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彼得大帝传略_[俄]尼·伊·帕普连科【完结】(71)

  陈列品的数量与年俱增:从维堡送来一只左右各长两只眼睛和两个舌头的羊;从托博尔斯克送来几只绵羊羔,一只有八条腿,另一只有三只眼睛、两个躯干和六条腿。在下诺夫戈罗德生了一个三条腿的婴儿,在乌法有一个小孩长两个脑袋。这些都成了博物馆的展品。沙皇本人也向博物馆提供了展品:他下令从杰尔宾特送去盛有银钥匙的木盘,这银钥匙是该城被占领后,城市长官献给俄国军队的,还有从敌人要塞里射来的一颗铜弹丸也送到了博物馆。

  博物馆还收藏着铁铸的老式大炮。沙皇曾两次命令俄国驻荷兰大使鲍里斯·伊万诺维奇·库拉金,要他在欧洲各国收购以前历次战争中被瑞军缴获的老式俄国造大炮。现在瑞典决定出卖这些大炮以充实空虚了的国库。平时一毛不拔的彼得,这一次出手却大方得很,他要求为博物馆购买展品时要舍得花钱。他给库拉金写信说;“要千方百计买下这些大炮,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的,不要被别人捷足先得,不要怕花钱。”

  彼得还利用另外一个来源来充实博物馆。早在十七世纪,政府曾组织一些专业考察队去探矿,主要是探查贵重金属,同时也调查重新并入俄国版图的那些土地的情况。彼得给这些考察队增加了新任务。由梅塞施米特博士领导的最重要的一支考察队,1720年出发对西伯利亚进行为期七年的考察。梅塞施米特受命研究该地区的地理,调查居住在该地区的各个民族,研究土著居民的语言,收集古代文物。

  梅塞施米特给博物馆送来了大量的西伯利亚鸟兽标本以及当地各民族的古代文物和人种学展品等。结果,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收藏,到彼得逝世时,可说已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一所了。

  基京府邸的二楼,摆放着一些装满了图书的书柜。这座图书馆,收藏了彼得曾亲身参与其事的各种史料。它的主要馆藏是1712年由莫斯科迁来彼得堡的药物署的藏书,其中大都是医学书籍。后来,图书馆又收到霍斯丁公爵赠给彼得的藏书和霍托尔普地球仪。这个图书馆入藏的还有库尔兰公爵的私人藏书。图书馆还靠没收被贬谪的达官显宦的藏书,以及不择手段骗取来的图书充实馆藏。其中就有阿列克谢太子、莎菲罗夫男爵、已故御医阿列斯金等人的藏书。早在1716年奥地利公使韦贝尔,介绍博物馆的情况时写道:“说句公道话,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怎么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收集到如此众多的珍品”;关于图书馆他写道:“如果给这个已经十分珍贵的图书馆继续不断增加新书,不要几年,这座图书馆不论在藏书数量方面,还是在藏书的价值方面,都将与欧洲的一流图书馆相媲美。”该馆的藏书范围甚广,到1725年总数已达一万一千册左右。

  博物馆和图书馆于1719年正式开放,供人自由参观和使用。从这两个机构建立时起,彼得就规定它们要发挥启蒙作用。他说:“我希望人们能够在这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当时,帕维尔·伊万诺维奇·亚古任斯基曾向彼得建议,参观时应象西欧各国那样,酌情收费,但彼得对这一建议没有采纳。他说:“我还要下令不但允许一切人免费前来,而且如果有人带领同伴一起前来参观,我还要自己掏腰包就在这些陈列室里请他们喝咖啡,饮伏特加或者别的什么。”每年花去的招待费达四百卢布,这在当时数目不算小了。

  紧靠基京的府邸,在涅瓦河畔,在现今铸造桥的桥头,有首都第二大工业企业——铸造局。铸造局的规模比海军部小得多,但它和海军部一样,也是一个联合企业。在这个联合企业里,主要的是一个铸造铜炮炮身的车间。为它服务的各式各样的辅助车间:车工车间、木工车间、钳工车间和炮架车间等。铸造局能够制造大炮所需要的一切部件:炮身在这里钻孔,旁边不远就是制造车轮、炮架、导火索和炮车钩的地方。

  彼得有时也到铸造局来,但不是来参观,而是来干活。在沙皇的行动日志里,记载着他每次外出活动的内容。1715年 9月10日的记事为:“皇帝陛下沐浴完毕,于宫中进餐后前往铸造局,迄今已有六门臼炮,一门榴弹炮铸成。”

  在涅瓦河对岸,就是彼得保罗要塞。到沙皇去世时,它的墙壁和暗炮台已经造好,沉甸甸的彼得罗夫大门已装修完毕。引人注意的是要塞里面的一座建筑物——彼得保罗大教堂,从该城市任何一处都可以看到它。这是首都最主要的一座宏伟大厦,是首都的建筑中心。工程尚未竣工,但那装有大钟和由镀金铜板制成的大尖顶钟楼的一侧,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沙皇曾打算使塔尖高度超过莫斯科最高的建筑物——伊万大帝钟楼。塔尖是这座新城在国家中的地位的象征。

  瓦西里耶夫岛上涅瓦河沿岸一带刚刚动工兴建。岛上的狭长地带划定为首都的行政和商业中心。这里已动工兴建著名的“十二院大厦”。这座大楼供枢密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和各个院使用。

  博物馆是首都最大的建筑物之一。一座多层的塔楼在中间把它的两个侧楼连接起来,塔楼的最高一层安放着霍托尔普地球仪。

  彼得多次催促工人们加快工程进度,但博物馆的展品和图书馆的藏书只是在他死后才从基京府邸迁到新址。费了不少周折才把地球仪搬了上去。参加搬迁地球仪的达一百多人,其中有二十五名木工制作包装箱子。地球仪用一条专用驳船运到博物馆前,用滑车吊上三楼,安放在圆厅中央。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