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传奇_风中的失落【完结】(919)

  “我就不同意每一次的战斗,看到的就是冲锋陷阵的人的功劳,忽视了后方牵制对手的大军,洪大人牵制了如此多的后金鞑子,甚至直接牵制了多尔衮,这样的功劳,谁要是不认,我是不会答应的。”

  钱士升说完之后,侯询也跟着开口了。

  “钱大人说的都是硬道理啊,洪大人对自身的要求太高,想着没有能够与后金鞑子面对面的厮杀,故而内心自责,此举大可不必,来日论及战功的时候,洪大人的功劳是跑不掉的。”

  洪承畴终于开口了。

  “下官感谢钱大人和侯大人的肯定,不过这战功之事,下官不敢有任何的奢求。”

  钱士升摆摆手。

  “洪大人,你怕是觉得和郑家军比较,你的功劳太小,我看未必。”

  钱士升说出来这句话,洪承畴异常的吃惊,看着钱士升。

  “郑家军的功劳的确很大,可这居功自傲的问题,也是跑不掉的,郑家军在保定府的战斗之后,皇上曾经下旨,要求郑勋睿率领郑家军开赴延庆州,与后金鞑子厮杀,可郑勋睿没有遵照旨意执行,相反进入到了河间府。”

  “尽管郑家军在河间府剿灭了部分的后金鞑子和汉军,不过这抗旨不尊的事宜是跑不掉的,最不济郑勋睿也应该在行动之前,给朝廷写来奏折,专门解释。”

  “我认为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郑家军在河间府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军队士气正旺,此时应该是再接再厉,剿灭更多的后金鞑子,何况郑家军已经在青县设好了埋伏,就等着图赖麾下的两万后金鞑子上钩了,偏偏这个时候,因为多尔衮赶赴河间府,郑勋睿就命令撤军了,这岂不是害怕后金鞑子,害怕多尔衮吗…”

  洪承畴的脸上慢慢没有了表情,他从钱士升的话语之中悟出了八个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钱士升如此的肆无忌惮,这绝非什么好的情况,要说郑家军此番的功劳,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可在郑家军如此重大的胜利面前,居然有内阁大臣敢于如此的诽谤。

  郑家军从涿州的方向突然杀向河间府,这个作战部署,在任何人看来都是绝妙之举,迷惑了延庆州的多尔衮,也迷惑了尚在河间府的图赖和耿仲明,结果就是郑家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剿灭了一万后金鞑子和一万的汉军,生擒了耿仲明。

  至于说郑家军在设好埋伏的基础之上撤离青县,这也是明智之举,若是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打败图赖及其麾下的两万后金鞑子,等到多尔衮率领的七万大军赶来,郑家军将处于前后夹击的情况之下,到时候若是没有任何的外援,郑家军的处境将及其的危险。

  两次战术布置,都是无可挑剔的,想不到在钱士升嘴里,变成了抗旨不尊和畏惧后金鞑子,临阵脱逃,真不知道钱士升怎么说的出来,这样的话语要是让任何一个曾经带兵作战的人知道了,都是要破口大骂的。

  “洪大人,皇上很快就要召见你了,我觉得这些话语,你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说,也让皇上能够知道,让皇上不至于被蒙蔽。”

  洪承畴看了看钱士升和侯询,眼神很是淡漠,钱士升和侯询居然要求他将这些话说出来,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他洪承畴若是说了这些话,日后传出来了,他根本无法为人,朝廷里面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恶毒的议论。

  “钱大人,侯大人,下官这两日一直都在思索此番的战斗,下官对郑家军的作战部署是推崇备至的,至于说郑大人所做的一切战术调整,下官认为都是正确的,至于钱大人说到的那些问题,下官的看法恰恰相反,故而两位大人的要求,下官难以达到…”

  钱士升和侯询都愣住了,他们看着洪承畴,好像不认识,在他们看来,洪承畴应该是东林党不折不扣的同盟了,为什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

  第五百六十八章 京城故事(2)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八日。

  多尔衮率领后金鞑子从古北口撤离的消息传到了紫禁城。

  乾清宫,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曹化淳,司礼监太监、东厂提督王德化,司礼监掌印太监高起潜等人悉数都在这里。

  这个阵容让人觉得奇怪,要知道太监很少集体到乾清宫来的,乾清宫是皇上与朝廷大臣议事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除非是跟随在皇上身边的秉笔太监,或者加上掌印太监,其他太监轻易不会到乾清宫来的。

  不过这一次是朱由检专门召集这些太监到乾清宫来的。

  朱由检对内阁非常的失望,内阁首辅张至发缺乏能力,当断不断,一门心思做和事佬,导致很多的政事被耽误了,而且如今的内阁,颇似一盘散沙的味道。

  朱由检不希望麾下的文武大臣亲密无间,但更不希望看见平庸的人充斥在朝廷里面,特别是在内阁之中,这是很致命的,内阁若是不能够理事,他这个皇上就只有累死了。

  此时的朱由检,有些怀念前任内阁首辅温体仁以及前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了,不管这两人的缺陷如何,他们都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小的事情在内阁就完全处理好了,重大的事情才会票拟,这让朱由检能够安心的考虑大事情,要知道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

  内阁的一盘散沙,看起来更加的不利,以钱士升为代表的东林党人,逐渐扩大了朝廷内部东林党人的力量,前一段时间钱士升甚至提出来朝廷应该要启用钱谦益的事宜,以内阁次辅张凤翼为首的。可以称之为军队派,注重提拔军队之中的官员,内阁首辅张至发是和事佬。尽管没有结党营私的迹象,可是几乎什么事情都处理不好。其余几个内阁大臣之中,杨嗣昌是忠于皇上的,黄士俊逐渐偏向了钱士升,贺逢圣偏向于张凤翼,孔贞远则保持中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