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_天豪【完结】(515)

  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不敢勉强担任魏公一职。

  这日,董昭持圣旨,前来相府宣读。

  曹操召见董昭入书房,说道:“文若并不同意操任魏公一职,为之奈何?”

  董昭不已为然道:“荀尚书心怀二意.并非一心向丞相尽忠!再说,此乃一人之言。怎能阻止众望!”

  曹操深以为然。

  先请郭嘉过府寻问。

  郭嘉见曹操语气,就知道曹操的心意,他并不象荀彧那样对大汉心存敬畏之心,也不采荀彧那样正派。说道:“称公不称公.并无多大区别。此刻称公确实有些急噪!”

  曹操点了点头。

  接着荀攸又受到了曹操的邀请。

  同样地问题。荀攸为人不似荀彧,荀彧敢于直柬,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荀攸高风亮节,但他“深密有智防”善于保护自己。曹操曾经也说过: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可见荀彧做事较积极,而荀攸做事则倾向于保守。

  荀攸说道:“凡是皆有两面,称王有利有弊,不称王也有利有弊。不过攸之意思。不称王为好!”

  曹操让荀攸退下,又招来了贾诩。贾诩对外阴险毒辣,对内却勤勤恳恳,即不拉帮也不结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贾诩说道:“明公容智,此其中深意自有定断。诩一心想着如何破刘备的防线,并未在意此事,望主公勿怪!”

  一个君主,最喜欢的就是贾诩这类人,有着出色的才华,却不与他人争风。即能为自己排忧又能让自己放心。曹操也不例外,他并不怪贾诩说谎,只是对他一笑,让他下去。

  接着就是程昱。程昱听了曹操的问题,说道:“主公长期居于丞相之位,自己乐于保全名节,却反而使人以大事怀疑于主公。但主公有了正式的爵位,就不只是朝廷官员,在宫中也有了公开的位置,还会有谁来怀疑主公对大汉的真心呢?”

  曹操最后召见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讨好的说道:“丞相功高震天,别说称公,称王也不在话下。此刻称公,正是最好时机。”

  曹操微笑着问道:“怎么说?”

  司马懿自信的说道:“称公可以让军中所有不满丞相作为的叛臣,提前露出马脚。不然,若是在丞相出征在外时.他们再反,我军危矣!”

  曹操闻言,大笑。

  曹操本就野心极大,他心中早就同意了董昭的意见。毕竟,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的属僚,而巍王却拥有着独立的政治权力,在名义上也脱离了皇帝的直接管辖,这和皇帝分国而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曹操听了众谋士的意见,本就动摇的心,这下摇得更快了。

  接着他又召见了军中所有大将前来询问。

  这些大将,领兵打战还行,在这种大事情上,哪里出得了主意。

  他们都认为官大就是好的。

  众人就瞎起哄的嚷着让曹操当魏公。

  曹操见将领们几乎各个都同意,也就拿定了主意。接了汉丰帝的圣旨,自称魏公,定都幽州范阳。

  3-266下卷 第266章 三大军师齐出

  “曹操称公”的消息,以讯雷之势,在短短数日之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远在长安的罗灵风等人更是先一步的由“疾风”传来的消息中,得知了这个信息。

  长安议事厅中。

  罗灵风奇怪的问道:“不是说封王吗?怎么现在是称公了?”

  法正不解的回答道:“这个……正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情报出了一些问题吧?”法正的语气充满了遗憾。

  诸葛亮也遗憾的说:“曹操称公符合他的性格,称王就有一些荒谬了,看来我们的情报网还需要加强啊!曹操称公或者称王对我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大事,出了纰漏也不需要太过在意。可万一这是一个军事机密,如果在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那我军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小小的误差.从而导致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管理情报的费袆上前受教道:“臣下知错了,日后一定好好改进!”

  在汉朝,刘邦的话可谓是圣旨中的圣旨。“白马之盟”刘邦曾经亲口颁下号令“非刘氏子孙不得称王!”

  若曹操称王,就等于破了高祖祖训。届时,刘备称王或孙权称王就不会惹人非议。

  可是九州之内,重爵不得过公。封公是得朝廷允许的,只要功高者,皆可受封为公。曹操封公,在意义上说来是合情合理!

  除非刘备公然反对朝廷,不然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刘备是不可能称公的。毕竟.在理论上而言.曹操并没有错。

  罗灵风知道刘备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称王了,也露出了遗憾的神态。稍后,罗灵风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事情:“荀彧先生怎么样了,是否被曹操暗害了?”

  荀彧的一生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又极有智谋,且喜爱推荐贤能。训练武装部队,掌握机会。制定谋略,征战四方,连获胜利,辅佐曹操复兴汉室,转弱为强,化乱为治。曹操十分天下,其一人之功,就占有五分,作为曹操最有力的臂膀,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与此同时。又能为汉王朝尽节。他的仁德。尚在管仲之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