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许世友外传_陈廷一【完结】(248)

  田普理解丈夫也更理解孩子。处在新旧交替时期的田普,她的思想也具有了两重性。这种两重性不光表现在她的身上,也投射到将军的心底。远的不说,社会的变革足令他们吃惊。

  1979年,正是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改革方案出台之际,退居二线、潜心田园的许世友没有更多的留恋外部世界。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围墙外部的世界突然展现出五彩缤纷、变化万千的图画。草坪上的迪斯科、太空舞、霹雳舞;公路上的皇冠、奔驰、仿古马车;茶摊上的矿泉水、粒粒橙汁、可口可乐、健力宝、果茶。五光十色的商品世界使人们体会着新的生活,新的时代,新的刺激,新的欲望。就连许世友”稻香村“的四周名园胜地--那镶嵌在翡翠山野中的梅花山明孝陵、半山亭、中山陵、藏经亭、灵谷寺、美龄宫等等,这些多年封闭的人文景点,而今已修饰一新,喜迎南来北往的游客。唯独这座小小的山坳在大墙的封闭之下,始终笼罩在一种令人望而止步的神秘气氛之中。坚固厚实的围墙,密密匝匝的铁丝网,大铁门后持枪哨兵的警惕眼神,凡是经过这儿的游客,只能匆匆路过大门,向神秘的院子里投去探奇的一瞥。稍有迟留,便会遭到哨兵们喝斥。

  院里面并没有什么新奇,它犹如世外桃源,仍是一个古老的原始”村落“。山坳的主人许世友是这”村落“的村长,每天戴着古拙的草帽,穿着红军时代的草鞋,在田野里播种、耕耘、收割;舞弄着古色古香的兵器一棍棒,习武健身;那担任警卫的士兵每天唱着古板的队列歌曲上岗下岗;进进出出的交通工具也是陈旧过时的北京吉普。虽然按照规定、规格,这个院子完全有资格配备当今中国最高级的进口汽车。戎马一生的将军,真正解甲归田,成为布衣将军了,包括他保存下来的那套军装仍是70年代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轰轰烈烈的一生平静了,不甘寂寞的人寂寞了,不甘孤独的人孤独了。在那最辉煌的时期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最平静的时期。”世间无求品行商,丰衣足食是小康“--这便是将军竭力追求的境界。

  一位将军身边的工作人员提供将军的晚年生活情况是这样的:早晨,打拳或锄草、种菜;上午,看文件、读书;下午,午休起床后,乘坐吉普车进山颠一圈。这是他独有的一种”散步“方式,不坐在车上颠一颠,浑身就不舒服。接着或打猎或钓鱼。晚上,看电视,主要是新闻联播,其它的电视节目基本不看。还介绍说:将军晚年嗜酒如命,一天一瓶茅台酒,就是病重时也不断喝酒。买酒用去了他大部分的薪水。他喝酒是公私分明的,因公宴请的酒,由管理员保管;平时自己喝的酒由他自己买,自己保管。幸亏将军逝于烟酒涨价之前,否则他的工资便不够用了。

  退居二线的许世友,给自己搞了个自画像,激励自己:

  宁静以致远,淡泊而清心。

  退休不发愁,田园晒日头。

  养鸡又种菜,打猎交朋友。

  偶间乡亲来,顿顿有美酒。

  肉食是猎物,菜是池中藕。

  丰衣足食乐,能活九十九。

  许世友常对来人说:我现在是老百姓,一般活动不参加,也不给组织找麻烦,过平常人的生活。退下来就要有个退下来的样子。有时间还要冷静总结一下,留下个东西,去启发后人。

  在这段时间里,将军的长子许光,现任河南省新县人大委员会主任,从老家来看父亲。他对父亲的晚年生活是这样叙述的:

  ”我真不理解爸爸过的那种生活。1981年,我和定春(许世友的侄子)来看他。当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卧室里用一个盛过油的罐子,自制成木炭炉火锅。里面煮的是萝卜羊肉,外加粉条。我真是大吃一惊。我在部队工作30年,还没有见过哪个首长用这种东西烧饭吃。我说:’爸爸,你不是有炊事员吗?‘他说:’他们不会弄,这样炖起来好吃,有滋有味。在老家,过年、祝寿才吃得上这样的菜呢!‘接着,我们又发现了一件怪事。父亲的腿在长征过雪山时受过潮湿,落下病根,每逢天阴下雨时就浮肿酸疼。他自己用一个装满热水的塑料袋裹住膝关节,然后用麻绳绑扎起来。我问他为啥不上医院治治,做做理疗。他说:’我的法子灵,我们家的人一生不打针不吃药不进医院。中央领导中,凡是进医院的都会死,凡是不进医院的都死不了!‘那天,我们离开这里准备回家时,想不到爸爸竟叫警卫员扛来一麻袋山薯说:’你背回去吧,这是我自己种的比肉好吃。‘我既为难又好笑,我说:’咱家乡哪缺这个?‘他说:’这里便宜,只要七分钱一斤。‘我笑了:’家里只要三分五一斤呢。‘爸爸沉默了,他摆摆手说:’那就算了!‘后来,他还硬是让我们带上他自己腌的一罐酸菜。“

  月是故乡圆,情是故乡真。在这段隐退的时间里,将军还接待了不少故乡来探望他的客人。凡是来者必须事先通报姓名。他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很想家乡,是故乡的母亲生育了我,又是故乡的人民用生命掩护了我。解放后,官当大了,进了城,老乡来看我,再忙我也没有理由不接见他们。每逢过年过节,县里的县长、乡里的乡长、许家洼的村支部书记和乡亲们断不了来看他。每到这个当儿,许世友也最兴奋。乡情燃心,乡音萦耳,故乡的新闻和故事也最令他高兴。他操起浓重的故乡口音,问得很细,打听得很清。每逢到这时,他伊然像一位生产队的”红管家“。当谈到老区的困难时,许世友十分关注,他的脸色也严肃起来。有的说,深山区农民还没有脱贫,还有一家人穿一条裤子的现象,还有一家人吃饭没有碗筷的事,还有光棍村,还有得了重病等死。这并非天方夜谭,许世友也对此深信不疑。许世友说:”没想到,建国已经30多年了,老区人民还这么苦,我们官没当好啊!“他连连自责,然后又说:”我要向中央反映,对老区的政策要倾斜。有些人一讲全国形势大好,就什么也不顾及了。“联想自己退了下来,说话能不能管用,他又叹口气说:”人老了,不在台上,人家也不一定听咱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