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东北军_飞星骑士【完结】(537)

  当法国的沦丧已经是不可避免之时,英法联军余部四十多万的军队仓惶间从法国敦刻尔克港口试图全力逃往英伦三岛。而以龙德施泰特上将、曼施坦因中将、古德里安中将、隆美尔中将为首的德军参加西线战役的主要高层指挥官在权衡利弊紧急磋商后,统一决定采取参谋部以中国东北籍参谋官熊虎中校(战后由于其杰出表现和优异贡献而被德国国防部擢升为陆军上校)等激进派军官提出的“穷追不舍、赶尽杀绝”的战术。英法联军被困滩头后,德军以五个装甲师为进攻主力,且在一千我架空军战机的排斥温哥华对敦刻尔克港发动全力猛攻,激战六天六夜后,德军彻底粉碎了英国制定的“发电机”撤退计划,一举俘虏了33万多英法盟军士兵,使得英国皇家陆军主力精锐尽皆折损殆尽,大英帝国一下子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不但如此,在希特勒私人高级顾问林森等东北特工的帮助下,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将英国潜藏的德国国内的“黑色乐队”和“超级机密”这两个最主要的间谍机构给连根拔起并一网打尽。紧接着,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奉希特勒命令开始启动了对英国本土大规模析战略轰炸计划,数以千计的德国空军战斗机、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战略轰炸机不分昼夜地将英国本王炸成一片又一片的瓦砾焦土,在轰炸的过程中,德国空军采用了由东北军发明并提供的“锡箔”战术(大致做法就是在轰炸机主力机群正式突袭前先派出少部分的轰炸机在英国雷达站的附近空域投下大量的锡箔碎片,用极度反射雷达电波的锡箔干扰英军雷达的工作,使其无法侦测出德国空军机群的真正位置),取得了巨大战果并极大地减少了自身飞机的损失;与此同时,已经拥有4000我艘U型潜艇的德国海底狼群也活跃着全力封锁包围住了英国本土并大肆撕咬破坏英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使得英国国内军用民用物资日益窘迫,各种生活用品也极度匮乏短缺起来。短短一两个月后,早已经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国”便更加是奄奄一息,国内反战求和声沸起,主战的丘吉尔内阁也由于大量丧失民众的支持而朝不保夕起来。英国的投降也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

  国内方面,国民党政府和晋系、桂系等派共同组成‘南盟’与中共和西北军、东北军级成的‘北盟’之间的和平谈判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而暂且达不成全面的共识,两边在精诚合作继续抗击日寇的同时也继续着艰苦卓绝的活动。而东北目前下辖的十省二市被国民政府批准统划为“中国东北特别行政自治区”,张学良经过国民代表大会选举而被临时国民政府任命为国防部部长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东北特别行政自治区叫行政长官以及东北边防军(又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另外,东北军经国防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批准下在目前已有的25个师、50个旅的编制上而再次增加第250师至第350师共100个整编师的番号。当德国在空中和海上用双重手段铁笼般地扼杀着英国并同时联合意大利进攻南欧巴尔干半岛之时,处在远东东北的“轴心国3号人物”张学良则开始着手了东北易帜后的对东北军的第二次大规模整编行动并积极开始准备了对苏联和美国的全面战争。

  第一百二十三节 南亚风暴(1)

  十月十五日,正式启程从重庆返回沈阳后的张学良这一路上心头有点沉甸甸的。当初出发的时候,东北还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雪原风光,而此时回来之际,东北的黑土地都早已经冰释雪融并进入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夏末秋初时节了。截然变化的风光对比真让张学良有种恍然隔世、百感交集的感觉。回忆过去,长达六个月的重庆和谈由于以国民党为首的国民政府(“南盟”)和以中共为代表的“北盟”在政治观点、意识形态上仍然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分歧而导致谈判前景扑朔迷离,这让张学良第一次有了种无力回天的感觉。不过这次的重庆之行对于张学良和整个东北来说,倒却是捞到了很大的“实惠”。首先,张学良本人由于在全国各界的崇高威望和赫赫功绩而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一任部长兼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其次,东北的十省二市辖区经蒋介石的批准后被国民政府统划“中国东北特别行政自治区”。这两份意外的收获无疑使得张学良和整个东北在行政以及军事上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性和独立性,而且东北军还从中央军委会那里再次获得了第250师至第350师共101个整编师的部队番号(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他对张学良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准备进攻苏联的战争意图早已心知肚明,对此蒋介石也想开了,与其用对张学良根本不管用的“国法党纪”去限制他,倒不如直接让他放手去干),这个措施让张学良接下来筹备对苏联和对美国全面开战之前的扩军备战计划也更加地有理可依。退一点说,反正现在全国也已经没有人能限制得了张学良的权力了,所以后来仍然感觉对苏联作战兵力不够(毕竟苏联实在太大了,全国面积达到2240多万平方公里,足足是东北的近十倍)的张学良索性又在东北军第四次扩军计划中陆续私自组建了东北军新编第1旅至新编第200旅共两百个乙等作战旅部队。至于这一项项近乎出格的大胆举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的各界各方声讨声和反对浪潮,张学良直接是充耳不闻。他想的很开,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暂时被扣上几个“穷兵黩武”、“战争狂人”、“野心家”、“ 大军阀”的恶名和大帽子也不是什么痛苦难当的事情。再说了,这种事张学良以前也不是没有干过,此时早已经是轻车熟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