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染大清河_兰亭润芝【完结】(190)

  三人纷纷落座。

  王团长又开玩笑说:“前脚刚来了苏秦,后脚又来了张仪,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说罢,豪爽地笑起来。

  张廷瑞、孙翻译官也附和着笑了笑。

  笑过之后,王团长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建议:我们共同干上三杯,为远道而来的老朋友接风洗尘。”

  张廷瑞知道王团长刚才开玩笑时,引用的是列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心想: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很粗鲁的人,肚子里居然还有点墨水。刚才的这番话听着又好像是话中有话。看来今天的说服一事不会太顺利,一定要处处小心应对才是。

  孙翻译官也显得傲气十足。王团长的话音刚落,他就笑眯眯地举杯道:“张主任,咱们是初次见面,理当先干一杯才是。”

  张廷瑞毫不示弱。端起杯来,愉快地说:“当然可以。常言说:尊敬不如从命。”说着,端起杯来,毫不犹豫地干了一杯。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从势气上先压对方一头。

  喝过酒之后,孙翻译官又笑眯眯地说:“略微懂点中国史的人都知道:苏秦的合纵主张,为齐国称霸可是立了头功的。不知张先生对此有何见教啊!”

  张廷瑞略迟疑了一下说:“孙翻译官说的没错,苏秦在齐国称霸的过程中无疑是立了一功。不过,从战国时期的整个历史来看,张仪的‘联横’政策恐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治国强国之策。也正是因为有了众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的做法,才建立了统一的大秦王朝。这段历史很值得后人借鉴。”

  王团长大有坐山观虎斗之意。他坐在一旁,一边闷着头认真听着两位客人你来我往地谈论着各自的观点。心里一边都在暗中揣摩着什么鬼主意。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善意的微笑。不时还偷看一眼张廷瑞。

  孙翻译官从见到张廷瑞很豪爽地干了第一杯酒,到眼下明显又被张廷瑞轻视,心中不免感到有些窝火。但是,在他的思想意识中,现在就分上下高低还为时尚早。真正的较量恐怕还刚刚开始。于是,他也摆出一副旁若无人的姿态,一手端杯,一手持瓶,自顾连干了两杯酒以后,这才仗着酒胆说:“中国人都通晓这么两句俗话:‘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人显然是占据了上风,谁追随大日本,谁就可以纳入‘东亚圈’实现‘共荣’。谁敢说这‘合纵’不好,他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是蠢货!”

  “这仅仅是看眼前。”张廷瑞沉稳地拿起酒瓶,分别给三人都斟满了酒,这才绵里藏针地说:“从人性本身来讲——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会甘心情愿去做亡国奴的。若肉强食只是一时的。老虎也总有打盹的时候。所以我敢说:全世界被侵略的国民联合起来之时,就是侵略者们的发丧之日。这是毫无疑问的。”

  孙翻译官火了。一拍桌子吼道:“姓张的,我提醒你:你别太狂妄自大了,知道这是在哪吗?此地是大日本皇军的领地。你说话要客气点。不要做以卵击石的蠢事。”

  第一百九十六章 午夜惊魂

  张廷瑞见对方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也“嚯!”地站起来,理直气壮地回敬说:“姓孙的,我也提醒你一句:你也别太嚣张了,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不允许强盗在这里胡作非为。”

  王团长看到二人均已翻了脸,担心在自己家里动起武来,赶紧息事宁人地劝解说:“好了,好了,酒桌上各抒己见很正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何必要大动肝火呢?来!来!来!咱们继续喝酒。再勿谈国事。勿谈国事。”

  这天夜里,张廷瑞和王忠住在离司令部不远的一个独门小院里的两间南房。大约在深夜两点多钟,有人跳进了院子,然后听到“咚!咚!咚!”拍了三下窗户,再用食指蘸上唾沫捅破了窗户纸,通过这个小孔扔进来一个小纸团。

  王忠感觉像有什么东西落到了地上,翻身起床,点燃蜡烛一照,果然在窗子下面有一麻雀蛋大小的纸团。他端过蜡烛走过去,拾起了地上的纸团一看,见上面有星星点点的字迹,脑子里瞬间产生了这样一种念头:半夜三更的,竟有人翻墙进院,秘密向他俩传递纸条,肯定会有什么异常情况,便没敢多看,就直接递给了张廷瑞。

  张廷瑞也早已警觉地下了地。当他从王忠手上接过纸条时,表情也顿时凝固了,迅速地展开,送到蜡烛跟前一看,只见上面寥寥草草地写着八个大字:“有人暗算,迅速离开。”

  张廷瑞看到这惊人的八个字之后,二话没说,拉起王忠就冲出屋去。然后,借助院落里的一棵小树,敏捷地翻过院墙,迅速远离了这个令人感到阴森的独门小院。

  在墙外的一个僻静处,张廷瑞气愤地说:“暗箭伤人,算什么好汉。走,找王团长算账去。就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不多一会儿,王团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从睡梦中惊醒,赶紧披上衣服来到院门。小声问:“谁?”

  张廷瑞没好气地轻声答:“我!张廷瑞。”

  王团长这才放松警惕,“呼啦!”一声打开院门。见张廷瑞、王忠气喘吁吁的站在门口,便惊恐地问:“发生什么事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