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传奇_风中的失落【完结】(781)

  吴伟业的举措,让郑勋睿感觉到奇怪,他们是同年,吴伟业殿试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二甲的传胪,这么多年过去,仅仅是礼部从五品的员外郎,当年殿试的榜眼陈于泰,因为周延儒的原因,赋闲在家,殿试探花杨嗣昌是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区别太大,吴伟业肯定是有些郁闷的。

  吴伟业是张溥的学生,张溥张采吴伟业吴昌时和龚鼎孳五人,几乎时时刻刻在一起,在朝廷里面已经抱成团,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他们的品阶都不是很高,还不至于引发很多人的主意,一旦他们都身居高位,如此的抱团,肯定会引发皇上震怒。

  与郑勋睿时时刻刻做对的,也就是这个五人集团,尽管郑勋睿知道,这五人的身后就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郑勋睿看重的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对于张溥等人,真的不是很在乎。

  不过郑勋睿已经发现了疏忽,他不在意的张溥等人,偏偏找到了他存在的漏洞,开始了无情的攻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攻击是成功的,是得到皇上默许的。

  按说这样的情况之下,吴伟业来到淮北,应该是大张旗鼓,准备大干一番的。

  难不成是吴伟业有什么其他的计谋,或者是派遣其他人暗地里调查了。

  淮北完全处于郑勋睿的控制之下,吴伟业想要在这里有什么暗地里的举措,几乎是不可能的,年初五省总督熊文灿来到淮北的时候,郑勋睿都清楚其一举一动。

  几天的观察下来,吴伟业没有任何的动作,随行的官吏也无任何的异样。

  这让郑勋睿百思不得其解。

  皇上既然起心了,那就会让事情闹大,让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之间闹出来火花,如此皇上就可以居中协调,故而对于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是会采纳钱士升和侯询等人的建议,这也说明了,吴伟业是东林党人。

  吴伟业不应该是这样的态度,不应该如此的低调和无精打采。

  苦思冥想之下,郑勋睿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他唯有吩咐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更加关注淮北的动静,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人进入淮北调查。

  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已经在淮北传开了。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府州县的官吏,大都是明白巡按御史的任务的,史可法马士英粟建成等人都专门询问了郑勋睿,不清楚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意思,郑勋睿没有做详细的解释,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有人从京城打探消息,其中的缘由还是慢慢传出去了。

  吴伟业尚未抵达淮安的时候,不少人已经知道,朝廷派遣巡按御史来到淮安,是为了代理山阴县县令的李岩的事宜,包括红娘子的事宜,淮北的官吏以及士大夫,对于北方流寇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也根本不关心,故而他们仅仅知道是为了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但其中的奥妙他们是不知道的。

  不仅仅是诸多的议论出现,就连文曼珊等人都有些担心了,她们从来不关心朝廷的事情,但只要是牵涉到郑勋睿,她们是非常关心的,毕竟郑勋睿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以说是家里的一切,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差池。徐佛家经历过风波,对这里面的事情很是敏感,听闻这些传闻之后,也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是不是夫君到河南剿灭流寇收复李岩和红娘子的事情,让有些人不满意了,故而在朝廷里面提出来,于是朝廷派人前来调查了。

  女人的神经脆弱一些,经不起什么事情,自然在脸上表现出来,总督府后院的气氛自然不是很好,这让郑勋睿有些哭笑不得,告诉家人没有什么事情,一切都是能够应付的,文曼珊等人出于对郑勋睿的绝对信任,再说自家的夫君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风波,就连后金鞑子都是害怕的,按说这样的小事情,完全是能够应付的。

  对于淮北各地出现的猜测,郑勋睿没有专门去辟谣,他感觉没有必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要结果没有什么事情,不管什么样的传闻,都会自动消失的。 第四百八十三章 誓言身为山阴县代理县令,李岩自然是知道了一切的传闻,朝廷派遣巡按御史到淮北来,调查的居然就是他和红娘子的事宜,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李岩自然知道,当初被诬陷投入到大牢之中,被削去举人的功名,李岩一怒之下加入到红娘子的队伍之中,之后成为了李自成的谋士,的的确确帮助李自成做了一些事情,应该说到了这个时候,李岩已经彻底脱离士大夫的行列,站到了朝廷以及士大夫的对立面去了。

  若不是遇见郑勋睿,李岩没有机会能够恢复功名,更不可能成为县令。

  来到淮安之后,李岩仔细观察,注意了山阴县一切的事宜,他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在山阴县,士大夫不敢欺凌百姓,也不敢随意的盘剥百姓,商贾每月都要按时缴纳保护费,倒是老百姓,生活若是有困难了,官府还要拿出粮食来救济。

  时间不长,李岩不可能看清楚一切,不可能知道其中的缘由,但他已经明确知道,郑勋睿与朝中其他任何的大人都不一样,实实在在的关心百姓的利益,而且在山阴县,郑勋睿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是不一般的,甚至有百姓家里设有郑勋睿的牌位,每日里都专门拜祭的。

  担任山阴县代理县令之后,李岩推行的一系列的政令,都能够很快的贯彻下去,并且那些照顾百姓利益的政令,不会遭遇到什么阻碍,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俗话说得好,郡县治天下安。只要能够安定地方的百姓,治理好州县,那大明怎么可能不强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