事情包括缴获土肥原御赐军刀、飞机轰炸和侦察兵深入虎穴等等也就没有人说得清楚了。我不禁有些惆怅,放眼四顾,村庄树木萧瑟,田畴也很荒凉,抓起地上一把泥土,那不能被称之为沃土,而是一把无法捏拢成团的黄沙,说明这里曾经也是黄河故道。远处有一辆拖拉机正在隆隆作业,一缕黑烟缓缓腾起,在寒风中显示出一种寂寞而顽强的生机来。

  我们马不停蹄,风尘仆仆赶到几十公里外的兰考县城。

  全国解放后兰封与考城两县合并,统称兰考,今天的兰考县城就坐落在兰封战场旧址上。朋友告诉我,兰考从前是著名黄泛区,黄水漶漶,风沙漫漫,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如今这里虽然面貌大变今非昔比,却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可见得历史留给中原人民的包袱有多么沉重。

  我眼前的兰考是座黄土飞扬的豫东小城,以它的建设水准和规模而论恐怕不及我的家乡成都平原上一座普通乡镇,但是兰考名气很大,原因是这里曾经产生一位闻名全国的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焦书记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我向英雄默哀致敬,我相信不论古今中外,哪怕再过一万年,英雄主义都是一种崇高美德,都将受到敬重和赞美。但是我此行目的不是学习焦裕禄,而是调查抗战初期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兰封之战。

  在兰考火车站,我看见这里正在扩建候车大楼和站台。我不厌其烦地向当地人询问抗战历史,有资料说仅火车站中国官兵就伤亡数千人,整个兰封之战中国军队伤亡达数万人之多,真是尸体如山血流成河啊。但是我的调查遭遇尴尬,因为不仅铁路员工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一脸茫然,就连当地住户竟也无人知晓。

  时光如梭,人去物非。当年日本人设置炮兵阵地的兰封古城墙早已被夷为平地,城墙旧址上建起机关宿舍,而日本人逃跑的北城门如今变成了焦裕禄展览馆和纪念广场。在县城中学,这里曾是日酋土肥原的指挥部,中国军队一度逼近学校围墙,距离消灭这个恶贯满盈的日本强盗仅有咫尺之遥。但是当地人对这些旧事不感兴趣,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摇着头说:那是我爷爷一辈的事情,他老人家去世都三十多年了,谁还关心那个呢?

  在黄河沿岸的三义寨和曲兴集,这是兰封战役的决战之地,曾经爆发中国抗战史上前所未有的坦克大决战和中日炮战。一个当地小贩剔着牙对我介绍说:都二十一世纪了,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人人都在脱贫致富,先生你来点旅游品吧?

  一个白发老者说:这事儿我倒是听村里老人说过,不过打仗那年我才几岁,记不真切。

  我终于登上那座蜿蜒曲折的黄河大堤,此时夕阳西下,落日溅起万道金光,一派黄水跃然眼前。我看见黄河吼声如雷,挟光带电浩荡东去,一个白发老者在川上高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豫东战役距今已有大半个世纪,数十万抗战官兵为了民族存亡前仆后继赴汤蹈火,要不是他们英勇战斗死而后已,很难想象我们美好的祖国是否早已经沦为那个东洋岛国的殖民地。如今战败了的日本人顽固地把战犯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里供其后人参拜,留下一段被大大歪曲的侵略史,而作为牺牲数千万人生命才赢得胜利的战胜国,我们却难以有力回击日本右翼的挑衅,因为我们没有来得及为抗战英烈中的大多数授勋,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甚至错误地把他们打入阶级斗争的另册。岁月的大手像轻风一样将他们的生命痕迹抹去,留给后人一段无法言说的历史空白。

  苍天在上,先烈英灵在上,身为抗战军人的后代,我发誓,今生今世当铺生命为纸,汲血管喷涌之炎黄浓血为墨,终生修补这片本不该塌陷的历史天空。我将以这种决不屈服的昂扬姿态,亦步亦趋踽踽而行,直至生命尽头>>

  第十一章“活捉土肥原!”

  1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十九日,两架涂有中国机徽的美制“马丁式”轰炸机悄悄降落在浙江沿海的宁波机场,经补充加油后于当晚再次起飞。此时北方的豫东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徐州方向和长江下游的日本军队也蠢蠢欲动,这两架行踪神秘的中国轰炸机显然负有特殊任务,无人知道机上载有何物,以及它们的飞行目的地。地面人员看见飞机升空后没有向西返回汉口,而是径直往北方的公海方向飞去,机翼下面的闪烁灯光很快就消失在夜空中不见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