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崛起_断刃天涯【完结】(1360)

  人对于绝对强大者未必有反抗之心,但是对于同类之间的互相倾轧,往往毫不畏惧。生在苏伊士的情况大抵如此,大约三万本地人,因为不同的教派问题,自觉的进行了分割,因为无节操的投机者的出现,狐假虎威的欺压自己人,为本派人牟利,导致已经自动分割的族群之间的矛盾滋生,不断的加重。

  最主要的还是侵略者之中有一帮专业人员,他们对本地的族群和教派有相当的了解,针对本地百姓的政策,就是由这些人制定的。良民证和口粮的领取,把本地人牢牢的绑在了土地上,至少短期内是这样。当顺民,就能有一口吃的,不会饿死。不当顺民的话,最好不要被现,否则不但自己要死,连累整个族群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因为侵略者的政策,本地百姓中各种情绪汇集,有感激,有仇恨,有麻木,有野心,各种情绪在侵略者的刺刀威逼下沉默,在沉默之中酝酿。就差一个契机,就能引这些情绪的爆,一旦爆,这个地区因为教派和族群的问题,将酿成深仇大神,彻底分化。

  用苏伊士特务头子魏文成的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地区的殖民政策,“利用本地区宗教、族群之间的传统矛盾,挑拨分化,制造仇恨,又拉又打,最终使之处在一个诸多零散势力存在同一地区的局面,无法对我之统治造成重大威胁。

  第八百四十章 行动迟缓

  实际上这一套在印度是玩过的,改头换面之后,重新包装,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要让殖民地下面的人民形成一盘散沙,并且透过收买威胁等手段,培养一批新的权贵出来,让他们来治理殖民地的百姓。当然看,如果有非波斯裔的贵族愿意加入,远征军也是热烈欢迎。

  所有的计划,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重创来犯之敌,迫使奥斯曼帝国坐在谈判桌上,接受失去埃及这片领地的现实。这个时候在苏伊士登陆的好处显示出来了,如果奥斯曼帝国要来报复,那么其军队数量不能少了,大规模的军队要集结,后勤要筹备,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奥斯曼帝国采取被动防御的姿态,那么远征军可以不慌不忙的准备下去,慢慢的蚕食周边的领地,巩固占领区,逐步向亚历山大港推进。

  远征军的作战计划谋划准备了很久,总参多方收集情报后,做出了两个不同方向的计划。如果能引来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进攻自然是最好的,以逸待劳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如果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不来的话,远征军的火力可以保证,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抵挡大炮的轰击。

  第二个计划无疑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埃及这个地方,战线拉长之后,后勤压力巨大。本来这地方就没有像样的道路,对后勤要求很高的近代军队。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对整个后勤体系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现任埃及帕夏昏聩无能。驻埃及军队缺额严重,武备松弛。闻讯之后决定掩盖消息,但是其部下相劝,以其隐瞒将来必然败露承受后果,不如夸大敌军的数量,以免战败之罪。于是一个关于大明军队入,人数多达十万的消息传回了伊斯坦布尔。

  苏伊士的消息传到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雷霆震怒,易卜拉欣被叫到苏丹面前问策。作为深入过大明境内的唯一的奥斯马帝国贵族,易卜拉欣在获悉这一消息后,极为坚定的表示:“不能出动出兵,原因是没有胜算。”这一说法立刻遭到了驳斥。反对派的理由很简单,强大的奥斯马帝国,疆域旷过,雄兵百万,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耻辱,必须要打回去。易卜拉欣这家伙,被一群反对派打成了投降派,不得不黯然退下,放弃争辩。

  动嘴是最轻松的。主战派的贵族代表们却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苏丹从欧洲召回,出面组建一支大军。与入侵的大明帝国中东远征军团作战。

  穆斯塔卡可不是那些只会动嘴的权贵,长期在欧洲作战,军事上至少是内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来在欧洲有个“欧洲病夫”的美誉,最初的起源就是因为1868年穆斯塔法的欧洲之败后,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日渐下降,偌大一个国家在欧洲地位变得无足轻重。

  这个时空。穆斯塔法的欧洲之败看来是没机会了,调回伊斯坦布尔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主动登门拜访易卜拉欣。两人见面,易卜拉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还提到了一个问题,苏伊士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帝国大军劳师远征。如果强行发起攻击,未战先败,几乎是定局。为此,易卜拉欣通报了他的人从苏伊士带回来的情报。就算除以二,大明帝国的军队至少在五万万人以上(情报工作难以展开,故而不全。)抛开装备的因素,以这个不全面的情报为基础,精锐的奥斯曼军队要打败这五万万大明的军队,至少要两倍以上的兵力才有把握。这一猜测是建立在对埃及帕夏的了解之上,所以误打误撞之下反倒蒙着了。

  十万万大军不可能独自上路,那么多人要吃饭,每天都是不得了的消耗。物资肯定是不缺的,运输是个大问题。即便是冷兵器为主的军队,人吃马嚼的也是一个巨的大数字。更不要说,奥斯曼帝国明知道大明军队以火器为主,怎么会冷兵器军队为主呢?

  两人商议之后,决定再次向苏丹上奏,军国大事不可以轻率。这一次的结果引起了朝野重视,易卜拉欣再次被推在前台,仔细的汇报了关于大明国力及军队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欧洲强国的姿态,对于这一汇报的重视程度,并没有达到两人的预期。最终结论,由穆斯塔法和易卜拉欣联手,穆斯塔法出任埃及帕夏,易卜拉欣从旁合作,抽调精锐十万,出征埃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断刃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