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司马王朝_爱妻族【完结】(28)

  晋廷闻听桓温西征,都忧虑不已,认为他兵力过少,又深入险要偏远的蜀地,担心他最终会兵败而回。而刘惔却认为桓温必能克蜀。永和三年(347年)三月,桓温兵至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留下参军周楚、孙盛看守辎重,自己亲率步兵直趋成都。成汉将领李福袭击彭模,结果被孙盛等人击退。而桓温则击败李权所部汉军,三战三胜,进逼至成都城下。

  李势只得集结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桥与晋军决战。当时战况惨烈,晋军前锋失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温的马前。诸将惊惧,皆欲退兵,而鼓吏却在这时误击前进鼓。袁乔乘势督促军士奋战,终于反败为胜,大败汉军。桓温趁胜攻入成都,并焚毁小城。李势乘夜逃走,远遁九十里,最终在邓嵩等人的劝说下决定投降。桓温接受投降,将李势送往建康。成汉政权至此灭亡。

  桓温平蜀后,在当地举任贤能,援引贤才为己用,将成汉旧臣王誓、王瑜、邓定、常璩等人辟为参军,成功安抚蜀地。但王誓、邓定不久便举兵叛乱,最终都被晋军讨平。桓温在蜀地留驻一个月,便班师返回江陵(今湖北江陵)。永和四年(348年),桓温因平蜀之功升任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

  桓温平蜀后,声名大振。朝廷忌惮不已,担心他日后难以控制。会稽王司马昱只得让扬州刺史殷浩参与朝政,以期能对桓温有所抑制。桓温虽有不满,但因熟知殷浩为人,知其难有作为,对此并不担心。当时,桓温治下有八州之地,自行招募军卒、调配资源,逐渐形成半独立状态,渐露不臣之心。朝廷对他已不能征调如意,但求羁縻而已。因国中无事,君臣尚能相安。

  永和五年(349),后赵皇帝石虎病死,北方形势大乱。桓温立刻上疏朝廷,请求北伐,但却始终未得回复。永和七年(351年)十二月,桓温再次“拜表辄行“,率大军五万顺流而下,至武昌(今湖北鄂城)而止。朝廷为此惊恐不安,殷浩也打算辞官避让。司马昱亲自写信给桓温,极力劝阻,终使桓温返回荆州。后来,桓温又拒受太尉之职。

  此后两年间,殷浩数次北伐,欲进据洛阳,修复园陵,但却屡次战败,以致军需物资被掠夺殆尽,朝野怨恨不已。永和十年(354年)正月,桓温上奏朝廷,列举殷浩罪状,迫使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从此,朝廷内外大权尽归桓温。

  那么掌握朝政之后的桓温又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呢?接下来的皇帝又是否能克服这样的压力呢?

  请看下讲:北伐失利

  .

  26.北伐失利

  更新时间2016-4-30 18:16:56 字数:2560

  .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温率军北伐前秦。他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由水路自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然后自淅川(今河南淅川东)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顺利进入关中。

  同年四月,桓温进驻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苻苌等部秦军退守长安城南,前秦皇帝苻健自领羸兵六千固守内城,附近郡县更是纷纷来降。桓温抚喻百姓,使其安居复业。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沿路迎接,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没想过今天还能再次见到官军!“

  桓温进入关中时,正值麦收时节,他就打算就地收麦,以解决军粮问题,于是屯兵不前。苻健闻听晋军收粮,猜到恒温军中粮草不足,遂采取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使得晋军粮秣不继。六月,桓温被迫撤返江陵,并将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迁走。秦军随后趁势追击,晋军大败,伤亡甚众。

  桓温北伐期间,隐居关中的王猛曾前来拜见,并大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深得桓温的赏识。桓温撤退时邀请王猛一同南下,并任命他为高官督护。但王猛却不肯跟随,留在了北方。

  永和十二年(356年)二月,桓温数次上表,请求朝廷移都洛阳,修复园陵,但都没有得到朝廷同意。不久,朝廷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负责征讨事宜。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并命督护高武据守鲁阳(今河南鲁山),辅国将军戴施屯驻河上,进逼许昌、洛阳。同时,他上疏朝廷,请求徐、豫二州出兵入黄河,配合作战。

  同年八月,桓温兵至伊水(在洛阳城南)。羌族首领姚襄正围困洛阳,闻桓温来攻,撤军而回,在伊水之北拒水而战。桓温亲自披甲督战,命晋军结阵而进,终于大破姚襄、收复洛阳。他进入金墉城,拜谒先帝皇陵,并设置陵使修复皇陵。不久,桓温班师南回,并将三千多家归降百姓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

  桓温返回荆州后,先后命部将剿平蛮贼文卢、妖贼李弘,将首级传送建康(今江苏南京)。但与此同时,收复的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再次失陷。升平四年(360年),朝廷封桓温为南郡公,并将其原有爵位临贺郡公降为县公,封授给其次子桓济。

  隆和元年(362年),前燕将领吕护进攻洛阳。河南太守戴施弃城而逃,冠军将军陈佑遣使告急。五月,桓温派竟陵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协助守城,并上表要求迁都洛阳。朝廷仍不同意,同时以交州、广州偏远为由,改授桓温为都督并司冀三州诸军事。桓温上表推辞。兴宁元年(363年),朝廷加授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