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东北军_飞星骑士【完结】(844)

  “在哪里?”张剑洋盯着他。

  “就在这里以东鄂毕河上的熊岛上,红军的首长当官的都聚集在那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

  “红军把我们的粮食都征集去了。迫于生计,我不得不在河边捕鱼养家糊口,几乎天天晚上或早上都会看见很多红军的高级军官乘着汽艇往来于城市和熊岛之间。”

  “熊岛很大,你知道详细地点吗?”

  “具体在什么地方裁不知道,因为河面上和岛上有很多红军,普通人没有办法过去的。”

  张剑洋看着这个苏联平民,从他的眼里只看到胆怯、害怕、紧张、恐惧,一个小市民的猥琐。“谢谢,”张剑洋拍拍他的肩膀,“如果你提供的情报属实,事后我们会再给你十倍的面包和腊肉。你可以回去了。”

  “谢谢…谢谢。”苏联人拼命感激地鞠躬致谢,然后跌跌撞撞地重新消失在树丛中。

  “走吧,弟兄们。”张剑洋看了一下周围正在准备潜水器具的幽灵们,“让我们找到乌博列维奇的具体位置,然后请空军轰炸机用巨锤炸弹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第一百九十七节 斩首行动

  东北军优势兵力的增援和新式武器的参战,使得苏军对包围圈内东北军展开的攻势以及在整场会战中的处境愈发举步维艰。荒芜的原野上,一群群迷彩斑斓的雪地猛虎开始驰骋冲击着苏军的阵地,第一次见到“东北虎-2”主战坦克(又名“雪虎”主战坦克)的苏军无不被其优良的越野性能和强大的火力惊得瞠目结舌。即使在遍布沼泽和泥泞的恶劣道路上,“东北虎-2”都能来去如风,杰出的潜渡能力更加使得“东北虎-2”在横渡溪流时如履平地,其强大的120毫米滑膛炮所轰射出的特制穿甲弹使得“东北虎-2”在与苏军各种坦克的交手中都稳占上风、屡战屡胜。实战中,“东北虎-2”主战坦克所配置的以超硬合金箭型芯竿为核心的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能够在1000米的范围内轻而易举地撕裂苏军“斯大林”重型坦克的120毫米装甲,继而爆溅出的炙热金属流瞬间便让“斯大林”的内部设施统统炸成铁水。“坦克之王”的出现使得苏军坦克兵闻风丧胆。

  “不管是‘斯大林’、T-34,还是美国佬的‘谢尔曼’、‘M-26潘兴’,它们见到‘东北虎-2’时无一例外地都会脱帽致敬。”——东北军的装甲兵们这样形容“东北虎-2”的120毫米穿甲弹将苏军坦克的炮塔炸飞到几十米外的场景,

  在东欧的西线战场上,德军也很快地大量装备了“东北虎-2”主战坦克,对其也大加赞赏的德军装甲部队将其命名为“虎王”坦克。在此之前,东北军则以“东北虎-2”坦克和新式穿甲弹的技术和德军换取了“多拉”超级巨炮以及“卡尔”超级臼炮的全面设计图纸。装备了新式坦克和新式坦克歼击车的东北军装甲部队战斗力大增,愈发凌厉地冲击着对苏军全面大包围圈的最后逃生路线,一步一步地束紧了套在苏军脖子上的绞索。压力空前沉重的苏军开始频频使用起疯狂的决死战术。8月8日上午,东北军第5装甲军以第120重装甲师(师长鲁兴生上校)和第109重装甲师(师长彭道强上校)为突击力量,在空军轰炸机群和陆航部队的配合下猛烈打击伊利亚沃斯地区的苏军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第23坦克军,苏军近卫第35坦克师等部旋即与东北军的重装甲师再次爆发坦克大战,由大批“雪虎”主战坦克、“东北虎”主战坦克、“雪豹”坦克歼击车和“黑鹰”武装直升机构成的东北军立体装甲突击力量犹如一柄柄铁锤,势如破竹地将苏军坦克部队冲击得七零八落。傍晚5点,近卫第35坦克师师长戈拉兹科夫少将和朱可夫上将进行了最后的通话

  “朱可夫同志,敌人的两个整编重装甲师正在猛烈冲击我的阵地并试图包围我们。第34坦克师在增援我们的途中遭到敌军第101重装甲师的伏击和阻截,已经无法前来。我部大部分的坦克都已经被击毁,战士们伤亡人数超过三分之二,副师长尼基谢夫同志也已经英勇牺牲。但我们仍然会坚定遵守斯大林同志的命令,绝不会后退一步,请您放心。”

  电话那头的朱可夫沉默了一下,“戈拉兹科夫同志,斯大林同志和苏联人民会记住你的名字和整个近卫第35坦克师的。”朱可夫又停顿了一小会,“戈拉兹科夫同志,你和同志们都做好牺牲的准备了吗?”

  “是的,朱可夫同志。”戈拉兹科夫的声音很坚定。

  “我们还有一个重创敌人的机会,请再坚持两个小时并按照我说的做。”朱可夫的声音显得很沉重,“顺便请您原谅我,戈拉兹科夫同志。”

  夜幕降临后,苏军空军冒着东北军的防空炮火和战斗机的绞杀出动了十多架运输机往第35坦克师最后的阻击阵地上空投了大量的充气坦克和油漆,同时第35坦克师的苏军士兵遵从朱可夫的命令,砍伐了大量的木头做成了上百辆木头坦克。在信号弹和照明弹交错闪耀的光线下,苏军第35坦克师和几百辆在夜间足矣以假乱真的“坦克”朝着东北军发动了最后的决死自杀性进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