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煮酒话太宗_黄如一【完结】(84)

  但时至宋代,情况就不同了。吕端并未顾忌李后的意见,率群臣拥立了赵恒。而且按照登基仪式,新皇帝要先坐在帘子后接受群臣参拜,但吕端叫大家先不要慌着拜,请升起帘子让大家看清楚真容。老糊涂还有点老眼昏花,又亲自跑上殿,确认坐的确是赵恒而非赵元佐,这才跑下来率群臣参拜,正式承认新皇帝登基。

  回想一下,宋太宗是怎么登上帝位的?人家明明是叫另一个人来登基,他自己跑过去把登基仪式举行了,皇帝就当上了。王继恩似乎又想来这一手,试想,如果群臣参拜后再升起帘子来,后面坐的不是最初议定的赵恒而是另一个人(赵元佐),但仪式已成,也就只好被动承认既成事实,太后再站出来确认一下,皇位不就坐下来了么?这个皇位,还不就是皇室的家事?

  然而,吕端这位外臣非常尽职地维护了朝廷既定决议,坚决抵制了皇后和宦官的私议。最重要的是诸臣也没有理会皇室内部的意见,而是跟随宰相依法办理。

  当中华帝国的公共管理体系发展至宋,皇位更迭早已不是皇室家事,丈夫死了,未亡的妻子也不能决定哪个儿子继承家产,必须要由朝廷来议定。

  事实上,别说皇帝死后继承人的问题,就是在任的皇帝也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宋朝第十二任皇帝宋光宗(赵惇)于绍熙元年至五年(1190—1194)在位,他受禅后与其父宋孝宗(赵昚)关系恶劣,以至宋孝宗在弥留之际洒泪恳请宰相,去求不孝子来探望一下自己,但就这也得不到满足。甚至宋孝宗驾崩后,宋光宗拒绝为父出丧!他这种不孝行为引起朝野上下“人情汹涌”,甚至有边军宣称要去投奔敌国。中华帝国历代以孝治天下,皇帝是天下的表率,这种不孝子显然就没有资格再做表率,于是宋廷经议定,废黜宋光宗帝位,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后人却鲜为人知的“绍熙内禅”。

  这正呼应了三千年前伊尹废黜帝太甲之举。而且这一次并非某位权相的个人行为,而是整个朝廷顺应呼声,通过正规程序作出的朝廷正式决议。可以说,至宋代,中华帝国的公共管理体系已经脱离了独立出现的随机圣人模式,进入到规范的超大规模线性回归体系模式。

  那么宋太宗是否合法继位?可以说,即便宋太祖明确指定了别人继位,或者宋皇后成功召来赵德芳登基,也只能使宋太宗更加麻烦或者脸上更挂不住,并不能真正有效阻止众望所归的晋王水到渠成坐上皇位。宋太宗即位,靠的是整个朝廷的总体支持,而非某一个人(即便是前任皇帝、皇后)的指定。

  宋朝这个朝代,没有女祸,没有外戚之祸,也没有宦官专权。尽管有不少太后垂帘听政,但皇帝成年便自觉交出政权,安心终老于后宫。很多人在盛赞之余却不知个中缘由,竟然以一句宋朝的女性心态好来总结,那死太监呢?也是心态好?

  很显然,宋朝没有女祸、阉祸,绝非因为谁个人心态好,就算有一两个贤良淑德的,哪有连续好三百多年的道理,再加上后面的明朝要连续好六百年,这个问题只能从政权架构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来求解。

  第一,中华帝国已经进入公权力时代。皇帝的私权力已经被压制,他的老婆、姨太、家庭服务员这些人尽管可以得到国家供养,但休想和公权力挂上钩。李后和王继恩还想像前代那样操控废立,和宰相掰手腕,殊不知人家吕端、寇准何曾把你们这些非男性放在眼里。

  第二,社会更加公民平行化。这样的社会更难建立起类似于门阀贵族的次级非正式权力组织,像王继恩这种人,宋太宗在时享尽尊崇,但满朝都是国家公务员,二十余年也未建立起自己的一股势力,到头来所有人都是公事公办,没有任何人会为他谋私。

  到这时我们应该了解光义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历史节点,那他又是如何率领这个超级大国走出五代乱世,走进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呢?

  结束五代乱世的真正英雄

  五代十国是一段最不堪回首的乱世,那么谁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乱世的英雄呢?大多数人认为是宋太祖。按道理说也不错,五代结束是宋朝,那么宋朝的太祖自然就是结束乱世第一人,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却未必。

  宋太祖虽建立宋朝,但这个朝代完全可以成为第六代,事实上太祖朝的大宋和前面五代真的也没多大区别:首先,宋朝仍是武将篡位建立的朝代;其次,宋朝实际控制区域也就中原那一小块;再次,武将们都还在等着重复五代的浪漫故事;最后,不得不说,宋太祖自己还是被篡位了——至少是他儿子被抢夺了继承权,说明他仍未走出五代桎梏,这个难题还是他老弟穷二十年之功方才完成。

  后人常见的一个重大误会就来自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模糊的史料显示,宋朝建立不久,宋太祖便召石守信、慕容延钊等实权派武将恳谈,指出五代乱世中很多叛乱并非叛将主观意愿,而是被部下逼反,各位也有这个危险。由于宋太祖人格魅力超常,于是诸位开国元勋主动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从此,五代武人叛乱之患绝迹于江湖,大宋走上国泰民安的文治道路。

  真有这么容易?

  如若人类历史上一个节点级的难题真能这样解决,秦隋这样伟大的王朝还用得着二世而亡吗?这些老将本人确实可以回家养老,甚至去死都可以,但军队又没消失,难道就不需要新的将领来率领了吗?有人说新来的将领资历较浅,所以无力行篡逆之事。哪能有几个人比赵匡胤自己资历更浅?五代中哪一代不尽力削夺武将军权,但这种对人不对事的人事安排都只是权宜之计,何曾触及本质?杯酒释兵权固然重要,但并未从体系上进行本质变革,乐观估计也就只能维系十来年的表面和平,真正的意义仅在于为宋太宗的大规模变革留出时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