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染大清河_兰亭润芝【完结】(37)

  张廷瑞笑说:“尽管你还只字未提,但是,我对这段传说中的情节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向秋菊逗笑说:“你也太神化自己了吧!”

  张廷瑞态度端正地说:“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民间传说,无非都是在向人们传播着一种美德。或者是在向人们传播着一种美的道理。向往真、善、美是人之天性。我对真、善、美这三个字的理解是:真就是善。善就是美。美就是德。万事万物,都只有建立在德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丧失了生命力,即为腐朽。腐朽的东西,是不可能代代相传的。正如一件文物,存世时间越久,它的价值会越高。”

  向秋菊用敬佩的眼神看着张廷瑞。很久以后,她才嫣然一笑说:“你刚才的这番话太精辟了。也太有哲理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张廷瑞露出一丝深沉的微笑说:“之所以这些美丽的传说能永久的传颂下去,一方面是人心所向。一方面要归功于文学的作用。无论是诗词还是歌赋,抑或是小说、杂文……所反映的都是一些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反映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而并非只是为那些所谓的贵族阶级歌功颂德的工具。所以,文学除了可以传唱历史,更有改造社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力量。”

  向秋菊鼓掌说:“廷瑞哥,你的理论水平真高。不得不令我对你刮目相看。看来我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啊!”

  张廷瑞更正说:“这不是我的理论。是出自一位当代很有威望、年轻学者邓中夏先生之口。但不是他的原话,是我根据他的本意自己消化了以后,所得出的最终结论。”

  向秋菊一时惊呆了,久久地盯着张廷瑞看。

  张廷瑞被看得不好意思了,脸色绯红地说:“你干吗这样看着我呀?你的眼神中喷着火焰一样,都快把我烤化了。”

  向秋菊说:“知道爱屋及乌这句成语吗?”

  张廷瑞说:“当然知道了。”

  向秋菊说:“我喜欢上你了。”说着,一边咯!咯!地笑着,一边尽情地向前跑去。

  张廷瑞在原地呆呆地站了一会儿,随后追了过去。

  第四十六章 追求

  张廷瑞在思想上深受校友王锡疆的影响,很快就提出了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请求。

  王锡疆很严肃地问:“你想加入‘文学研究会’,我举双手表示欢迎。但是,我得考你一个实际性的问题,你必须要用心来回答。”稍停了一下,问:“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动机又是什么呢?”

  张廷瑞想了想,问:“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吗?”

  王锡疆响亮地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动机非常重要。只有目的明确了,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或者说:才会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功德圆满。盲目做一件事情的人,往往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知难而退。另一种结果是半途而废。”

  张廷瑞果断回答说:“其实,我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我想做一位明白人。不想做一个糊涂虫。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不练就一双慧眼,就难免会误入歧途。文学可以起到帮助我识别真伪的作用。入了会以后,我也就有机会为研究会做点有义的事情了。而现在,我却没有这个资格。”

  王锡疆深情地点点头说:“回答的非常好。几乎就是我想要的标准答案。而且,我非常愿意做你的介绍人。你尽快写一份申请书给我。”

  张廷瑞兴奋地说:“谢谢王大哥!今天晚饭后,我保证将一份工工整整的申请书送到你手上。”

  王锡疆说:“好。我喜欢你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用商量的语气说:“我们出去走走吧!屋里边的空气总也没有外面的新鲜。”

  二人默默地在校园内的小树林里漫步。

  走了好一会儿,王锡疆才开口说话:“你了解育德中学的历史吗?”

  张廷瑞回答:“略知一二吧。你给我详细介绍一下行吗?”

  王锡疆说:“没问题。”接着,介绍说:“育德中学的前身,是一九零七年由一位老同盟会的会员陈幼云创建的一所私立中学。在当时,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师资力量,在华北地区都有着很高的声望。因而,才有了“天津南开,保定育德”之美称。

  一九一六年,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等,都抱着‘输世界闻名与国内,造就新社会新国民’之目的,在北京成立了‘华法教育会’。以组织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展爱国救亡运动。

  一九一七年八月,在毛主席、蔡和森等人的组织下,七十四名湖南籍学生考入了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和高阳‘留法工艺学校’。

  自一九一七年八月至一九二一年六月,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共办了四期。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张坤第等都曾在这里学习过。”

  听到这儿,张廷瑞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真没想到,育德中学曾经还有过这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大人物都与育德中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真为能来到育德中学读书,感到万分的荣幸。”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