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攻击高度4000米_[德]卡尤思·贝克尔【完结】(171)

  但是,发动机专家那时担心的却是另外一些事。当时空军正以可怕的速度膨胀着。在活塞式发动机方面,国外正在大力发展,德国必须努力消灭这方面的差距,这样就根本没有时间去验证那些尚未确立的理论。直到一九三八年末,德绍的容克公司才得到航空部的指示,开始着手研制喷气式发动机。巴伐利亚公司也得到相同的指示,并决定由梅塞施米特公司制造与发动机配套的机体。

  这些公司当时对这项任务尚不入门,而在这方面已经获得相当进展的海因克尔公司却被撇在一边。海因克尔对此并不介意,他仍旧孜孜不倦地继续他的研制工作。他一心要搞出个名堂,让柏林的大人物目瞪口呆。奥海因试制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样机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完成。过了一年,他又制成一台功率更大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一九三九年夏,他把这台发动机装在He 178式飞机上,就在埃里希·瓦西茨驾驶第一架火箭式飞机试飞几星期之后,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也飞上了天。

  这一天是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开战前五天。那时,柏林的权贵们正忙于备战,根本无暇去欣赏He 178式飞机的表演。在波兰战争宣告结束的一星期之后,海因克尔才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邀请米尔希和乌德特观看飞行表演的机会。戈林却一直没有露面。在一次起飞失败之后,He 178式飞机发出轰鸣在观众头上掠过,人们不由自主地缩了一下脖子。飞行获得成功,喷气式飞机在航空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非常遗憾,当时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德国空军被波兰闪击战的“闪光”照花了眼,既鼠目寸光又狂妄自大。当时有人竟断言:“不等这种飞机装备部队,战争就会结束……”

  航空部不仅连一架He 178式飞机也没有定购,反而停止了它的研制。希特勒出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在一九四零年二月下达了“凡在年内不能向前线提供产品的研制计划,一律不予批准”的命令,这就等于给He 178判处了死刑。

  在开战时,德国在火箭和喷气式发动机方面比它的敌人要领先一步。如能保持住领先地位,也许还有可能以质量的优势与盟军的数量相抗衡。然而这一切都破灭了,在它还没有出世之前就被窒息了。

  人的思想是禁锢不住的。尽管下令停止研制,但研究工作仍在暗暗进行。梅塞施米特制成了没有发动机的Me 262式飞机的机体,由德国滑翔研究所转到梅塞施米特公司,担任设计师的亚历山大·利皮施正在奥格斯堡仔细推敲着他的设计图。

  利皮施在几年前曾从事无尾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的设计工作,后来又担任DFS194的设计工作。根据设计这些飞机的经验,他设计出了Me 163式飞机并由试飞员海尼·迪特马尔进行了试飞。这种飞机的动力是一枚瓦尔特式火箭。这架“短粗”飞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突破时速一千公里大关,这是航空界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

  一九四一年春,迪特马尔在佩内明德开始实验。每飞一次就往油箱里增加一些燃料,速度也就快一些。飞机时速毫不费力地达到八百公里,接着增加到八百八十公里,九百二十公器。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日,迪特马尔决心进行一次大胆的试验。梅塞施米特式飞机起飞后急速跃升,一分钟后爬到四千米高空。然后,迪特马尔把这架被称为“大力士”的飞机改成平飞,把推力加到最大。速度表由九百五十很快上升到九百八十,最后终于达到一千公里。这时,飞机突然抖动起来,尾翼开始发飘,机头一个劲儿地往下沉。迪特马尔动了动油门杆,发现火箭已经熄灭。于是他马上使飞机恢复稳定,安全地滑翔降落。

  经过计量工程师鉴定,时速达到一千零四公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近音速的飞行。

  “大力士”后来成了截击战斗机。由沃尔夫冈·施特佩上尉率领的第十六实验分队的志愿人员驾驶,在奥耳登堡附近的次维舍南海滨浴场进行飞行训练。在战争结束前两三个月里,这种载人火箭飞机曾出动截击过敌轰炸机。

  但是更有希望的却是航空部迄今漠不关心的Me 262喷气式飞机。当三十一岁的战斗机部队总监阿道夫·加兰德在雷赫林试飞场亲自试飞了一次之后,事情便起了变化。

  。时间已是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从文德尔第一次试飞至今不知不觉已近一年,从他要求改装前轮算起刚好一年。虽然一年的时光过去了,但加兰德飞的仍是那种带着讨厌的尾轮的飞机。因为航空部认为前轮是“美国的发明”而不予接受。所以,飞机的起飞依然如故,还是象演杂技一样。但是,当加兰德离开地面以后,他也和以前飞过Me 262的人们一样尝到了激动的滋味。他亲自体会到了那不可言状的力量,那毫不震动象箭一般的飞行,以及那惊人的爬升能力。他还顺便和一架偶尔在旁边通过的试飞机进行了模拟空战。

  加兰德非常兴奋,在这一瞬间,他认识到如果能用这种非凡的飞机装备自己的航空团,如果能立即得到很多这种飞机的话,那么德国本土空战还是大有希望的。着陆后,他在回答象连珠炮般的提问时说:

  “很好,很好!就象天使在空中飞翔一样。”

  加兰德向柏林报告说,这种Me 262式飞机真是个杰作,它也许会决定今后的战局。米尔希接到报告后转给戈林。米尔希同意加兰德的意见,戈林也表示同意。但是成批生产还有问题,因为有一个人反对,这就是希特勒。希特勒不喜欢新式战斗机,他不要防御,只要进攻,他只喜欢轰炸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