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传奇_风中的失落【完结】(1334)

  “黔国公的意思我明白了,既然黔国公据实相告,那我也没有必要拐弯抹角了。”

  听见杨一鹏这么说,沐天波的脸色也变得严肃了。

  “前面我说的道理,黔国公都是明白的,不需要多说了,如今我就说说黔宁昭靖王沐英老大人了,老大人跟随太祖皇帝创建大明江山,出生入死,立下不朽的功勋,不过说起来,老大人所处的朝代,应该是元代,推翻元朝,建立起来大明朝廷,同样属于造反。”

  “老大人当初为什么会造反,也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看看我大明朝,流寇李自成当初不也是活不下去了,才起来造反的,跟随李自成的流寇人数众多,难道这些人天生就想着造反吗,我看不一定,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北方的局势危若累卵,根本无法维系了,可南方异常的稳定,南直隶和浙江一带异常的富庶,老百姓安居乐业,难不成说他们的选择也是错误的,也要反对郑大人吗。”

  “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这些道理,您都是明白的,我为官这么多年,见到了太多的事情,要说我曾经是内阁大臣,理应誓死效忠皇上和朝廷的,可我看到南方的富庶和北方的乱局,难道说要求南方也成为北方那样的局面,我就算是效忠皇上和朝廷了,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我相信若是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怕是会遭遇到后世子孙的唾骂。”

  “该说的我都说了,如何选择就是黔国公的事情了,如此的大事情,我不可能代替国公做出最后的选择,不过不管国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支持的。”

  杨一鹏说完之后,起身抱拳告辞,接下来需要沐天波自身做出选择。

  这件事情杨一鹏无法代替,不过沐天波若是选择到京城去,他杨一鹏肯定不会跟随,最多留在云南,沐天波不愿意归顺郑勋睿,他杨一鹏也不好意思去投奔郑勋睿,只好留守在云南,静观事态展了。

  沐天波再次陷入到沉思之中。

  半个时辰之后,沐天波出现在祠堂,这里供奉着沐家所有的先辈。

  沐天波对着诸多的灵位跪下了。

  “沐家第十一世孙沐天波,特来拜祭先辈,孩儿面临最为困难的选择,不知道是该归顺郑勋睿还是效忠皇上,恳请先辈予以指点。”

  祠堂里面异常的沉默,已经逝去的先辈自然不可能给与沐天波回答。

  其实沐天波来到祠堂,就已经做出了选择,若是要到京城去面圣,哪里需要来拜祭祖先,直接出就是了。

  杨一鹏得知沐天波去拜见祖先的事宜,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八百二十四章 准备亲赴南京

  七月初十,郑芝龙及其家人全部抵达南京。

  郑锦宏将郑芝龙留在福建十多天的时间,主要还是稳定郑芝龙麾下的水师,编遣水师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其中的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的。

  徐望华和郑凯华抵达了福建的福州,带来了两百余人,准备到各级官府去上任的时候,郑锦宏才松了一口气,他将编遣水师的情况详细给徐望华做了说明,在徐望华的建议之下,郑锦宏没有马上离开福建,而是等到水师基本稳定下来之后才离开。

  郑芝龙麾下三百余名水师的军官,全部都送到南京的讲武堂培训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同时也要接受郑家军残酷的训练,合格的军官才有可能进入到郑家军序列,成为郑家军水师的军官。

  这是郑勋睿和徐望华的决定,郑芝龙麾下的水师军官,以海盗出身的居多,这些人悍不畏死,但纪律性方面是有着不小差距的,但军纪军规是郑家军的灵魂,不合格的人绝不能够进入郑家军,哪怕你有着天大的本事。

  刘泽清率领四万郑家军的将士,与郑芝龙及其家人一同返回南京。

  与此同时,郑勋睿接到了杨一鹏的来信,杨一鹏在来信之中说了,黔国公沐天波将亲赴南京,到时候他跟随沐天波一同到南京来,专门来拜见湘王殿下。

  杨一鹏的来信,让周延儒等人叹为观止,仅仅半年多一些的时间,郑勋睿就基本平定了南方,接下来就是彻底稳定南方的时间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都需要派遣新任的巡抚,且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吏,更多地方的官吏需要来到南京。进入到国子监培训,合格的官员才有可能继续出任官职。不合格的就只能够被淘汰了。

  身为南京礼部尚书,杨廷枢曾经建议,是不是在南方实施科举考试,储备人才,他已经看出来了,郑勋睿需要大量的官员,毕竟诸多培训的大明基层官员,不可能全部都合格。相反能够被派出去为官的很少,不少人根本就不适应新政,热别是那些年纪大的人,认识固化,基本难以改变,这些人不可能被派出去为官,只能够让他们回家去养老。

  人才决定一切,不仅仅是杨廷枢有这样的看法,就连周延儒等人,也信服了。湖广和四川等地,情况异常的复杂,可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彻底稳定下来,全面铺开了新政,与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这都是得益于各级的官府,严格按照南京六部的要求以及巡抚衙门的要求做事情的,试想一下,要是官吏不合格,南京六部和各省的巡抚就算是神仙,也是无可奈何的。

  到了现在。周延儒和杨廷枢等人终于接受和信服了郑勋睿的一项命令,那就是各级的主官。包括知府知州和知县,每年至少到南京的国子监参加十日左右的培训。这些主官参加培训的时候,需要说出在地方上为政的心得,禀报如何维持地方稳定事宜,所有这些禀报的事宜,会被详细的纪录下来,包括他们写出来的文书,然后由国子监的五经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联合起来进行编撰,编撰出来的东西就是国子监现成的教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