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万户侯_高月【完结】(673)

  李隆基要动的人就是安思顺,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安禄山的族弟,更重要是他的势力在各大节度使中正好排在中间。其次,安思顺就职时间不长,根基不深。再者,河西的地理位置也注定它对长安的影响不大,它不象陇右距离长安太近,也不象安西可以无限向西发展,它的北临大漠、南靠祁连山、东接陇右、西连安西,被压缩在一个长条型的地域里。

  考虑了两天,李隆基最终决定向安思顺下手,来试探各节度使的反应,但动之需出师有名,总不能因他是安禄山的族弟便株连于他,那岂不是就明示了安禄山要造反么?所以李隆基便将哥舒翰召来,借其手来除掉安思顺。

  “陛下,李清所言句句是实,河西马匪确实是安思顺派人装扮。在西域,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人人皆知,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去河西查访。”

  哥舒翰一边说,一边透过纱帘偷偷窥视李隆基的表情,只见他面朝里,背对着自己,一对拳头攥得死死的,肩膀在微微发抖,由此可见他胸中已愤怒到极点。哥舒翰心中暗暗得意,他又添油加醋道:“陛下,打劫商旅这还是轻的,他还擅自提高税赋,巧设名目收刮钱财,据臣所知,在田赋上他设立了青苗钱,对放牧养马他又设立了马钱,其他盐税、茶税、商税、人头税,只要想得到的名目,他皆收税,河西百姓民不聊生,有逃去安西,有逃到我陇右。”

  “够了!”李隆基一声怒斥,打断了哥舒翰的述说,他猛地转过身来,紧紧盯着他道:“将你所知道的,都给朕写下来,一个字也不准漏掉。”

  他又一指高力士,令道:“给他纸笔,让他现在就写。”

  “臣遵旨!”急低下头,跟着一个小太监快步走到殿外去了。

  此时,李隆基再也没有困意,宫女服侍他简单洗漱一下,便起驾向紫宸殿而去,内阁宰辅们也正在各自的房间里休息,听说陛下提前到来,大家纷纷赶去大殿。

  “下午鲜于仲通的述职改到明日上午,朕现在有事和诸位爱卿商量。”

  李隆基使了个眼色,高力士立刻将放有哥舒翰奏折的朱漆盘端到杨国忠面前。

  “你们先传阅一遍,朕再说话!”

  大厅里气氛肃然,十分安静。不停传来刺耳的咳嗽声,众人一个接一个地传阅哥舒翰的奏折,墨迹很新鲜,有的字甚至还没有干透,显然是刚刚写成。哥舒翰列了安思顺十大罪状。一桩比一桩重,竭尽所能地攻击安思顺,有些罪状甚至有些离谱了,比如他在第三项指责安思顺私养十万胡兵,这明显是在胡编。河西本来就有七万余军队,再加上十万胡兵,以河西一地的人口鲜薄。哪里养得了近二十万大军。

  虽然漏洞百出,但没人敢指出来,李隆基的用意显而易见,他是要罢免安思顺,众人各怀心事,皆沉默了。

  ……

  “琮儿也看一看!”李隆基将折子递给一旁的李琮,“不要整日沉默不言,你也可以说说你的意见。”

  “是!父皇。”李琮恭恭敬敬接过奏折,坐下翻阅起来,只看了数行,他心中暗暗震惊,目光迅速一挑,和杨国忠对视了一眼。怎么会这样巧,昨日李清找到自己,今天父皇便要讨论安思顺之事,难道他事先知道不成?

  “陛下,臣想说几句话。”

  户部尚书张筠长身站起,向李隆基欠了欠身道:“据臣所知,安思顺在河西素得胡人之心。如果真象这折子上所言,那岂不早已民怨沸腾,朝廷又怎么会一无所知?或许安思顺有不当之处,也不至于如此残暴,臣建议先不要下结论,派御史赴河西调查了情况再作决定。”

  张筠是天宝末年少有的几个敢说真话之人。他家世雄厚、地位尊崇,连李林甫也奈何不了他。他自然知道李隆基的意思,但他反对用安禄山之事来株连安思顺。虽然两人是族兄弟,但他知道安思顺不会跟随安禄山,故而张筠率先出言反对。

  “张尚书此言误国,书生之见也!”

  说话的是陈希烈,他虽然是左相,但实为杨国忠的傀儡,手中没有半分权力,甚至还不如李林甫主政之时,平时在李隆基面前也没有他表现的机会,难得今天张筠当众驳皇上的颜面,正好成全了他。

  他先李隆基躬身请示道:“陛下,可否准臣说几句?”

  李隆基不满地瞥了张筠一眼,随即摆了摆手道,“左相请说!”

  陈希烈捋着山羊胡,向张筠微微冷笑道:“张尚书说先派御史赴河西调查,如果真有其事呢?张尚书可保证安思顺乖乖来长安受审?私募十万大军,这可是杀头之罪,若依张尚书的话去做,他安思顺不反才怪,所以臣建议立即将安思顺投下大理寺,严加拷问。”

  “那你的看法呢?杨相国!”

  杨国忠忙起身道:“臣素知哥舒翰乃忠直之人,必不会妄出谬论,所以臣赞同左相之言。”

  “那兵部是什么意见?”李隆基的目光又投向了韦见素,韦见素吓了一跳,他紧张地站起来连连摆手道:“臣没有意见!”

  “兵部没意见,礼部倒想说几句!”声如洪钟,正是礼部尚书裴宽,只见他站起身对李隆基躬身施一礼道:“请陛下恕臣冒昧。”

  “裴爱卿但说无妨!”

  裴宽向众人团团抱拳一圈,这才呵呵笑道:“老臣也是带过兵之人,哥舒翰的话可信,但也不能全信,比如私募十万胡兵,在河东、在剑南这等人口稠密之地或许行,但在河西那样人烟稀少之地不可能,想必这一点哥舒也是道听途说,又比如说抢劫商旅,老臣也听说河西有此事,姑且信之。总而言之,臣也认为安思顺确实不宜再留在河西,但也不至于象陈相国所说投入大理寺拷问。”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