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_林千羽【完结】(3)

  又比如说,这是第一本完全颠覆了狄仁杰形象的小说,关于狄仁杰的小说,我大体上都看过,从最有名的高佩罗的《大唐狄公案》到一些现代作家写的作品,我基本上都有记忆,所以看到剧本,我心中答题有一个预判,但是这次的这个狄仁杰,很不一样。

  英俊飘逸,武功高强,学识渊博,多情而决绝。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发现这是一个“李寻欢”或者“陆小凤”似的狄仁杰。

  这一切加在一起就很有意思了。

  在这里,我很同意一个读者的说法:“武”看电影,“文”看小说

  南派三叔

  2010/7/26于巴黎

  序三 大唐大唐

  江南

  一直喜欢徐克。

  从《新龙门客栈》开始。

  我想对大多数买票去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人讲述自己为什么喜欢徐克,只是说废话。

  喜欢许可不需要什么理由,中国太多人喜欢徐克了,各有各的理由。

  所以朋友邀请我为这部电影小说作序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到小说,但毫不迟疑的就答应了,因为徐克,还因为另外一个作序的人是我的朋友南派三叔。

  动笔的时候我想南派三叔会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篇序,我得跟他的立意不同以免重复。

  但我又不想去问他,这样就显得很无趣。

  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作为《盗墓笔记》的作者,他最强调的一直都是故事,是情节的瑰丽多变,那么他大概会着力于故事吧?那么反其道而行之,我自认为我写的所有书,都是想写一种感觉,虚无飘渺但是对于我而言直击要害的某种“感觉”。

  譬如《新龙门客栈》的莽莽黄沙中阳光照在张曼玉肌肤上的辉光;

  又或者是《英雄本色》李,周润发风衣拉起的弧线;

  可能是《东方不败》里林青霞最后坠崖那身嫁衣的红色;

  也可能是《青蛇》李,最后划破张曼玉所有妖媚的泪痕;

  就写写那种感觉吧,永远都在变化,却又气脉绵延不断的、徐克的感觉。

  我对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喜爱,80%都在唐以前。

  那种瑰丽激扬的美到了宋代之后就被程朱理学剥去了神髓似的,每每读史独到汉唐,觉得可以击节高歌,读到宋以后,就觉得中国人的脊椎骨就软掉了,老是些佝偻着背的、消瘦的文人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不信的人可以去西安看一看汉雕唐雕,看一眼“昭陵六骏”,再看看简简单单趴在汉阳陵里的汉马雕塑,肥壮雄浑的身躯,强雄的力量感,虽然朴拙却动感,两千年了刀斧痕迹尤在,当得“浑然天成”四四个字。

  那才是扛得起名将的马。

  总是读完汉乐府和唐诗之后再读宋词元曲,就觉得气韵接续不下去了。

  非要用那么多瑰丽的修辞么?唐以后,再难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了。

  如果要我选择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穿越,我的首选就是唐朝,虽然我不太理解他们喜欢胖姑娘的审美······

  因为它是中国的极盛,烈火烹游、鲜花着锦的时代。

  我想生活在西安,那时那座城市有另外一个瑰丽的名字“长安城”,那时候没有什么闭关锁国。堂堂中华上邦,皇帝驻跸,万邦来朝。来自波斯萨珊的商人们穿行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骆驼背上驮着珍贵的大马士革花纹钢刀剑和产自西域的紫色葡萄酒,他们仰头看见街边酒楼上以长剑击筑高歌的读书人,高髻上簪着牡丹花的丰腴少女抚琴为他伴奏,披着甲胄的军人就在此刻趁着酒意于粉壁上挥毫书写······胡商们眺望,远方落日下是煌煌的帝王宫殿,一时的极盛,那里放射的权利的丝线笼罩到半个亚洲······

  那时候的长安是个神奇的地方,葡萄酒香里透着“一切皆有可能”的现代气息,理学尚未来得及束缚中国人的思想,北方草原人的快马利刀还没有杀寒君王的胆——因为那君王自己也是个健马长刀的好汉——各种宗教皆有立足之地,无论是后来影响整个中国的佛教,还是来自西域的基督教——那时候成为景教——拜火教、摩尼教皆在长安建寺弘法,世界是无比开阔的,精神也是。

  那时整个中国就如一个佩剑的书生,倜傥自信,雄姿英发。

  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浪漫的时代。

  徐克是最适合拍那个时代的导演吧。因为他是最浪漫的导演,也是最多变的导演。很难忘却《青蛇》中细雨蒙蒙的杭州,软腻湿润的调子里,妖娆蛇舞一转头他的镜头有锁定在大漠风沙中,梁家辉乘着骆驼吹着小笛而来,落日熔金。他像是嗅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味道那样,用镜头复原,坐在银幕前的时候,往往被他以“感觉”酿造的酒醉倒。

  所以《青蛇》在前,如饮珍珠米酒,《新龙门客栈》开场,一坛衡水老白干开封,妍丽或硬辣,却都入味。

  要以光影声色“写”出这各自不同,却又都带着自己烙印的感觉,需要极广大的想象力。

  徐克恰恰拥有这种想象的“力量”。

  他的镜头没有辜负大唐,这是我看完小说之后想说的话。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