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东北军_飞星骑士【完结】(86)

  自1930年起,从德国威廉港——中国东北秦皇岛这条海上航线一下子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海上路线。一艘艘德国和东北货轮来回往返,数以千名的德国科研专家、工程师、机械专家、舰艇专家、航空专家以及军队高级军官、军事人才和大批的机械设备来到东北,而大量的石油化工产品、稀有金属、矿藏工业原料则搭载着返航的轮船去往德国。

  1936年6月,是张学良正式接手东北的第八年,虽说经历了东北会战,但是此时的东北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可以说是百业俱兴。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超额完成,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首先东北一系所控制的领域就由当时的东三省扩大到了北方六省二市,共188万余平方公里,人口4200余万。经济势力更加雄厚,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腾飞。在一系列有效的宏观政策控制和广大东北百姓的艰苦奋斗,其中仅仅1935年,东北粮食产量就达到8400万吨,占全国38.3%;棉产量84.6万吨,占全国32.1%;生铁产量417.4万吨,占全国81.8%,钢铁产量358.9万吨,占全国87.5%;煤炭产量5900万吨,占全国62.7%;电力100.5亿千瓦时,占全国48.5%;原油产量877.8万吨,占全国99.9%。政府1935年财政收入达到47000余万元(法币),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7.7%。工业总产值达到18.5亿美元,现代工业在东北国民经济中占33.5%。这是因为东北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整个计划由近500个大中型项目和3700多个小型建设项目组成,在这五年内,全东北共投资施工建设的工程达到6800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439个,大大超过原计划的188个,许多项目提前完成了任务。

  东北的交通运输事业成就也很大,全东北至于1935年底,新建了24条铁路,使的张学良“让东北大中型城市之间都有铁路直通”的目标胜利完成;而公路的建设也是突飞猛进,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东北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路网,至1935年东北铁路干线全长2.2万公里,公路9.8万多公里,东北交通之发达冠于全国。至于为什么东北的交通建设事业这么飞速,这要感谢日本人在东北留有大批的“开拓团”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开拓团主要是日本的平民和流浪武士还有退役军人等等组成。东北会战日军战败后,这些日本人全部被张学良下令羁押逮捕,总数大约有40余万人。按照张学良的话“咱们也不能养着他们白吃饭不干活呀”,在张学良的默许下这些日本开拓团被东北的民兵看押下被迫充当劳工修筑东北的铁路公路,东北民兵们对这些不请自来跑到自己国土上“开拓”的日本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在修筑公路铁路的途中,只要发现消极怠工的日本人一律皮鞭棍棒伺候,所以在东北交通事日益兴盛的背后则是大批大批日本劳工累死饿死冻死病死的黑幕。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非正常死亡的日本劳工超过10万人,基本上每修筑一公里的铁路或者公路就倒毙一个日本劳工,所以后期有关历史研究学者所说的“东北的铁路和公路是由日本人尸骨铺设的”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此时的东北也是人才济济。刚刚建设东北的时候,张学良就深知一点: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授意下,东北安全部成立相关工作部门用各种方法将国内的著名学者、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和文艺两方面的人才源源不断弄到了东北。张学良指示他们——“对于这些国宝级的人才,无论如何都要弄到东北来,哪怕用绑也要绑来。”而且张学良还下令“请到的人才将按照人数对执行任务的人员进行嘉奖”,所以东北的特工人员们干起来极为卖力,几乎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不懈努力下,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被东北安全部用高薪从浙江大学“聘请”到了东北理工大学任教;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成了东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学教授;桥梁专家茅以升、气象学家竺可桢、制碱专家侯德榜、X射线学家吴有训、已经作古的国学大师梁启超的三个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等等此时中国国内著名科学家几乎一个不剩全被张学良“弄”到了东北。除了科研专家,国内的文艺学者也是张学良下手的目标。民国时期中国著名的六大文豪“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六人也被东北安全部的特工们或邀或请或绑或骗一个不落全部成为了东北联合大学的首席文学教授,除此还有著名文学家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赵树理、谢婉莹(即冰心)、周作人(鲁迅先生的弟弟,著名科普作家,但是后期做了汉奸)、聂绀弩、戴望舒(著名诗人)、林语堂(国宝级文豪)、章太炎(国宝级朴学大师、思想家、民主革命家)、章士钊(国宝级大师、民主人士)、徐懋庸、王力(古文学家)、吕叔湘(语言学家)、叶蜚声、徐通锵、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胡适、季羡林(国宝级文学大师)、傅抱石、蒋梦麟(著名学者)、于右任(国宝级学着)等等等等全都被张学良弄到了东北,其中钱钟书连他的夫人杨降(也是著名文学家)夫妻两个本来分隔两地却一起被请到了东北在东北得以团圆。还有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傅雷,历史学家陶菊隐、何兆武、王世襄及其夫人袁荃遒(美术学家),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哲学家冯友兰、陈望道,经济学家薛暮桥,著名诗人徐志摩、穆旦,文学家皆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朴、臧克家,作曲家田汉、聂耳,戏剧家梅兰芳、程砚秋,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林风眠,漫画家丰子恺,刘海粟(艺术大师,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奠基人),教育学家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思想家熊十力、徐复观、历史学家吴晗等等等等全部被弄到了东北,可以说中国国内的科研文艺大师人才十有八九此时全被张学良搞到了东北,甚至连阿炳(华彦钧)都被东北的工作人员从道观内请到了东北。大约有5000多名国内各方面科研专家、学者、工程师、文学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成为了东北各大学的教授讲师或者东北科学院的院士。刚开始其中半数以上的科研文艺工作者们对张学良这种所谓“求贤若渴、招聘人才”的粗暴方式很是不满,有人讽刺张学良简直就是梁山水泊的草寇作风,把人逼上梁山。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被东北安全部的特工架上就走,连同亲属家眷一骨碌莫名其妙就到了东北。但是此时的东北确实不是混乱不堪的国统区可以比的,东北社会环境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民主,一些遭到国民党当局通缉迫害的人士在这里还得到了安全保护(比方鲁迅先生,他可一直在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上),他们的科研文艺事业在这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鼓励。张学良也给他们提供了安定的学习研究环境和先进的科研设备以及充足的研究资金,加上张学良本人不止一次亲自前往看望和道歉,才慢慢地平息了这些科研文艺大家们的怒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