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_袁诺【完结】(468)

  短短的十八个字,送进耳朵里,却让镇定如袁阳都全身轻轻一颤。这些字说出来简单但是想要把它们贯彻下去,那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意志,又需要付出多少鲜血与生命的代价,能终把它变成一条贯穿整支部队历史的……传说?!

  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的为主君毫无保留的献身取义、舍己成仁的武士精神。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质朴、胆识、礼节、大义、廉耻、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体表现。关于这一点,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是自杀的行为。事实上并非如此且类似于欧洲的骑士精神。

  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来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往直前。不过这种精神仍然无法阻止部分武士自阵中逃走,毕竟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武士道并非要人不管胜算多寡、将自己陷入困境的一味死战,武士必须智勇双全,无谓的牺牲性命是错误而愚不可及的行为。像是经常出现的城内守军开城迎击敌人的自杀行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审视一番。出城迎击围攻城堡的敌军,不啻是自杀行为,但要是能牵制敌军,让领主有时间击退敌军,就是忠义和英勇的表现,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冲动。

  第277章 :武士之魂

  “其实我和我亲人都挺讨厌日本人的,明明是一个猥琐的人,偏偏要做成一个好像很文明的人,那个什么鸟武士道的精神根本不能与欧洲的骑士信条相比,或者说和比起条顿,圆桌骑士信条来说,差得老远了。”乔治说道:“真不知道剖腹有什么好玩的。”

  要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德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在武士道的著作中有一部为《叶隐》的名作,而《叶隐》所表现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一般人对生命执著,武士道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梦幻。

  《叶隐》著述者山本常朝一家的典故,也是令人发指。

  书中山本常朝的异母兄山本吉左卫门,依父亲山本神右卫门的指示,5岁时就得斩杀狗,15岁时斩杀死罪者与武士大众,14、15岁开始实习斩首。如此武士从小带刀成长,养成斩杀人不在乎的精神。

  了解日本军队就要了解武士道,要了解武士道就先要看看武士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或者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很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更加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治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武士群体,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所以,日本首相小泉执意参拜靖国,日本人不论是反对参拜的还是赞成参拜的,对小泉只有政见上的敌意,对其人格却都有些敬意,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宁愿冒天下之不韪,宁可在实现自己所在政治集团的理想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日本历史上的岸信介等几位首相为了冲破和平宪法对日本不可有军队的限制的时候,也是一样,宁可解散议会也要通过自己的主张,通过之后自己也因触犯众怒而倒台,但倒台之后日本人对其人格倒反而更加尊重,其本人倒台了,但岸信介派,桥本派却更加壮大,这也使得日本的政治家更加敢于突破种种限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