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独舞的军阀_忧郁的野狼【完结】(237)

  看王旭地样子。所有人也都明白他算是铁了心了。身家性命捏在他地手里。而且又得到他可以离开南京地承诺。于是很快便一一答应将防务移交给卫国军了。

  不久之后。正在和卫国军进行对峙地南京卫戍部队各部均接到了上级命令。全部撤回军营并将防务移交给卫国军。虽然这个命令有点难以理解。但这是上级地亲口下达命令。而且防务是移交给卫国军而不是日军。大部分部队倒没有多大地抵触。少部分部队由于感觉事情可疑而拒绝移交防务。但是马上就被卫国军重重包围。无奈之下只得妥协。

  第二天早上。很多南京市民都惊奇地发现街面上多了一队队巡逻地卫国军部队。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还以为卫国军已经撤回去云南了呢。他们怎么今天出现在我们南京了?”

  “这你就孤陋寡闻了吧。先前卫国军是在吴县阻击日军。卫国军抗日可是非常坚决地。怎么可能就这么撤回云南去。”

  “那怎么进驻我们南京了,我可是听说中央军和卫国军不大对头啊。”

  “昨天晚上地枪声你没听到?昨晚发生的事情肯定不简单。”

  “那会是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抓捕日本间谍呢。”

  “等着吧,估计很快就知道了,这一夜之间,城头地大王旗就变了。”

  “咱们这种人哪管得了那些事情,卫国军进驻南京怎么看都是好事,起码守住南京更有希望了。”

  “这倒也是,有几十万南京卫戍部队和卫国军联手,南京可谓固若金汤了。”

  卫国军进驻南京的消息同时化成电波,传达到各方势力地情报机构。

  “娘希匹的,卫国军到底想干什么?他们难道想投降日本人吗,这是公开地叛国政变!”得到戴笠报告南京方面消息的蒋介石愤怒地拍桌子喊了起来,“立即通告全国,将卫国军列为叛国降日之势力,同时出兵云南。”

  一个地方势力从中央手里夺过首都南京的控制权,尽管这是即将失陷的首都,但是所有人第一想法就是政变,叛国投敌。而且,这是个从舆论上把卫国军钉死,彻底解决卫国军的好机会,所以蒋介石是愤怒中带着点窃喜的。

  这时戴笠说道:“校长,目前为止,没有情报表明卫国军要投降日军,按他们的一贯行事,应该是不会投降日军的。”

  “强行进驻南京,扣押政府官员,对抗中央,这还不是叛国吗?既然都叛国了,自然也是要投敌的。”蒋介石话里的逻辑倒是特别。他的意思其实也很明显,卫国军就算真的没打算叛国降日,那进驻南京之后也就成为真正的叛国降日了。

  “如果此时就出兵云南的话,恐怕卫国军会立即回援的。”戴笠说出了自己地担忧。

  蒋介石一想,也对。如果此时就出兵云南。卫国军大有可能回援,现在中央军实力大损,恐怕不一定是卫国军地对手。

  思索良久,权衡利弊,蒋介石说道:“不错,要出兵也要等卫国军在南京和日军交战之后。但是,卫国军做出这种蔑视中央的事情,是必须予以谴责教训的。”看来他是认为即便军事上暂时不能行动,但舆论上也要趁机钉死卫国军。

  “校长,有情报表明,最近卫国军在南京地区还有一个很大的动作。”戴笠又说道。

  蒋介石疑惑地问道:“大动作?他们还想干什么?”

  戴笠答道:“卫国军计划把南京市区和周边城镇的民众全部迁移走。似乎已经开始准备了。”

  “那可是数十万人,是说迁就能迁得了吗?卫国军这么做是什么目的?”蒋介石大感不可思议。

  “情报上说,卫国军计划实行焦土政策,把南京和周边地区变成抗日战场,和日军在这里决战。”戴笠心里都觉得卫国军简直是疯了。

  蒋介石轻蔑地笑了笑,说道:“幼稚。打完这仗之后他卫国军也剩不了几个人了。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还怎么对抗中央。”

  地确,在其他人的眼里。王旭这么做完全就是败家行为,根本就是把十余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投到一个大熔炉里。最后还能剩多少就难说了。不过,这正中蒋介石的下怀。只要卫国军实力大损,那云南省和海南岛随时都可以收归中央了。

  说来有些讽刺,这个时候,恐怕是不会有多少人相信王旭进驻南京,迁移民众是为了阻止可能发生的大屠杀。

  众人皆醉,惟我独醒并不能让人产生自我优越的感觉,反而大多会让人感到痛苦、烦恼与无奈。

  此时地王旭就差不多是这样的心情了。

  “什么!你是说根本就没几个人愿意离开南京?你难道没有让人和他们解释清楚吗?”王旭很是激动,他早早就安排人在南京的角角落落发布消息,说明南京将面临的危险,劝告市民离开南京以保周全,然而这样的消息却没有能引起南京市民的反响。

  叶世平答道:“因为担心说得不够清楚,我还派人上门仔细说明了情况,但是……但是他们基本都说不愿意离乡背井,而且相信卫国军和南京卫戍部队能守住南京城。”

  王旭很是烦恼,卫国军实力强反倒制约了自己计划地实施,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郁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